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貨必備!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詳解喝茶如何配茶點

如今,西方式的下午茶很是風靡,越來越多的大小咖啡店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洋氣程度,而約上朋友點上一套英式下午茶套餐,拍照上傳後絕對是朋友圈的集贊利器。

很多人知道咖啡要配現烤的松餅,

喝英式的則要按從上往下的順序吃點心,三明治司康必不可少……

但是,喝咱地道的中國茶都可以搭配什麼樣的點心,也許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茶語網有一大波愛喝茶的大朋友小朋友,為了瞭解大夥對中式茶點搭配的認識,

我們決定先從內部做個小調查。

編輯部的王老頭端著一杯綠茶飄過被逮個正著,他大手一揮:“我這人很隨意的,有幾根香腸來配茶喝就美滋滋啦。”

新來的小妹妹很文靜很害羞,紅著臉說:“嗯……我才來不太懂,不過感覺奶油蛋糕配綠茶應該可以……”

正在碼字的小鮮肉抬起頭來,頭懸三個問號:“啥啥啥?噢,茶配點心呀,不是很freestyle嗎?”……

一圈下來,發現大家對茶和茶點的搭配,並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準確的認識。事實上,中國人懂吃、會吃,能吃得有講究有品位;喝茶,也能喝出大俗大雅的境界,與之相配的茶點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之物。

中國人喝茶,都有哪些茶點?茶與茶點的搭配,有怎樣的講究?別著急,來杯茶,慢慢飲,細細說。

茶配點心自古有之,
古人比我們還會“玩”

我們找到了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國際推廣教研室負責人、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學碩士、國家級評茶技師、國家級茶藝師溫曉菊老師,向她請教。

溫曉菊老師深耕茶專業多年,在茶文化國際推廣、茶葉感官審評、茶產品及綜合利用(茶食品方向)都有深入的研究與建樹。

▲ 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國際推廣教研室負責人、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學碩士、國家級評茶技師、國家級茶藝師溫曉菊老師

溫老師告訴我們,中國的茶食、茶點文化源遠流長:“最早是在晏子春秋的時候就有了,那時候還有茶宴的概念。”

按著溫老師給出的線索,我們查找翻閱相關史籍資料,發現“點心”一詞,語出唐代,飲茶佐以點心,在唐代開始流行起來;宋元時期,各種茶肆和休閒茶坊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茶點更加多元化,麵食唱主角;而到了明清,散茶撮泡法開始流行,喝茶變得更加方便普及,幾乎所有的點心都可以被稱為茶點。

像大家所熟悉的《紅樓夢》裡,就寫到過讓人浮想聯翩的茶點,第四十一回裡,大觀園一行人到妙玉的櫳翠庵玩耍,賈母叫大家“隨便吃些”點心:“只見丫頭們捧上兩盒點心來 ,一盒內二樣蒸的,即為松子鵝油卷與藕粉桂花糕 ……”

茶點花樣繁多,怎樣配茶才科學?

我們可以看到,從古至今,茶點隨著茶文化的發展和制茶技藝的進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種類也越來越多。

那麼,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茶點,該如何與不同的茶進行搭配呢?就這個問題,溫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溫曉菊老師人如其名,說話的聲音十分溫和。提到茶與茶點的搭配這個問題時,她很感興趣,笑著說道:“茶與茶點的搭配,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如果能根據茶的茶性和口感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點心搭配,就可以使兩者相得益彰,得到更好的口感。”

那麼,在日常的喝茶中,有沒有什麼訣竅,可以讓我們較為準確的選擇合適的茶點?對此,溫老師有自己的理解:“主要可以參考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符合茶性,另一方面搭配著吃起來以適口為好。”

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誰才是它們的最佳拍檔?面對這個問題,溫老師微笑著接著說:“這裡面還是有些講究的,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綠茶,用清鮮香甜之味襯之

適配茶點:綠豆糕、山藥糕等清甜爽口的點心

提到綠茶,溫老師說:“綠茶鮮爽,有時口感會有些苦澀,可以搭配甜的點心。像日本的抹茶很苦,所以茶點通常都會很甜。”

接著,她話鋒一轉:“但需要注意的是,茶點不能太甜,否則茶點蓋過茶味,反而就無法品味出綠茶原本的韻味了。比如榴槤酥,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它的味道太重,就會壓住茶味。像綠豆糕、山藥糕等清甜爽口的點心,就是不錯的選擇。”

紅茶,酸甜點心很合拍

適配茶點:果脯、酸棗糕、烏梅糕、話梅等酸口小點

“紅茶的滋味醇厚濃郁,回甘很好,配上一些酸的點心,會產生令人愉悅的酸甜口感。”溫老師如是說。

試想一杯紅茶在手邊,湯色紅亮,一小碟果脯伴左右。杏幹、桃脯或梅子,咬一口,酸感泛起,此時喝下一口茶湯,霎時解去了酸、激出了甜,縈繞舌尖心上的,是紅茶的留香。

烏龍茶,不妨閒時來點“鹹”

適配茶點:堅果類、豆腐乾、鹹橄欖等鹹鮮口味的點心

談到了烏龍茶,溫老師的建議是:“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口感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品飲時重韻,茶湯過喉徐徐生津,用鹹鮮的點心來配,能保留茶的香氣,不破壞原有的滋味。”

普洱茶,試試“重口味”

適配茶點:含油的酥餅,或各類肉製品如肉乾、肉脯等

人氣頗高的普洱,什麼樣的點心才能“征服”它?

