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6年武漢市民營企業總數超過28萬戶

長江日報全媒體訊武漢市家族企業數量突破20萬,

成為民營經濟的中堅力量。昨日,由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和武漢研究院聯合發佈56.9萬字《武漢企業藍皮書(2016)》,公佈最新研究成果。

資料顯示,2016年武漢市民營企業總數超過28萬戶,其中家族企業約占地方民營企業的80%,據測算,武漢市家族企業數量已經突破20萬,藍皮書撰寫人之一,創業與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甘德安認為,家族企業已經成為武漢產業轉型的源動力。

報告認為,

武漢市家族企業主要集中在實體經濟領域,是武漢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援。同時,“由於過度集中在第二產業,資產相對較重,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壓力要大於廣州、杭州等同類城市”。

調研顯示,年青一代企業接班人更多傾向于輕資產型的產業投資,更加青睞互聯網、物聯網、金融、大資料、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新興領域。目前已經完成接班的武漢豐太旅遊投資集團對旅遊領域的投資逐步向縱深推進,

正處在交接過程中的愛帝服飾開始從海外生產佈局中尋找新商機。“這種趨勢將推動武漢家族企業在該領域的開疆拓土,勢必推動武漢經濟向新產業和新領域加速邁進”。

據瞭解,這是武漢首次發佈企業藍皮書,專題研究中小企業的貢獻、國有企業的發展、上市企業的引領、高科企業的崛起、國有企業的作用、家族企業的傳承及新創企業的希望,

剖析金融、汽車、旅遊、資訊等四大行業,進一步凸顯武漢企業的產業特徵。藍皮書以新制度經濟學為理論基石,指出制度的好壞決定企業發展是否健康。

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負責人表示,武漢特有的經濟地理、歷史傳承與國家政策,使得藍皮書不僅可以為武漢市政府職能部門、企業提供決策參考,也可以為全國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院長楊衛東表示,

城市經濟的主體是企業,全面研究企業,是科學地把握城市經濟脈搏的基礎,企業藍皮書彌補了武漢經濟社會藍皮書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