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普丨兒童用藥需要關注細節

近日,記者就兒童用藥問題採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胡利華。

胡利華表示,“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易患疾病的種類、臨床表現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兒童的安全合理用藥,有其特殊性和複雜性”。

重在合理選藥嚴格劑量

胡利華指出,“生長發育”是兒童的重要特點,

藥物進入體內產生的作用以及機體對藥物的處理與成人都不盡相同,為兒童制定藥物治療方案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是根據兒童疾病特點,合理選藥。胡利華舉了抗菌藥的例子。與成人一樣,只有診斷為細菌性☆禁☆感染的患兒才可使用抗菌藥物,並應儘早查明具體的病原體;病毒性☆禁☆感染不需用抗菌藥物。一些有明顯耳、腎毒性的抗菌藥物,在兒科不用或慎用。比如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兒童應儘量避免應用。只在有非常明確的應用指征,且無其他低毒性抗菌藥可選用時,方可選用該類藥物,並且在治療過程中要嚴密觀察不良反應。有條件時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根據其結果進行個體化給藥。胡利華介紹說,其他如四環素類抗菌藥,可導致牙齒黃染及牙釉質發育不良,不可用於8歲以下兒童。喹諾酮類抗菌藥對骨骼發育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該類藥物應避免用於各年齡段兒童。

第二要嚴格掌握用藥劑量,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胡利華說,藥物劑量應隨兒童年齡(日齡、月齡)及病情不同而不同。很多藥物的代謝受到肝腎功能的影響,並且兒童期肝腎功能發育不成熟,因此用藥期間要密切關注患兒的肝腎功能,必要時要調整用藥劑量。

第三是儘量選擇兒童適宜的劑型和給藥方式。胡利華介紹說,給藥方式不僅影響藥物吸收,

而且關係到藥物分佈和藥物發揮作用的快慢、強弱及作用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兒童各生長發育階段的生理特點和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給藥方式。兒童易接受的劑型是口服液、糖漿劑以及貼劑、栓劑等。一般而言能口服者儘量口服,以減少注射給藥帶來的不良刺激。嬰幼兒及不能吞咽藥片的兒童,最好選用液體製劑、顆粒劑。同時要注意藥物顏色色澤、形狀和味道對兒童依從性的特殊影響。
外用藥給藥安全、方便,但要注意的是,新生兒長期大量經皮膚給藥可能導致藥物全身吸收過多,會發生中毒反應。

第四是密切觀察藥物治療反應。胡利華提示,由於年幼,兒童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治療時醫生和家長應密切觀察藥物治療反應,對發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反應要提高警惕,及時處理。

瞭解不同劑型的使用特點

胡利華介紹說,不同劑型的藥使用方式會不同。她以最常見、最常用的片劑為例,進行了詳細講解。

普通片劑,可以直接用水吞服。不會吞咽藥片的兒童也可以將藥片碾碎後用水送服。

糖衣片,就是普通藥片外層包裹了一層糖衣,糖衣主要是用來掩蓋藥片不好的味道(如苦味)。這類藥片碾碎後口感不好,兒童往往難以接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兒一次服用的不是整片藥,比如1/4片,因為有糖衣,藥量很難準確,所以這種藥片不適合給兒童掰開服用。

腸溶片,這類藥片的外層有一層特殊的“外衣”,這件“外衣”可以保護藥物不在胃液中溶解,而只在腸液中溶解。這樣一方面減少了藥物對胃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胃酸對藥物的破壞。這類藥片也不適合碾碎或掰開了給兒童服用。

咀嚼片,這類藥片比較容易讓兒童接受,一般口感也比較好。

分散片,這種藥片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開形成混懸液,這樣具有液體藥物吸收快的優勢,也可以解決兒童不會整片吞服的難題,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當然分散片也可以直接用水送服。