溫老師給出了答案:“普洱厚重,喝多了容易有饑餓感出現,出現茶醉,而熱量較高的點心能讓腸胃得到較為妥帖的安慰。而普洱的味道也能很好地包容甜度高和偏油的點心,使得它們在入口後不那麼膩,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味覺的提升。更何況,普洱茶具有很好的消脂解膩的作用。因此可以選擇比較油的點心,像含油的酥餅、各類肉製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對喝茶時如何搭配相應的茶點,心裡有個底了。往後不管是自己喝茶還是約三五好友共品,都可以來些點心,增添喝茶的趣味。

也許你會問,喝個茶、吃個點心而已,要那般講究做什麼?

因為我們在庸碌的生活裡,需要給自己幾分精緻感和儀式感,來成全心裡那些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一杯茶、一份點心、一個人,便自成一個怡然自得的小天地了。

撰文:花了了

攝影:茶語視覺組、花了了

第四十一回裡,大觀園一行人到妙玉的櫳翠庵玩耍,賈母叫大家“隨便吃些”點心:“只見丫頭們捧上兩盒點心來 ,一盒內二樣蒸的,即為松子鵝油卷與藕粉桂花糕 ……”

茶點花樣繁多,怎樣配茶才科學?

我們可以看到,從古至今,茶點隨著茶文化的發展和制茶技藝的進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種類也越來越多。

那麼,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茶點,該如何與不同的茶進行搭配呢?就這個問題,溫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溫曉菊老師人如其名,說話的聲音十分溫和。提到茶與茶點的搭配這個問題時,她很感興趣,笑著說道:“茶與茶點的搭配,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如果能根據茶的茶性和口感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點心搭配,就可以使兩者相得益彰,得到更好的口感。”

那麼,在日常的喝茶中,有沒有什麼訣竅,可以讓我們較為準確的選擇合適的茶點?對此,溫老師有自己的理解:“主要可以參考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符合茶性,另一方面搭配著吃起來以適口為好。”

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誰才是它們的最佳拍檔?面對這個問題,溫老師微笑著接著說:“這裡面還是有些講究的,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綠茶,用清鮮香甜之味襯之

適配茶點:綠豆糕、山藥糕等清甜爽口的點心

提到綠茶,溫老師說:“綠茶鮮爽,有時口感會有些苦澀,可以搭配甜的點心。像日本的抹茶很苦,所以茶點通常都會很甜。”

接著,她話鋒一轉:“但需要注意的是,茶點不能太甜,否則茶點蓋過茶味,反而就無法品味出綠茶原本的韻味了。比如榴槤酥,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它的味道太重,就會壓住茶味。像綠豆糕、山藥糕等清甜爽口的點心,就是不錯的選擇。”

紅茶,酸甜點心很合拍

適配茶點:果脯、酸棗糕、烏梅糕、話梅等酸口小點

“紅茶的滋味醇厚濃郁,回甘很好,配上一些酸的點心,會產生令人愉悅的酸甜口感。”溫老師如是說。

試想一杯紅茶在手邊,湯色紅亮,一小碟果脯伴左右。杏幹、桃脯或梅子,咬一口,酸感泛起,此時喝下一口茶湯,霎時解去了酸、激出了甜,縈繞舌尖心上的,是紅茶的留香。

烏龍茶,不妨閒時來點“鹹”

適配茶點:堅果類、豆腐乾、鹹橄欖等鹹鮮口味的點心

談到了烏龍茶,溫老師的建議是:“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口感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品飲時重韻,茶湯過喉徐徐生津,用鹹鮮的點心來配,能保留茶的香氣,不破壞原有的滋味。”

普洱茶,試試“重口味”

適配茶點:含油的酥餅,或各類肉製品如肉乾、肉脯等

人氣頗高的普洱,什麼樣的點心才能“征服”它?

溫老師給出了答案:“普洱厚重,喝多了容易有饑餓感出現,出現茶醉,而熱量較高的點心能讓腸胃得到較為妥帖的安慰。而普洱的味道也能很好地包容甜度高和偏油的點心,使得它們在入口後不那麼膩,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味覺的提升。更何況,普洱茶具有很好的消脂解膩的作用。因此可以選擇比較油的點心,像含油的酥餅、各類肉製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對喝茶時如何搭配相應的茶點,心裡有個底了。往後不管是自己喝茶還是約三五好友共品,都可以來些點心,增添喝茶的趣味。

也許你會問,喝個茶、吃個點心而已,要那般講究做什麼?

因為我們在庸碌的生活裡,需要給自己幾分精緻感和儀式感,來成全心裡那些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一杯茶、一份點心、一個人,便自成一個怡然自得的小天地了。

撰文:花了了

攝影:茶語視覺組、花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