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場高品質的課程是這樣打造的

1、建立個人品牌的好處

“無論是商業產品也好,個人也好,要得到廣泛的認知,首先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核心功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經營個人品牌一定要找准自己的核心價值。

一個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不是說有多紅。它是指一個人在其他人心目中的認知,重點是,在自己所發展領域的那些目標人群中,有高品質的認知。

有的天使投資人會覺得不重要,我跟創業者聊,他就能感受到我的實力了。可實際情況是:好項目,都是被搶著要的。那為什麼要選我們呢,這時候,個人品牌就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2、建立個人品牌的十種方法及利弊

我們來數一下,打造個人品牌都有多少途徑

我最近在研究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打造個人品牌最有效。結果發現未必是很多人所說的寫文章,寫文章當然也很好,但或許可以嘗試更有意思的路,其他的方法和寫文章一起去結合,效果應該會更好。

如果你現在沒有成為一個大號,

就不要在閱讀量這個事情上面有太多期望了。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已經有非常非常多的公號了,頭部效應已經出來了。原來粉絲多、閱讀數大的那些號會越來越大。

如果不是已經有幾十萬用戶的積累。現在想寫出一個特別紅的文章,其實很不現實。

3、打造課程的三個好處

怎麼形成自己的專業價值呢?我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去想:我還可以做一個什麼產品使之能廣為傳播呢?我看到很多的人所做事情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認知水準上面,梳理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然後基於這些做出來一個課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

我們可以不斷的把自己的課程去反覆運算。不像寫文章,寫完一篇文章,

過兩天覺得應該修改,修改反覆運算,再發一遍,沒有人會看的。但是課程的話,去反覆運算一下,修改一下,然後再找另外一個場合再去講,大家也很願意去聽。

可投資人或者創業的朋友基於把過去的經驗和認知所掌握的那些核心知識、心得體會做成課件分享是非常好的。非常集中的讓別人體驗自己的專業性,別人也能夠從你的分享當中感受到你的自信,比看文字感受會更真實、更有感染力。

如果我們把講課和寫作結合起來,具有課程體系又經常有一些補充的文字資料。這樣個人品牌的傳播就會更立體。

一般人都會認為,講課有三件事情是最難的,一個是不知道講什麼、二是不知道怎麼講、第三是講給誰聽。

4、如何講好一次課

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備課,一定要充分的準備,備課有幾個要素。

第一是:一定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準備。有的時候我在其他的一些場合,一些群裡面會聽到有人在分享之前說:不好意思,我今晚的分享也沒怎麼好好準備,大家就將就著聽吧。

我就覺得這樣有點怪,怎麼不準備好再說呢?如果沒有準備好就先不說也可以。因為我們每一次的露出都是個人品牌的一次亮相,沒有準備好就先準備好。

沒有時間準備這個是不成理由的,在準備的時候,除了做一個ppt。更重要的,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很多朋友覺得沒必要,覺得準備一個大概的要點,到時候臨場按著要點去發揮就好了,臨場發揮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準,這個請大家留意,因為畢竟我們不是特別專業的講師、也不是經常去講,所以如果要效果好的話,最好還是能夠充分的去梳理。

寫其實是一個梳理的過程。我自己很有感受就是:在梳理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邏輯,寫著寫著自己都發現有問題。所以,即便是把它當做一個寫作的過程去自己梳理自己的邏輯跟知識點也是很值得的。

那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什麼?一個建議,從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點入手。致力於去幫助聽者解決這個點上面的問題,把自己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心得整理出來。但是要注意,不要僅僅停留在自己的經驗上。最好是能夠收集所有跟這一個點的各種知識。然後把這些知識點和自己的經驗跟實踐結合起來,梳理出框架進行分享。

從一個點,然後去取往下梳理,就像金字塔原理所說的,如果大家看過金字塔原理就更容易去理解,有一個核心觀點,然後用幾個方面去支撐它。

第三個要素就是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整個課件的結構要清晰、重點要突出。一般來說,課程最好有四大部分的組成。

第一個就是我為什麼要講這件事。比如說我們今天講個人品牌,那我們先說個人品牌的重要性,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建立在同行裡面或者是行業內的認知。

第二就是要把要做這件事情的一些關鍵知識點講清楚,那就是主體部分。

第三就是提醒大家,做好這件事兒,要有哪些注意點,最後就是總結問答,最好還能佈置作業。尤其是如果線下的話,一定要有現場的練習,這種現場練習,可以活躍氣氛,讓大家更容易去接受。這對知識點梳理是非常有幫助的。線上可能會稍微難一些,我們就可以在問答環節多花一些時間去互動。

