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孩子怎麼上學?怎麼考試?學不好會挨揍哦!

馬上就要暑假了,好多孩子有開始享受快樂的假期了。那你知道古代孩子有寒暑假嗎?古代孩子也要參加期末考試嗎?讓我們來瞭解一下。

古代學生一般什麼時候開學?

不同朝代開學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但古代是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著農業展開,因此古人選擇開學時間一般會選擇農閒時間,以此讓家長不用為孩子上學耽誤農活。

在漢朝,一般有三種入學時間:“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

簡單概括就是春季入學,

秋季入學和冬季入學。一般來說,春季入學多在正月十五以後。而秋季入學和現代開學時間較為接近。

到了南北朝,冬季入學成了主流。不過在開學時間上和此前略有不同,一般為農曆十月。

古代孩子上學都學啥?

現代想小學生,上學後一般學習漢語基礎知識和算數基礎知識,

那麼古時候的小學生都學些啥呢?

作為啟蒙教育,一般小學最多的教學內容還是識字、作文。當時的識字教材普遍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簡稱“三百千千”,這些都是識字的基本教材。識字了之後一般開始教寫字,然後開始學習一些經、史、曆、算的知識,還包括一些本朝的律令以及一些冠、婚、喪、祭等禮儀。

古代孩子學習不好會受到“體罰”嗎?

古代對學生的管理較嚴厲,大多家長也認同“不打不成器”。讀書不認真或學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罰跪如家常便飯。王充《論衡·自紀篇》稱,“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可見,在漢代就流行體罰學生。

古代還很注重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考核,以約束學生行為。如明代有的小學設立“揚善簿”、“改過簿”、“記過格”,好事壞事均記錄在案,作為學生升學錄取時的參考。

現在也差不多哦。

古代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古代學生也是有假期的。只不過沒有像如今這樣寒暑假分得那麼清楚。而且假期也比現在少很多。

比如清代人唐鑒所辦的義學,規定每天5-7點到校,17-19點回家。每年正月十五開學,一直上到臘月十日才結束。

所有的休假時間只有每年年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還有的學校,則是每天日出上學,日落放學,9-11點吃午飯,每年端陽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時概不放假。

瞭解了古代孩子的上學情況,是不是感覺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當然,時代在進步嘛,現在很多知識及管理方法也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讓我們以史為鑒,去創造現代教育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