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呼和浩特竟然也有一個類似故宮裡的的金鑾殿,康熙還來過

在北京的故宮裡面有一座宮殿,名叫金鑾殿,又名太和殿。

它是故宮的三大殿之一。于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建成,起初的名字是奉天殿。最後在嘉靖四十一年又更名為“皇極殿”,清代順治帝二年改為“太和殿”。

金鑾殿只有在皇帝登基、舉行重大祭祀以及盛大的典禮等時才可以使用。關於金鑾殿名稱的說法,據說起于唐代,當時唐長安城內有一個太液池,太液池旁邊有一個小山坡,名稱就是“金鑾坡”,而這個坡上就有一個宮殿叫做“金鑾殿”。

不可以得知當時明清時期統治者是否知道自己宮裡的這個大殿被人們稱為金鑾殿,如果得知,那麼依據統治者避諱以及權威是絕對不可以再有別的宮殿叫金鑾殿,因為皇上住的地方是獨一無二的,再出來一個金鑾殿那不就意味著又出來一個皇上嗎!

古時候,如果官員的名字裡有和皇上衝突的地方官員就要改名。因為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可是真的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的大青山處有一個地方叫做金鑾殿山,這座大青山屬於陰山山脈,海拔2271.6米。那麼為什麼這座山名字如此響亮,甚至直逼皇權至上的紫禁城。

地名志載:北魏時,在此山巔建立行宮,在高埠處原有一處殿宇,稱為“金鑾殿”。又根據《北史》記載,西元四世紀末北魏道武帝曾在此遊覽避暑,建造行宮,據此也有人認為此山當為北魏廣德殿址。清朝時期,清朝康熙皇帝也曾經駐蹕於此。據此傳說以及記載,這山上曾有金鑾殿,也曾有天子光臨于此。

據此猜測,清朝時期這個金鑾殿還存有,要不然康熙怎麼會駐蹕於此?那麼為什麼康熙不會對這個名稱勒令它改名,可能這個是前朝遺物(皇帝們對於前朝遺物很尊重);也可能清朝時期這個金鑾殿早已破舊不堪了,康熙不放在心上。

關於此山,曾經出土過龜趺銅牌。這裡的村民閒聊山上存在著大量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