因為對於創業者而言,你為什麼創這個業、你為什麼能做這件事兒,肯定是某些方面過人的認知、特別不錯的能力,那怎麼樣體現這種認知和能力呢?在講課的時候就能夠很充分的去展示。我一直覺得知識型行銷是很有效的一種行銷的方式。

不要在裡面使勁的植入廣告,這一點是要特別特別注意的。

無論是對於寫軟文還是講課。作為一個媒體人,經常的要去提醒各位,在做品牌的時候,不要植入硬廣,在講的過程,一旦讓人感覺是在做廣告,講的再好,人家也會給你貼上標籤:他在做廣告。但是如果整個過程講的都是知識,都是對行業的理解,基本上都不提自己的產品,反而會讓人肅然起敬,反而會引起聽者對你的尊重。

大家會去問,他幹嗎的?原來他做這個的,先不說他做的好不好,他能做這個原來他很懂。我們要讓別人對你產生這樣的判斷。然後因為有這樣的專業判斷,讓大家認可你的產品,而不是可勁說我的產品好,我的產品好。

在精一講過課的朋友大多都有這種感受,每次講,每一次的反復修改,思考的深度都會越來越深,然後越來越縝密。所以,反復修改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的。準備好了之後,講課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一些緊張的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講,拿各種人來練手。

而且,拜各種工具所賜,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線上講,又看不著人,沒有多大壓力。如果實在真心不想講,那就把它以課件的形式寫下來,比如說日課,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寫下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版權保護比較麻煩,複製粘貼太容易了,所以如果能夠用音訊還是儘量用音訊。能夠線下講其實是最好的。尤其我們是為了能夠吸引創業者或者是吸引投資人,在現場的那種互動、那種眼神的交流、近距離的交流,是能夠更深的去建立別人對你個人品牌認知的。

在這一點上,美國的YC孵化器做的非常的棒,全球都知道他們的創業課程。他們也吸引了大量的創業者去聽他們的課,美國的這種能講的天使投資人超級多。他們都有自己的個人網站,然後都把這課程發上去,以此去勾引創業者們來找到他。

我們致力於去做投資這件事情,其實個人品牌的作用真的很大,你們會看到,很多從大機構出來的投資人,自己要做一個新基金的時候都會去做一輪PR,說這哥們以前投過什麼好的項目,做過多少業績,因為他們的背景強,投的項目也多。

但是我們作為天使投資人,以前也沒怎麼投過專案,怎麼樣讓別人知道你靠譜呢?去講專業領域的課程,這就會很有用。

這樣就能更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創業者知道你在這個領域裡面,可能會比一些大機構裡面的知名投資人來的更懂行,更能夠陪伴他們在這條專業路上面走得更好。

5、講好課程需要注意的幾個點

因為大家不是經常做這個事情,所以我現在就列一下都有哪些點是在講課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的。

第一就是語速要適中,不要太快,保持一個適中的語速,寧可慢不要快。

第二點就是要把口頭禪給去掉。比如說,有的朋友會在說沒幾句話,後面就說一下對不對、是嗎,口頭禪儘量不要出現,萬一說漏嘴,也只能有一兩次。

第三,一定要有互動。

第四是整體時間控制在三十到四十分鐘,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都行,即便是在群裡也要認真一點去對待,不要隨意的講。時間拖遝,效果一定不會好。

第五是最後留出回答問題的時間,這一點很多時候都會注意到,但是大家通常不是當天都能按時出現,那就事後去問,在後面集中的把它梳理成文字,再集中把這些問答列出來也是可以的。

第六點是我特別建議的是一定要有試講。精一公社自己的課程是一定有試講的,但是在群裡面的交流,好像很多時候不那麼重視,沒有去做試講這件事。因為你每一次出來,都是個人品牌的展示。你的每次呈現最好都能夠試講,自己跟自己說一遍,或者找自己身邊的夥伴去聽一遍。有沒有試講的效果會很不一樣。

第七是盡可能收集到儘量多的回饋,然後是基於這些回饋去做反覆運算。

6、信心,耐心,專業

講課是一個很有效的建立個人品牌的途徑,但絕不是唯一的途徑。為什麼推崇這種方式呢?

