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一步講情懷,下一步就要聊產品了,奇點汽車量產SUV發佈在即

就在蔚來汽車因首款量產SUV(ES8)即將在上海車展首發,樂視汽車因其聯合創始人丁磊離職而雙雙再次登上各大網站的首頁之時,《後起之“秀”》系列欄目決定將視角瞄準另一家新汽車品牌——奇點汽車。

就在幾天前,奇點汽車的內部工作人員向《童濟仁汽車評論》透露,今年4月其首款量產SUV車型即將亮相發佈,並將於2017年底或2018年初進行小規模量產。

童濟仁汽車評論 主筆丨女青鯰

自2016年11月發佈品牌LOGO,宣佈獲得6億美元融資,奇點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落戶安徽銅陵以來,這家企業幾乎再無消息。直至上周,《童濟仁汽車評論》獲得奇點汽車首款量產SUV車型即將於4月份亮相發佈的消息後,

有機會當面採訪了奇點汽車創始人、智車優行科技有限公司CEO沈海寅。

▎沈海寅腦海中的汽車是怎樣的?

點開奇點汽車官網首頁,上面赫然寫著“遇見即心動”一排大字,其間接透露出了創始人沈海寅對於汽車的態度,他曾公開表示對當前的汽車並不滿意。

“在講技術之前,我們應該先講,車到底應該往什麼方向發展。就像我們現在汽車的研發週期至少是三年到四年時間,汽車的銷售週期大概又是4年。一個週期長達8年左右。你想8年前的手機是什麼樣子的,8年前的電視又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如何能夠做一個即使經過了這麼長時間,也許車不會變化,但能夠讓電子設備、智慧系統不斷升級的架構,

這一點很重要。”

對於未來汽車應有的樣子,沈海寅將它比作了如今的智慧手機,他認為汽車即將面臨的進化之路,和手機從諾基亞時代向蘋果時代演變的軌跡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過去的手機是以功能來銷售的,比如一款諾基亞手機需要拍照功能,諾基亞品牌需要自己去選供應商,自己去研發拍照軟體,所以它的軟體和硬體是完全綁定在一起、垂直整合起來的,

一款手機有10個功能賣一個價錢,20個功能賣另一個價錢。汽車目前也是這樣。但如今的手機是怎樣的呢?硬體設計完成後,形成一個開放的平臺,可以加裝所有消費者喜歡的軟體。硬體和軟體被隔離開來。硬體是基礎,軟體可以隨意組合、加裝。”沈海寅正是想要打造這樣一款汽車。

▎生產模式轉變的原因

聽到這裡,筆者也大概猜測到奇點汽車生產模式之所以改變的原因。

奇點汽車在成立之初,沈海寅曾表示未來將選擇和主機廠合作的生產方式,也就是所謂的“代工”模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企業的發展,奇點汽車的發展思路又開始從原來的“代工”模式轉變為合作生產與投資建廠同時進行。

沈海寅直言,他一開始確實沒有想過“做這麼重”,更偏向於輕資產運營模式。但之後他發現,即使為車企提供車機,從身份上來說,也僅僅只是供應商。而要想實現之前所說的對於汽車的全新定義,並不是一個車機可以實現的。

“比如特斯拉,它中間的那塊屏,背後隱藏的CPU(中央處理器),其實已經把整台車全部管理起來了。也就是說,我要給車企提供的是汽車的大腦。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讓一家傳統車企同意把大腦讓給我來生產,是不可能的。”(就像現在的汽車品牌,發動機和CAN-BUS匯流排一定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因此在沒有生產資質、缺少生產工廠等幾個硬體短板尚未解決之前,他們會與國內某家主機廠形成合作關係,計畫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實現小批量量產。但另一方面,奇點汽車已與安徽省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了奇點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計畫將於2017年底啟動園區的施工、建設,並於2018年完成一期建設。園區建成後將承擔起總裝任務,預計年產奇點汽車可達20萬輛,為未來能夠獨立生產做好準備。

▎怎麼說服供應商一起承擔風險?

去年11月,樂視汽車因拖欠供應商一百多億元貸款,被拒絕供貨的消息曾一度在業內瘋傳。對於一家新興汽車品牌,其背後資金鏈的雄厚程度,將直接影響到供應鏈、業務鏈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儘管奇點汽車官方宣佈已獲得了6億美元的融資,但很顯然,這對於造車來說,算不上一個大數目。

所以,筆者不禁好奇,作為一家新興汽車品牌,又是對於汽車這項產品有著解構、重新塑造這一願景的企業,要如何說服零部件供應商一同承擔試錯的風險?

