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歲女童一天狂吐15次!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16顆珠子

太!可!怕!了

武漢江夏2歲女童整天狂吐不止

已經連續兩天了

家裡人趕緊送醫

醫生竟在寶寶肚子裡發現

.......

2歲女童一天狂吐15次

2歲的元元(化名)是武漢江夏區人,2天前一直十分健康的元元突然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嘔吐,家裡人以為孩子夏天涼了肚子,也沒在意。

(圖文無關)

可沒想到兩天過去了,元元的情況不僅沒好,

反而愈演愈烈,每天狂吐15次有餘,除此之外更是腹痛難耐、發熱不止。一家人感覺情況不對,急忙抱著孩子趕往醫院。

孩子胃腸裡竟找出16顆珠子

7月10日下午17時許,一家人輾轉多院,終於來到了武漢兒童醫院。經過詳細的檢查,元元嘔吐、高燒不退的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正是隱藏在孩子肚子裡一串金屬珠子。

醫生經過詳細瞭解病情,高度懷疑元元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腸穿孔,必須立即接受治療。經過緊急的剖腹探查術,醫生終於將這個真凶從元元的肚子裡取了出來,轉危為安。

醫生取出來的就是這貨↑↑↑

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病區專家閆學強說,他們從元元肚子裡取出來的珠子大小約為5mm左右,共計16顆,分別位於胃部和小腸部。

“別小看這小小的幾顆珠子,對孩子的傷害是極大的。”閆學強說,這16顆珠子對元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造成元元小腸上共計6處穿孔,

胃後壁上也發現了一處穿孔。術中切除了元元近10cm長的小腸,對胃部穿孔進行了修補。目前經過手術探查治療,元元的情況終於穩定了。

(圖文無關)

這些珠子竟然是姐姐的玩具

當醫生將異物取出給家長看時,一家人驚訝不已,原來導致元元狂吐不止的元兇竟然是姐姐最心愛的玩具磁鐵球。

小編在網上查了一下,上圖就是玩具磁鐵球,作為85後,從沒有玩過這樣的玩具。

元元的姐姐莉莉(化名)今年8歲,自小喜歡五顏六色的各類珠子飾品,前些時在學校看看見好朋友玩了一種“巴克珠”,也吵著讓媽媽給在網上買了,從此便愛不釋手,在家在學校都玩。

原本家裡到處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珠子,但最近這幾天,這些零零散散的珠子突然消失不見了。原來竟被2歲的妹妹吞進了肚子裡。

熊孩子

愛把什麼吞進肚子裡?

1花生米、瓜子、豆類及帶殼食物約占2/3,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以上。

2螺絲釘、帶珠鋼針、竹簽、金屬環、狗尾巴草、五角星、口哨、塑膠貼圖、魚鉤、髮夾、蒼耳球、拉鍊、長命鎖等。

熊孩子

都會發生哪些意外?

1小於3個月的嬰兒容易發生嗆奶窒息;

21歲的嬰兒最容易跌傷;

31~3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是氣管(支氣管)異物吸入。另外還與藥物中毒、外傷等;

4學齡期的孩子車禍、外傷等比較多。

此外,從地域分佈來看,城市的孩子容易從高樓跌下,農村的孩子最容易吃到一些滅鼠藥、殺蟲劑等,溺水也常發生,城鄉結合部的孩子容易發生車禍。

另外,據有關統計顯示,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

專家都說了,孩子一半以上的意外發生在家庭內,這個數字其實是在提醒所有家長,您一定要給孩子不斷灌輸安全意識,讓他們明白哪些東西是有潛在危險的。同時,家長自己也要有安全意識,把一些有潛在危險的小東西放在高處,在玩玩具前,先檢查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

如若兒童出現不明原因的嘔吐、發熱、腹痛等情況,家長一定要警惕,儘早將孩子送來專業醫院進行檢查,排除威脅生命健康的安全隱患。

此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兒童意外傷害今年明顯多了一個新人群

那就是二胎

(小編要單獨說,因為很重要)