泡騰片,這種藥片比較“神奇”,藥片放入水中可產生大量泡泡,這種現象能吸引兒童,易於被兒童接受。需要強調的是,這類藥片一定要在水中完全溶解後才可服用,切記不可直接吞服,否則容易損傷食道和胃黏膜,也會因大量氣泡引起窒息。

緩釋片,是一類採用了特殊工藝讓藥物緩慢釋放或按設計的方式和速度釋放的片劑。這種藥片一般要求整片吞服,碾碎服用會引起中毒,所以不適合不會整片吞服的兒童服用。

控釋片,這種藥片通過複雜的控制技術,讓藥物以恒定的速度從藥片中釋放。控釋片一般也要求整片吞服;除非藥片上有事先刻劃的刻痕,可以按刻痕掰開服用。這種藥片嚴禁碾碎或咀嚼後服用,否則會引起中毒。

胡利華提示,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方便服藥,很喜歡把藥物掰開、碾碎,對於有些劑型的藥來說這樣服用是有危險的,要切記。

這些做法要避免

胡利華介紹說,在兒童用藥中,幾個常見的錯誤做法要注意避免。

一是自行選藥。很多藥物不適合兒童使用,非專業人員最好不要自行給兒童用藥,特別是在對藥物品質、藥物使用不瞭解的情況下通過網購藥、海淘藥進行用藥非常危險。

二是用法用量有問題。比如曾經有個鼻炎患兒,需要使用某滴劑,這種滴劑是化解分泌物的,應該口服,可家長本著“哪病醫哪兒”的想法,直接滴鼻使用了。還有本應服0.4ml的藥物卻服了4ml這類情況發生。胡利華說,這些看似簡單、不應發生的問題,卻常有發生。因此,對於兒童用藥必須清楚瞭解藥物的用法用量,醫生或藥師必須提供相關用藥諮詢。

三是用藥療程執行不規範。經常有家長因為擔心藥物不良反應而在孩子疾病症狀好轉後,不遵醫囑提前停藥;或自認為需鞏固療效而自行延長療程。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用藥療程應嚴格按照醫師要求做。

四是家中藥物放置不當。家中藥物應放置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兒童誤服。

全球兒童安全性群組織去年發佈的《2015兒童用藥安全報告》也顯示,藥物中毒是兒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現上升趨勢;平均每三個就診的中毒孩子中,就有兩個孩子是藥物中毒。兒童自己誤服是兒童藥物中毒的首要原因,並呈上升趨勢。連續三年排名前三的兒童誤服藥物為:感冒發燒類藥、呼吸道疾病類藥和心血管類藥。對此,全球兒童安全性群組織中國區首席代表崔民彥曾指出:“兒童用藥安全關係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祖輩們也需要參與到兒童藥物中毒的預防中,因為他們中很多人參與幫助看護孫輩,要讓年輕的家長和祖輩們一起為孩子創建一個安全的用藥環境。”

胡利華還指出,除了兒童的生理、病理特殊性給安全合理用藥帶來挑戰外,與成人比較,兒童用藥還面臨其他困難。比如,兒童藥物臨床使用資訊缺乏,藥物說明書中關於兒童用藥資訊最常見的表述就是“兒童用藥尚不明確”;兒科用藥指南、標準缺乏;兒童適宜的劑型規格缺乏等。因此,她呼籲全社會應進一步採取措施,不斷解決兒童用藥的安全與合理問題。

文/《中國醫藥報》

瞭解不同劑型的使用特點

胡利華介紹說,不同劑型的藥使用方式會不同。她以最常見、最常用的片劑為例,進行了詳細講解。

普通片劑,可以直接用水吞服。不會吞咽藥片的兒童也可以將藥片碾碎後用水送服。

糖衣片,就是普通藥片外層包裹了一層糖衣,糖衣主要是用來掩蓋藥片不好的味道(如苦味)。這類藥片碾碎後口感不好,兒童往往難以接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兒一次服用的不是整片藥,比如1/4片,因為有糖衣,藥量很難準確,所以這種藥片不適合給兒童掰開服用。

