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是伏羲-黃帝-老子嗎?古人宣導讀聖賢書,從西方哲學的角度來看有沒有什麼邏輯依據呢?

哲學本體論的歷史貫穿著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從人文始祖伏羲一畫開天、以一擬太極、創立先天八卦開始,就找到了宇宙本原,發現了宇宙真理。

太極圖與先天八卦之中蘊含著元氣本體論的智慧,可以盡覽物性、窮極天理和洞悉人事。太極圖反映的是宇宙本原元氣的運行機制示意圖。

西方從蘇格拉底開始,哲學家就把終極問題交給了上帝。而從柏拉圖以來,儘管出現了那麼多的哲學家,但整個有關哲學本體論的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而中國哲學則不然!天無盡,地無涯,其間有氣。元氣彌漫、充斥在整個宇宙空間,宇宙萬物的內部也充盈著元氣。何為生?氣之化境。何為死?還氣於天。宇宙萬物的生生死死、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全部都是由元氣聚散消長的變化決定的!

先天八卦反映的是陰陽律。何為陰陽?陰陽是宇宙精神本原,是宇宙秩序之所在。陰陽存於何處?氣本為一,

分為陰陽。陰陽反映的是元氣的精神屬性,精神屬性的陰陽依託於元氣、由元氣來承載才得以存在。陰陽與元氣是合二為一、渾然一體、密不可分的。陰陽有多重要?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盡在一掌中。

伏羲是距今7000-4000年的上古時期的三皇之首,

百王之先。大約在伏羲之後2200多年,中國出現了一位政治領袖——黃帝軒轅氏。作為五帝之首的黃帝傳承了伏羲的氣本體論,與岐伯、雷公等坐而論道探討生命之謎,其最重要的人文貢獻就是在生命學領域演繹出了揭示生命實相的《黃帝內經》。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體。宇宙和人類生命均是宇宙本原元氣的產物,遵循同樣的宇宙秩序。

老子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屬於下古時期,距伏羲有4500多年,距黃帝有2100多年,黃帝之後還有夏商周的中古時期,人文傳承有《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三易。老子傳承了伏羲、黃帝和文王的元氣本體論思想,完成了81章、5000言的道本體論的集大成之作《道德經》,揭示了宇宙之奧、人事要害和生命實相,是全人類意識形態領域的巔峰之作。

道即自然,道即元氣,道是終極存在、終極依據和終極真理!

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從伏羲到黃帝,再到老子,伏-黃-老的人文傳承脈絡是非常清晰的。西方人因為“求不得”,一直找不到宇宙本原的答案,所以特別重視解讀宇宙之奧,導致西方人不斷地否定過去,這個過程把西方人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訓練得越來越強;中國人因為“已得到”,所以在文化生態上中國人一直在傳承經典。

《莊子·外物》曰:“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中國的文化學者有“尊古卑今”之流風。儒家尊古托古之傳統更甚。孔子欲恢復周禮,故其評論當時政治之衰亂,即每每有今不如古之意;孟子則盛稱堯舜,對殷周之事亦皆取一種理想化態度以作評述。這是後世儒家尊古托古之風的起源。

孔子

漢代尊古托古之風盛行,東漢·王充(27~約97)《論衡·齊世篇》記載:“今世之士也,尊古卑今也”。2000多年下來,“尊古卑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常態。

王充

孔子所宣導的“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對中國文人影響極大。2000多年來,只要是學好聖賢的經書就可以為官,得高官顯爵,為官則是讀書人人生成就最高的表現。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在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提出了“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伍”,以及“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文化傳承復興口號。

從中西文化交流互鑒、互相印證的角度來看,讀聖賢書的邏輯依據何在?什麼樣的書才有資格稱之為是聖賢書?在康得之前,西方人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得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中國人讀聖賢書的邏輯依據就在此。

西方哲學本體論迷失,西方人習慣于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中國從伏羲開始就認知到了宇宙真理,中國人採取的方式就是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向本原看起。康得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說:“知識的合法性基礎存在于本原的奠基之中。”從好的方面講,如果所看齊的“聖賢書”是終極真理,或者說是伏羲、黃帝和老莊等元氣本體論的思想,自然可以少走彎路;但從不好的方面講,如果所看齊的“聖賢書”不是終極真理,不是元氣本體論,對人文生態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會比較大。

關鍵字:伏羲 黃帝 老子 孔子 康得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路媒體,特此感謝!本文主要內容來自于作者專著《中國根基:通向文化大國之路》(150萬字)。

作者郵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7月13日

導致西方人不斷地否定過去,這個過程把西方人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訓練得越來越強;中國人因為“已得到”,所以在文化生態上中國人一直在傳承經典。

《莊子·外物》曰:“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中國的文化學者有“尊古卑今”之流風。儒家尊古托古之傳統更甚。孔子欲恢復周禮,故其評論當時政治之衰亂,即每每有今不如古之意;孟子則盛稱堯舜,對殷周之事亦皆取一種理想化態度以作評述。這是後世儒家尊古托古之風的起源。

孔子

漢代尊古托古之風盛行,東漢·王充(27~約97)《論衡·齊世篇》記載:“今世之士也,尊古卑今也”。2000多年下來,“尊古卑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常態。

王充

孔子所宣導的“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對中國文人影響極大。2000多年來,只要是學好聖賢的經書就可以為官,得高官顯爵,為官則是讀書人人生成就最高的表現。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在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提出了“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伍”,以及“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文化傳承復興口號。

從中西文化交流互鑒、互相印證的角度來看,讀聖賢書的邏輯依據何在?什麼樣的書才有資格稱之為是聖賢書?在康得之前,西方人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得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中國人讀聖賢書的邏輯依據就在此。

西方哲學本體論迷失,西方人習慣于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中國從伏羲開始就認知到了宇宙真理,中國人採取的方式就是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向本原看起。康得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說:“知識的合法性基礎存在于本原的奠基之中。”從好的方面講,如果所看齊的“聖賢書”是終極真理,或者說是伏羲、黃帝和老莊等元氣本體論的思想,自然可以少走彎路;但從不好的方面講,如果所看齊的“聖賢書”不是終極真理,不是元氣本體論,對人文生態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會比較大。

關鍵字:伏羲 黃帝 老子 孔子 康得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路媒體,特此感謝!本文主要內容來自于作者專著《中國根基:通向文化大國之路》(150萬字)。

作者郵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