因為你為了把這個課講好。對事情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入,在梳理這些知識點的時候發現,很多邏輯自己會重新去思考一遍。如果我們把這個課程做好了,還能做其他方式的表達,比如說寫文章、演講。

這樣你也會更加言之有物。你可以把一個自己的一個核心課程打造好之後,在其他的環境底下,把最深化的內容拿出來,加深大家對這件事的印象。

這麼做的一個典範就是——張本偉,他把自己單點突破的課程弄好,把書寫好,在哪都去講單點突破的核心品牌。

我們不需要好高騖遠的去想我怎樣能紅,我們不需要跟羅胖比紅,沒有必要。因為做好個人品牌的目的真不是為了紅,紅是另外一件事兒。我們要去做個人品牌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讓目標人群對我們有更好的認知,讓這件事兒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所以,即便是十個人來聽。如果十個人就是我們希望他們加深對自己印象的那些人,能夠把我們講的事情講好,價值也是非常的大的,裡面可能就有你想要投的專案或者是你想找的投資人。

在哪裡講呢,現在的平臺很多,像千聊、知乎life、一塊聽聽等。但說實話那些平臺的覆蓋面太寬了。覆蓋的人群太寬,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地方。大家可以選擇在一些專業的群裡分享。

這樣跟你的目標受眾比較吻合,受眾群體不是那麼寬的地方講反而會更好一些。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講起來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個會幫你去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遞出去。

最後想說品牌永遠都是為產品服務的,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得先打造好自己這個產品。先梳理到底我能講什麼,然後把自己這個產品的課件寫好。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講出來,線上的也好、線下的也好,這樣的話自己就會有更多的自信去做這件事情。

本文源自張琳在精一天使公社講課總結。

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備課,一定要充分的準備,備課有幾個要素。

第一是:一定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準備。有的時候我在其他的一些場合,一些群裡面會聽到有人在分享之前說:不好意思,我今晚的分享也沒怎麼好好準備,大家就將就著聽吧。

我就覺得這樣有點怪,怎麼不準備好再說呢?如果沒有準備好就先不說也可以。因為我們每一次的露出都是個人品牌的一次亮相,沒有準備好就先準備好。

沒有時間準備這個是不成理由的,在準備的時候,除了做一個ppt。更重要的,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很多朋友覺得沒必要,覺得準備一個大概的要點,到時候臨場按著要點去發揮就好了,臨場發揮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準,這個請大家留意,因為畢竟我們不是特別專業的講師、也不是經常去講,所以如果要效果好的話,最好還是能夠充分的去梳理。

寫其實是一個梳理的過程。我自己很有感受就是:在梳理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邏輯,寫著寫著自己都發現有問題。所以,即便是把它當做一個寫作的過程去自己梳理自己的邏輯跟知識點也是很值得的。

那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什麼?一個建議,從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點入手。致力於去幫助聽者解決這個點上面的問題,把自己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心得整理出來。但是要注意,不要僅僅停留在自己的經驗上。最好是能夠收集所有跟這一個點的各種知識。然後把這些知識點和自己的經驗跟實踐結合起來,梳理出框架進行分享。

從一個點,然後去取往下梳理,就像金字塔原理所說的,如果大家看過金字塔原理就更容易去理解,有一個核心觀點,然後用幾個方面去支撐它。

第三個要素就是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整個課件的結構要清晰、重點要突出。一般來說,課程最好有四大部分的組成。

第一個就是我為什麼要講這件事。比如說我們今天講個人品牌,那我們先說個人品牌的重要性,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建立在同行裡面或者是行業內的認知。

第二就是要把要做這件事情的一些關鍵知識點講清楚,那就是主體部分。

第三就是提醒大家,做好這件事兒,要有哪些注意點,最後就是總結問答,最好還能佈置作業。尤其是如果線下的話,一定要有現場的練習,這種現場練習,可以活躍氣氛,讓大家更容易去接受。這對知識點梳理是非常有幫助的。線上可能會稍微難一些,我們就可以在問答環節多花一些時間去互動。

因為對於創業者而言,你為什麼創這個業、你為什麼能做這件事兒,肯定是某些方面過人的認知、特別不錯的能力,那怎麼樣體現這種認知和能力呢?在講課的時候就能夠很充分的去展示。我一直覺得知識型行銷是很有效的一種行銷的方式。

不要在裡面使勁的植入廣告,這一點是要特別特別注意的。

無論是對於寫軟文還是講課。作為一個媒體人,經常的要去提醒各位,在做品牌的時候,不要植入硬廣,在講的過程,一旦讓人感覺是在做廣告,講的再好,人家也會給你貼上標籤:他在做廣告。但是如果整個過程講的都是知識,都是對行業的理解,基本上都不提自己的產品,反而會讓人肅然起敬,反而會引起聽者對你的尊重。

大家會去問,他幹嗎的?原來他做這個的,先不說他做的好不好,他能做這個原來他很懂。我們要讓別人對你產生這樣的判斷。然後因為有這樣的專業判斷,讓大家認可你的產品,而不是可勁說我的產品好,我的產品好。

在精一講過課的朋友大多都有這種感受,每次講,每一次的反復修改,思考的深度都會越來越深,然後越來越縝密。所以,反復修改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的。準備好了之後,講課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一些緊張的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講,拿各種人來練手。

