華文網

全球首台、八橋千噸級起重機完成交付!厲害了,我的徐工XCA1200!

在距離2016年上海bauma展首次亮相8個月後,給起重機行業帶來不小震動的全球首台八軸1200噸全地面起重機——徐工XCA1200,

完成交付。

此前,被視為引爆中國起重機行業乃至整個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高等級技術升級競賽的G系列,已經在中國130噸以上大噸位市場佔據了60%以上的份額。而這款G品臺上下線的最大噸位產品,以及其自帶的數個“第一”、“唯一”,再次讓全球領先的競爭對手,感受到了徐工起重機的重量。

“徐工要在下一個五年,進入全球前三,就不可能簡單依靠規模,而要在品質效益上長久進步,在核心技術上佔據全球產業的制高點。”對此,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堅定地說。

【第一台】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起重機產品的技術反覆運算、發展最快。而每一次變革、潮流更替,徐工都全身投入,成為領航者。

無論是1963年推出的中國第一代汽車起重機——Q51式起重機、為徐工帶來“質變式”跨越的全液壓起重機,還是在堪稱里程碑式的“三高一大”產品創新戰略之下誕生的,中國首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K系列起重機,都使徐工不斷明確和固化自身的優勢,也一次次重塑著外界對中國起重機產品的認知。

而徐工在全地面起重機上的創新超越,則更具畫像意義。眾所周知,中國起重機行業的產品結構,與世界先進水準之間一直存在差異。在全球發達國家和地區,全地面起重機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但中國起重機製造企業曾一度難以跨越其中的技術溝壑。直至2002年,徐工捧出了其成長歷史上最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中國起重機行業發展史上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機——QAY25。

至今,徐工旗下全地面起重機產品已經涵蓋從160噸至1600噸級全線。而其在臂架、底盤等方面繪製出的起重機技術圖譜,要麼至今仍在主導市場,要麼依然被行業視為標杆。

2016年,在中國起重機行業歷經數年斷崖式下滑的逆勢後,

善於“用產品體現出世界級創新與價值本質”的徐工,再度為中國起重機行業扛旗,祭出了撞線世界級的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以強勢的“產品語言”在“三高一大”領域中,發起了一場新的增長和攀爬。

儘管XCA1200在中國吊裝行業的旅程剛剛開啟,但其在用戶端引發的關注和影響,都讓業內人士相信,“和仍在採摘全球技術擴散中‘低垂果實’的製造商相比,徐工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乃至G一代產品所宣導的‘技術創新、尊重專業、注重人性化、追求可持續發展’路線,才是中國其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的正確道路。”

【功成技術領先,用不毀】

7月10日在河北省石家莊舉行的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交付儀式,在與會的中國風電吊裝施工領域佼佼者們眼中,更像一場專業、務實、深入的客戶體驗活動。在這個集中展示的平臺上,用戶不斷感受著徐工身為中國起重機行業龍頭的技術自信和風範。

數年之前,徐工就不再熱衷於單純地談論“唯銷量論”時代的關鍵指標,取而代之的,是對從產品可靠性、適應性、安全性、經濟性、操控性、維修性的極致追求。

而這種取向在以XCA1200為代表的G一代上,尤為明顯。從智慧控制、輕量化、底盤傳動、節能控制、外觀人性化方面沉澱、凝結、發酵出的“起重臂自拆卸”、“多種臂架組合”、“組合式平衡重”、“多工況多模式控制”、“全新單缸插銷”等15項關鍵技術,均已達到行業最高水準,其中更是不乏“首創”、“首發”,令不少見慣超大噸位產品的風電使用者,也頗為驚喜。特別是支撐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實現了“減橋”的輕量化技術,徹底突破了目前全球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9橋的設計極限。

作為全球首位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的購買者,他的視角則更為直接,“選擇徐工,就是選擇了安全、可靠、性能堅實。”

在王民看來,XCA1200的意義並不只是“觸動全球巨頭的神經”,更重要的是,“徐工在技術構成上、關鍵技術點的佈局上,可以說已經無限趨近於世界領軍企業。在自我技術體系的提升、突破上,徐工已經不是看別人的‘尾燈’了,而是努力在全球產業中樹立和開闢完全屬於自己的技術創新座標,進行完全獨立的成長與突破。”

【堅守使用者價值第一】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發展,依靠的是最大程度滿足用戶預期的創新,依靠的是高品質、高端化、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是未來中國起重機產業的新競爭模式,也是製造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業內人士判斷稱。

而這就是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最基本的產品邏輯。把脈中國風電安裝領域發展大趨勢——更高、更重、更快、更安全而推出的XCA1200八軸全地面起重機,“幾乎沒有一個新增功能、創新技術,不是經過成百上千次技術人員深入市場的驗證後研發的。”徐工內部人士表示。

在此之下誕生的“2小時內收車、轉場率提升20%”、“桁架式Y型超起裝置,大幅提升抗風載、抗側載能力”、“機械六驅配合大減速比液壓驅動,攜帶風電臂、超起、支腿轉場爬坡能力達38%”……無一不是對風電領域客戶價值收益的精准畫像。

堅守用戶價值第一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在於徐工對“技術變現思維”的不買帳。在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亮相前,曾經歷過長達兩年的,“以15年用戶使用壽命和各種極端工況為測試標準的破壞性試驗”。在技術、檢測與行銷部門的反復拉鋸中,XCA1200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在高倍顯微鏡下逐一查看。