沈海寅坦言:“大部分是靠情懷。”比如延鋒江森(公司業務領域覆蓋座椅總成、機械零件、座椅發泡、座椅面套、頭枕及頂飾系統等),沈海寅花費了一年時間去洽談合作,“要讓他相信我,認同我的理念。”

他說:“你看特斯拉,包括長城、比亞迪這些成功的案例,未來會再次出現的。問題僅僅在於,這個成功是發生在你身上,還是我身上。”

在國內,上一次汽車品牌大爆發就發生在上個世紀交疊之時。當時改革開放成績顯現,國內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開始快速增長,加上政策上的鬆動,大量民間資本湧入汽車行業。而現在回看,最後成功突圍的也僅有吉利、比亞迪、長城等一批自主品牌。

如今新一輪造車熱潮正在湧動,粗略數來,包括蔚來、車和家、小鵬汽車、威馬等在內的新興汽車品牌就有數十家。除了個別的只是為了狠撈一筆之外,大部分都是懷抱著改變汽車產業格局、甚至是顛覆世界的夢想。

所以筆者認為,“講情懷”只是第一步,之後還是要讓產品說話。沈海寅透露,他們將瞄準30萬以下電動車市場,與北汽、江淮、車和家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更偏向於輕資產運營模式。但之後他發現,即使為車企提供車機,從身份上來說,也僅僅只是供應商。而要想實現之前所說的對於汽車的全新定義,並不是一個車機可以實現的。

“比如特斯拉,它中間的那塊屏,背後隱藏的CPU(中央處理器),其實已經把整台車全部管理起來了。也就是說,我要給車企提供的是汽車的大腦。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讓一家傳統車企同意把大腦讓給我來生產,是不可能的。”(就像現在的汽車品牌,發動機和CAN-BUS匯流排一定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因此在沒有生產資質、缺少生產工廠等幾個硬體短板尚未解決之前,他們會與國內某家主機廠形成合作關係,計畫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實現小批量量產。但另一方面,奇點汽車已與安徽省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了奇點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計畫將於2017年底啟動園區的施工、建設,並於2018年完成一期建設。園區建成後將承擔起總裝任務,預計年產奇點汽車可達20萬輛,為未來能夠獨立生產做好準備。

▎怎麼說服供應商一起承擔風險?

去年11月,樂視汽車因拖欠供應商一百多億元貸款,被拒絕供貨的消息曾一度在業內瘋傳。對於一家新興汽車品牌,其背後資金鏈的雄厚程度,將直接影響到供應鏈、業務鏈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儘管奇點汽車官方宣佈已獲得了6億美元的融資,但很顯然,這對於造車來說,算不上一個大數目。

所以,筆者不禁好奇,作為一家新興汽車品牌,又是對於汽車這項產品有著解構、重新塑造這一願景的企業,要如何說服零部件供應商一同承擔試錯的風險?

沈海寅坦言:“大部分是靠情懷。”比如延鋒江森(公司業務領域覆蓋座椅總成、機械零件、座椅發泡、座椅面套、頭枕及頂飾系統等),沈海寅花費了一年時間去洽談合作,“要讓他相信我,認同我的理念。”

他說:“你看特斯拉,包括長城、比亞迪這些成功的案例,未來會再次出現的。問題僅僅在於,這個成功是發生在你身上,還是我身上。”

在國內,上一次汽車品牌大爆發就發生在上個世紀交疊之時。當時改革開放成績顯現,國內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開始快速增長,加上政策上的鬆動,大量民間資本湧入汽車行業。而現在回看,最後成功突圍的也僅有吉利、比亞迪、長城等一批自主品牌。

如今新一輪造車熱潮正在湧動,粗略數來,包括蔚來、車和家、小鵬汽車、威馬等在內的新興汽車品牌就有數十家。除了個別的只是為了狠撈一筆之外,大部分都是懷抱著改變汽車產業格局、甚至是顛覆世界的夢想。

所以筆者認為,“講情懷”只是第一步,之後還是要讓產品說話。沈海寅透露,他們將瞄準30萬以下電動車市場,與北汽、江淮、車和家形成直接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