而且,拜各種工具所賜,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線上講,又看不著人,沒有多大壓力。如果實在真心不想講,那就把它以課件的形式寫下來,比如說日課,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寫下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版權保護比較麻煩,複製粘貼太容易了,所以如果能夠用音訊還是儘量用音訊。能夠線下講其實是最好的。尤其我們是為了能夠吸引創業者或者是吸引投資人,在現場的那種互動、那種眼神的交流、近距離的交流,是能夠更深的去建立別人對你個人品牌認知的。

在這一點上,美國的YC孵化器做的非常的棒,全球都知道他們的創業課程。他們也吸引了大量的創業者去聽他們的課,美國的這種能講的天使投資人超級多。他們都有自己的個人網站,然後都把這課程發上去,以此去勾引創業者們來找到他。

我們致力於去做投資這件事情,其實個人品牌的作用真的很大,你們會看到,很多從大機構出來的投資人,自己要做一個新基金的時候都會去做一輪PR,說這哥們以前投過什麼好的項目,做過多少業績,因為他們的背景強,投的項目也多。

但是我們作為天使投資人,以前也沒怎麼投過專案,怎麼樣讓別人知道你靠譜呢?去講專業領域的課程,這就會很有用。

這樣就能更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創業者知道你在這個領域裡面,可能會比一些大機構裡面的知名投資人來的更懂行,更能夠陪伴他們在這條專業路上面走得更好。

5、講好課程需要注意的幾個點

因為大家不是經常做這個事情,所以我現在就列一下都有哪些點是在講課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的。

第一就是語速要適中,不要太快,保持一個適中的語速,寧可慢不要快。

第二點就是要把口頭禪給去掉。比如說,有的朋友會在說沒幾句話,後面就說一下對不對、是嗎,口頭禪儘量不要出現,萬一說漏嘴,也只能有一兩次。

第三,一定要有互動。

第四是整體時間控制在三十到四十分鐘,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都行,即便是在群裡也要認真一點去對待,不要隨意的講。時間拖遝,效果一定不會好。

第五是最後留出回答問題的時間,這一點很多時候都會注意到,但是大家通常不是當天都能按時出現,那就事後去問,在後面集中的把它梳理成文字,再集中把這些問答列出來也是可以的。

第六點是我特別建議的是一定要有試講。精一公社自己的課程是一定有試講的,但是在群裡面的交流,好像很多時候不那麼重視,沒有去做試講這件事。因為你每一次出來,都是個人品牌的展示。你的每次呈現最好都能夠試講,自己跟自己說一遍,或者找自己身邊的夥伴去聽一遍。有沒有試講的效果會很不一樣。

第七是盡可能收集到儘量多的回饋,然後是基於這些回饋去做反覆運算。

6、信心,耐心,專業

講課是一個很有效的建立個人品牌的途徑,但絕不是唯一的途徑。為什麼推崇這種方式呢?

因為你為了把這個課講好。對事情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入,在梳理這些知識點的時候發現,很多邏輯自己會重新去思考一遍。如果我們把這個課程做好了,還能做其他方式的表達,比如說寫文章、演講。

這樣你也會更加言之有物。你可以把一個自己的一個核心課程打造好之後,在其他的環境底下,把最深化的內容拿出來,加深大家對這件事的印象。

這麼做的一個典範就是——張本偉,他把自己單點突破的課程弄好,把書寫好,在哪都去講單點突破的核心品牌。

我們不需要好高騖遠的去想我怎樣能紅,我們不需要跟羅胖比紅,沒有必要。因為做好個人品牌的目的真不是為了紅,紅是另外一件事兒。我們要去做個人品牌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讓目標人群對我們有更好的認知,讓這件事兒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所以,即便是十個人來聽。如果十個人就是我們希望他們加深對自己印象的那些人,能夠把我們講的事情講好,價值也是非常的大的,裡面可能就有你想要投的專案或者是你想找的投資人。

在哪裡講呢,現在的平臺很多,像千聊、知乎life、一塊聽聽等。但說實話那些平臺的覆蓋面太寬了。覆蓋的人群太寬,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地方。大家可以選擇在一些專業的群裡分享。

這樣跟你的目標受眾比較吻合,受眾群體不是那麼寬的地方講反而會更好一些。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講起來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個會幫你去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遞出去。

最後想說品牌永遠都是為產品服務的,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得先打造好自己這個產品。先梳理到底我能講什麼,然後把自己這個產品的課件寫好。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講出來,線上的也好、線下的也好,這樣的話自己就會有更多的自信去做這件事情。

本文源自張琳在精一天使公社講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