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開國時朱元璋即興賦詩,前兩句讓人發笑,後兩句令人讚歎

朱元璋這個人,給我們的印象是工於心計,口才一流,善於行軍打仗,有理想有抱負。但是我們都知道,他的文化水準並不高,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沒畢業。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根本沒有機會上學。

長大後更窮了,就到寺院裡出家,其實就是給寺廟當長工。期間由於災荒,寺廟裡也沒有餘糧了,就安排他出去“雲遊”(要飯)了三年。按說他是沒有機會讀書識字的,那他的文化是怎麼學來的呢?

朱元璋

我們都知道成功人士的腦洞一般比常人大,

聰明,一點就通。朱元璋也不例外,在參加革命以後,朱元璋利用打仗之餘,苦讀詩書,雖沒什麼造詣,但也能識文斷句,不再是文盲了,這些完全是靠的自學。後來在自己的堅持努力下,也是能作幾首詩了。

明朝開國之時,也就是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突然傳來一陣嘹亮的雞鳴聲,他以為是非常好的兆頭,於是興致大發,說:“諸位大臣,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

大臣們都鼓掌贊同。

朱元璋畫像

詩的第一句:“雞叫一聲撅一撅”,眾大臣聽了,都覺得出語太俗,但都不敢笑出聲來,只好忍著往下聽。只聽得第二句:“雞叫兩聲撅兩撅”,有的大臣實在忍不住了,慌忙扭過臉去掩住嘴巴偷笑。朱元璋看到了大臣的反應,但他並不以為意,

也覺得開頭兩句實在是非常平淡,難怪讓人偷笑。當說出詩的第三句:“三聲喚出扶桑日”,大臣們便不在偷笑了。念完第四句“掃退殘星與曉月”後,眾大臣驚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敢小看他的詩作了。

朱元璋

雖然這首詩前兩句十分詼諧,但是後面兩句扭轉乾坤之筆與前文對照起來更加生動,

倒也算得上是一首詩,對於沒有什麼文化的朱元璋能寫出這樣的詩來,已經是相當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