交付儀式現場,徐工還同時舉辦了一場“G能大咖”吊裝技能挑戰賽,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實際應用範圍的比賽專案設置上,可以一窺經過數十萬次加強試驗的G系列,所具備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這種“好產品+好駕駛”的模式,也正在為中國起重機用戶創造更大價值。

徐工對用戶價值的識別和滿足,並不停留在產品、技術層面上。在7月10日上午舉行的“新能源吊裝生態平臺”眾籌發佈儀式上。徐工資訊技術專家詳解了這一以大資料、智慧化、雲計算等多項前沿技術為基礎框架打造的APP。

成功納入了吊裝企業、新能源協會、諮詢公司、風機製造商、新能源運營商、起重機企業、項目業主、吊裝運營專家等產業鏈多方的龐大生態體系,將用戶觸達做到了最細微處,甚至“遠遠超越了我們對價值提升的預期。”一位中國風電領域的大用戶說。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頗為動情,“工程機械產業需要深度鑽研、深度挖掘、深度耕耘和專業、專注、不浮躁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用戶心中的首選,才能登頂世界級,成為受產業和全球同行尊重的企業。”

都讓業內人士相信,“和仍在採摘全球技術擴散中‘低垂果實’的製造商相比,徐工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乃至G一代產品所宣導的‘技術創新、尊重專業、注重人性化、追求可持續發展’路線,才是中國其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的正確道路。”

【功成技術領先,用不毀】

7月10日在河北省石家莊舉行的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交付儀式,在與會的中國風電吊裝施工領域佼佼者們眼中,更像一場專業、務實、深入的客戶體驗活動。在這個集中展示的平臺上,用戶不斷感受著徐工身為中國起重機行業龍頭的技術自信和風範。

數年之前,徐工就不再熱衷於單純地談論“唯銷量論”時代的關鍵指標,取而代之的,是對從產品可靠性、適應性、安全性、經濟性、操控性、維修性的極致追求。

而這種取向在以XCA1200為代表的G一代上,尤為明顯。從智慧控制、輕量化、底盤傳動、節能控制、外觀人性化方面沉澱、凝結、發酵出的“起重臂自拆卸”、“多種臂架組合”、“組合式平衡重”、“多工況多模式控制”、“全新單缸插銷”等15項關鍵技術,均已達到行業最高水準,其中更是不乏“首創”、“首發”,令不少見慣超大噸位產品的風電使用者,也頗為驚喜。特別是支撐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實現了“減橋”的輕量化技術,徹底突破了目前全球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9橋的設計極限。

作為全球首位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的購買者,他的視角則更為直接,“選擇徐工,就是選擇了安全、可靠、性能堅實。”

在王民看來,XCA1200的意義並不只是“觸動全球巨頭的神經”,更重要的是,“徐工在技術構成上、關鍵技術點的佈局上,可以說已經無限趨近於世界領軍企業。在自我技術體系的提升、突破上,徐工已經不是看別人的‘尾燈’了,而是努力在全球產業中樹立和開闢完全屬於自己的技術創新座標,進行完全獨立的成長與突破。”

【堅守使用者價值第一】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發展,依靠的是最大程度滿足用戶預期的創新,依靠的是高品質、高端化、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是未來中國起重機產業的新競爭模式,也是製造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業內人士判斷稱。

而這就是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最基本的產品邏輯。把脈中國風電安裝領域發展大趨勢——更高、更重、更快、更安全而推出的XCA1200八軸全地面起重機,“幾乎沒有一個新增功能、創新技術,不是經過成百上千次技術人員深入市場的驗證後研發的。”徐工內部人士表示。

在此之下誕生的“2小時內收車、轉場率提升20%”、“桁架式Y型超起裝置,大幅提升抗風載、抗側載能力”、“機械六驅配合大減速比液壓驅動,攜帶風電臂、超起、支腿轉場爬坡能力達38%”……無一不是對風電領域客戶價值收益的精准畫像。

堅守用戶價值第一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在於徐工對“技術變現思維”的不買帳。在XCA1200全地面起重機亮相前,曾經歷過長達兩年的,“以15年用戶使用壽命和各種極端工況為測試標準的破壞性試驗”。在技術、檢測與行銷部門的反復拉鋸中,XCA1200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在高倍顯微鏡下逐一查看。

交付儀式現場,徐工還同時舉辦了一場“G能大咖”吊裝技能挑戰賽,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實際應用範圍的比賽專案設置上,可以一窺經過數十萬次加強試驗的G系列,所具備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這種“好產品+好駕駛”的模式,也正在為中國起重機用戶創造更大價值。

徐工對用戶價值的識別和滿足,並不停留在產品、技術層面上。在7月10日上午舉行的“新能源吊裝生態平臺”眾籌發佈儀式上。徐工資訊技術專家詳解了這一以大資料、智慧化、雲計算等多項前沿技術為基礎框架打造的APP。

成功納入了吊裝企業、新能源協會、諮詢公司、風機製造商、新能源運營商、起重機企業、項目業主、吊裝運營專家等產業鏈多方的龐大生態體系,將用戶觸達做到了最細微處,甚至“遠遠超越了我們對價值提升的預期。”一位中國風電領域的大用戶說。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頗為動情,“工程機械產業需要深度鑽研、深度挖掘、深度耕耘和專業、專注、不浮躁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用戶心中的首選,才能登頂世界級,成為受產業和全球同行尊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