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私人服裝定制成為趨勢,MatchU 用技術實現遠端智慧測量

據光大證券資料,2016年我國私人定制服裝市場規模為1022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2000億元。隨著消費升級和柔性供應鏈的發展,服裝類私人訂制將成為一大趨勢。

在服裝私人定制領域,36氪曾經報導過成衣定制O2O衣邦人、埃沃裁縫,

以及從男裝定制領域切入的良衣、Y先生、量品,還有用定制艙測量人體體型資料的INFIT合身穿等。

目前服裝定制有幾種方式:一是傳統的上門或到店測量,面對面接觸可以進行深度行銷,缺點是人工成本太高,受限於地理位置,難以規模化;二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智慧試衣鏡,有虛擬試衣功能,但是需要對每件衣服生成三維模型,部署成本高;三是3D人體掃描器,

精度高,可以快速生成人體三維模型,缺點是使用者需要裸☆禁☆體或穿緊身衣測量,體驗差。

今天要介紹的 MatchU,則基於遠端人體智慧測量技術,實現從C端到F端的全流程智慧化定制。創始人錢寶祥告訴36氪,MatchU 的定制有兩種方案:一是AI Vega線上測量,MatchU 積累了亞歐美4000萬人體淨尺寸資料,使用者僅需要填寫身高體重、勾選4項身體特徵,即可計算出2cm精度的人體淨尺寸。目前已成功應用於自有襯衫定制業務,

準確度已達到95%以上。該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對尺寸精度需求不高的品類,如襯衫大衣等。

目前 MatchU 採用第一種方案提供男士襯衫定制服務,有199、299、429元三款,共有76個SKU。MatchU 自主開發了一套從全流程資訊化系統,打通了從消費者到工廠全流程資訊化鏈條。使用者下單後,下單系統自動生成標準訂單至工廠,工廠根據使用者個性化需求進行單件生產,平均7天內交貨。

對工廠來說,有別于傳統批量生產,按單生產的模式利潤很高,單價加工費可以提升200%。有訂單再生產無庫存,月結資金壓力也小。目前 MatchU 已與國內6家工廠達成合作關係,並利用技術優勢説明工廠進行資訊化、自動化,提升整個鏈條的效率。

根據團隊提供的資料,

從今年1月上線至今,已經處於用戶爆發式增長的階段,襯衫業務訂單每月有102%的增速,6月訂單量有近1000件,獲客成本從最初的170元降低到現在的50元。錢寶祥表示,初入行業受限於資金和產能,但現在已做好大規模推廣準備,預計今年下半年實現盈利。

MatchU 成立於2015年,base上海。團隊目前共有26人,大部分核心成員來自上海交大。創始人兼CEO錢寶祥為上海交大碩士,DOTA全國冠軍;CFO孫新國為洋碼頭創始成員,

曾任容易網財務總監。此前公司曾獲得來自伯藜創投的3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