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病區卞紅強主任醫師說,不少一胎不容易發生的問題在二胎身上都容易發生,家長需要尤其引起重視。

首先,大寶生病了,最好讓大寶、二寶分開,避免密切接觸出現交叉感染的風險。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培養大寶二寶的感情,很多家長會選擇讓大寶抱二寶,或者跟二寶手牽手玩。這類情況,家長應該在旁密切監視,避免樂極生悲,出現大寶的不注意導致二寶摔傷或者出現骨折等危險情況。

再次,兩個孩子普遍存在一定年齡差距,這就意味著很多屬於兩個年齡段的玩具會出現在一個家中,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二孩的風險,大寶隨意丟放玩具極有可能成為二寶危險的大隱患,哥哥姐姐的玩具對於二寶來說顯得格外有吸引力,極容易將危險物品塞進嘴裡或者吸入氣管裡導致危險的發生。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將大寶、二寶的個人用品,尤其是玩具類物品分開,盡可能避免讓二寶接觸到不符合其年齡段的物品,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

暑假開始了,家長們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誰也不知道危險來自於身邊的哪個角落!點大拇指,提醒更多的人!

編輯:朱慧

這些零零散散的珠子突然消失不見了。原來竟被2歲的妹妹吞進了肚子裡。

熊孩子

愛把什麼吞進肚子裡?

1花生米、瓜子、豆類及帶殼食物約占2/3,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以上。

2螺絲釘、帶珠鋼針、竹簽、金屬環、狗尾巴草、五角星、口哨、塑膠貼圖、魚鉤、髮夾、蒼耳球、拉鍊、長命鎖等。

熊孩子

都會發生哪些意外?

1小於3個月的嬰兒容易發生嗆奶窒息;

21歲的嬰兒最容易跌傷;

31~3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是氣管(支氣管)異物吸入。另外還與藥物中毒、外傷等;

4學齡期的孩子車禍、外傷等比較多。

此外,從地域分佈來看,城市的孩子容易從高樓跌下,農村的孩子最容易吃到一些滅鼠藥、殺蟲劑等,溺水也常發生,城鄉結合部的孩子容易發生車禍。

另外,據有關統計顯示,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

專家都說了,孩子一半以上的意外發生在家庭內,這個數字其實是在提醒所有家長,您一定要給孩子不斷灌輸安全意識,讓他們明白哪些東西是有潛在危險的。同時,家長自己也要有安全意識,把一些有潛在危險的小東西放在高處,在玩玩具前,先檢查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

如若兒童出現不明原因的嘔吐、發熱、腹痛等情況,家長一定要警惕,儘早將孩子送來專業醫院進行檢查,排除威脅生命健康的安全隱患。

此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兒童意外傷害今年明顯多了一個新人群

那就是二胎

(小編要單獨說,因為很重要)

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病區卞紅強主任醫師說,不少一胎不容易發生的問題在二胎身上都容易發生,家長需要尤其引起重視。

首先,大寶生病了,最好讓大寶、二寶分開,避免密切接觸出現交叉感染的風險。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培養大寶二寶的感情,很多家長會選擇讓大寶抱二寶,或者跟二寶手牽手玩。這類情況,家長應該在旁密切監視,避免樂極生悲,出現大寶的不注意導致二寶摔傷或者出現骨折等危險情況。

再次,兩個孩子普遍存在一定年齡差距,這就意味著很多屬於兩個年齡段的玩具會出現在一個家中,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二孩的風險,大寶隨意丟放玩具極有可能成為二寶危險的大隱患,哥哥姐姐的玩具對於二寶來說顯得格外有吸引力,極容易將危險物品塞進嘴裡或者吸入氣管裡導致危險的發生。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將大寶、二寶的個人用品,尤其是玩具類物品分開,盡可能避免讓二寶接觸到不符合其年齡段的物品,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

暑假開始了,家長們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誰也不知道危險來自於身邊的哪個角落!點大拇指,提醒更多的人!

編輯: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