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潘建偉委員: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攝影:沈湜

國際線上報導: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於3月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說,自31年前“863”計畫啟動後,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在一些前沿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潘建偉指出,現階段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高性能晶片等核心科技仍受制於人;衛星導航、高速鐵路等工程技術達到世界一流,但競爭十分激烈;像量子通信衛星這樣領跑的,還屈指可數。這與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還很不相稱。競爭必有勝負,落後就要挨打。“對此,我要說,中國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爭氣!”

潘建偉說,

當今中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創新擺到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我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科技隊伍,有齊備的學科體系,而且不像過去那樣‘缺錢少物’”。

潘建偉稱,建設科技強國,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把鼓勵創新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讓人才無後顧之憂,讓“英雄”有用武之地。

“與此同時,我們科技工作者也要扛起自己的責任,不怨天、不尤人,從我做起,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當中去。”

據悉,由潘建偉院士主持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發射升空。目前,“墨子號”已圓滿完成了在軌測試任務,並正式交付使用者單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