腸溶片,這類藥片的外層有一層特殊的“外衣”,這件“外衣”可以保護藥物不在胃液中溶解,而只在腸液中溶解。這樣一方面減少了藥物對胃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胃酸對藥物的破壞。這類藥片也不適合碾碎或掰開了給兒童服用。

咀嚼片,這類藥片比較容易讓兒童接受,一般口感也比較好。

分散片,這種藥片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開形成混懸液,這樣具有液體藥物吸收快的優勢,也可以解決兒童不會整片吞服的難題,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當然分散片也可以直接用水送服。

泡騰片,這種藥片比較“神奇”,藥片放入水中可產生大量泡泡,這種現象能吸引兒童,易於被兒童接受。需要強調的是,這類藥片一定要在水中完全溶解後才可服用,切記不可直接吞服,否則容易損傷食道和胃黏膜,也會因大量氣泡引起窒息。

緩釋片,是一類採用了特殊工藝讓藥物緩慢釋放或按設計的方式和速度釋放的片劑。這種藥片一般要求整片吞服,碾碎服用會引起中毒,所以不適合不會整片吞服的兒童服用。

控釋片,這種藥片通過複雜的控制技術,讓藥物以恒定的速度從藥片中釋放。控釋片一般也要求整片吞服;除非藥片上有事先刻劃的刻痕,可以按刻痕掰開服用。這種藥片嚴禁碾碎或咀嚼後服用,否則會引起中毒。

胡利華提示,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方便服藥,很喜歡把藥物掰開、碾碎,對於有些劑型的藥來說這樣服用是有危險的,要切記。

這些做法要避免

胡利華介紹說,在兒童用藥中,幾個常見的錯誤做法要注意避免。

一是自行選藥。很多藥物不適合兒童使用,非專業人員最好不要自行給兒童用藥,特別是在對藥物品質、藥物使用不瞭解的情況下通過網購藥、海淘藥進行用藥非常危險。

二是用法用量有問題。比如曾經有個鼻炎患兒,需要使用某滴劑,這種滴劑是化解分泌物的,應該口服,可家長本著“哪病醫哪兒”的想法,直接滴鼻使用了。還有本應服0.4ml的藥物卻服了4ml這類情況發生。胡利華說,這些看似簡單、不應發生的問題,卻常有發生。因此,對於兒童用藥必須清楚瞭解藥物的用法用量,醫生或藥師必須提供相關用藥諮詢。

三是用藥療程執行不規範。經常有家長因為擔心藥物不良反應而在孩子疾病症狀好轉後,不遵醫囑提前停藥;或自認為需鞏固療效而自行延長療程。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用藥療程應嚴格按照醫師要求做。

四是家中藥物放置不當。家中藥物應放置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兒童誤服。

全球兒童安全性群組織去年發佈的《2015兒童用藥安全報告》也顯示,藥物中毒是兒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現上升趨勢;平均每三個就診的中毒孩子中,就有兩個孩子是藥物中毒。兒童自己誤服是兒童藥物中毒的首要原因,並呈上升趨勢。連續三年排名前三的兒童誤服藥物為:感冒發燒類藥、呼吸道疾病類藥和心血管類藥。對此,全球兒童安全性群組織中國區首席代表崔民彥曾指出:“兒童用藥安全關係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祖輩們也需要參與到兒童藥物中毒的預防中,因為他們中很多人參與幫助看護孫輩,要讓年輕的家長和祖輩們一起為孩子創建一個安全的用藥環境。”

胡利華還指出,除了兒童的生理、病理特殊性給安全合理用藥帶來挑戰外,與成人比較,兒童用藥還面臨其他困難。比如,兒童藥物臨床使用資訊缺乏,藥物說明書中關於兒童用藥資訊最常見的表述就是“兒童用藥尚不明確”;兒科用藥指南、標準缺乏;兒童適宜的劑型規格缺乏等。因此,她呼籲全社會應進一步採取措施,不斷解決兒童用藥的安全與合理問題。

文/《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