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星馳:“《功夫》是向李小龍致敬的一部電影”(1)

2003年6月28日,周星馳籌備3年的新片《功夫》,在哥倫比亞公司密不透風的保密措施下,於上海中山西路上一家廢棄的工廠內正式開機。

“《功夫》這套電影我早就構思了很久,我本身對功夫也有很濃厚的興趣。

拍一出功夫片,很久以前已經是我的希望了。”除了要做出一部完全創新的功夫喜劇電影外,周星馳也具體地說明瞭自己在電影裡想表達的內涵,“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意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認為,還有的是一種勇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不正義的事,你是否夠膽量站出來主持這個正義呢?我不夠膽,我很多時候都不夠膽,所以我只能寄情於電影裡面。

香港導演王晶曾經分析過周星馳為什麼時隔3年之久才拍出新片,他認為其中原因是,“如果周星馳一年拍一部都能賺很多錢的話,他肯定會一年拍一部。市場使得他現在不得不通過減產來維持下去。目前這個平臺給不到他任何合理的回報,

所以他才兩三年才拍一部。”

確實,在拍《功夫》之前的周星馳已經是高處不勝寒,特別是《少林足球》的巨大成功,以及周星馳對電影的追求,都迫使他必須推出比它更成功的電影來。

因此周星馳選擇了去拍《功夫》這樣的題材完全是向困難挑戰。

“現在的觀眾看過很多這類片子,為了給觀眾一個全新的東西,在《功夫》裡我們選擇了傳統功夫加上高科技。這個電影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希望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是最好的,是別人從來沒看過的,所以我作為導演的壓力很大。功夫電影已經出現了很久,什麼類型都有,我要做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這是很複雜的,所以在導演方面花了我大精力。”

周星馳本人在這部電影裡的表演並沒有突破,

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以自己的導演才能使這部電影獲得了成功。

電影基本上是在上海拍攝完成。裡面那個4層樓高的“豬籠城寨”建於上海南邊15英里外的車墩鎮,是為拍這部電影專門興建的,全部的搭建過程總共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原來在構思初期,豬籠城寨是一個像鄉村般的地方,跟在電影中出現的4層樓高的建築截然不同。

然而這樣的城寨實在是缺少了四五十年代大城市的影子,後來經過多次討論,才逐漸變成了後來的樣子。但在電影拍完後,城寨也拆掉了。

周星馳這次不但挖掘新演員,也讓老演員重放光彩。他請來了曾飾演過陳真的、七八十年代的著名武打明星梁小龍,還有息影多年的武打女演員元秋等等。“在目前主流的電影觀眾中,有很多人和我的歲數差不多,都是看著功夫片長大的。我這次選用梁小龍、元華、馮克安等前輩出演,也切中了主流觀眾的懷舊心理。在我心中,梁小龍是個偉大的英雄,當他用盡全身的力量把腳踢到半空中的時候,那種感覺真是太棒了。而且,他是一個真正的功夫高手,他的關節和手掌處都覆蓋著厚厚的繭子。而元秋也是演肥婆四的不二人選,她20多年前就已經退出江湖,現在第一個外孫也已經出世了。元秋大姐很久之前在電影圈裡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電影動作方面的演員,做最多的就是做另外一個演員的替身,所以她對動作方面是非常專業的。現在她是一個非常盡責的家庭主婦,她每天在家裡都要照顧小孩子,做飯,打麻將,照顧老公,都是她的專業。我非常幸運,在《功夫》電影裡可以找到她來演,雖然一開始她不肯,但是我還是用我的誠意感動了她……”

關於這些的拍攝幕後在報刊網路上已經很多資料,這裡不再贅言。周星馳說,“我們從武俠書裡獲得了一些靈感,比如獅吼功、蛤蟆功等,在《功夫》裡有全新的展示。蛤蟆功有沒有我不知道,我嘗試去找懂這個功的人,但是找不到。但像太極拳我是練過的。這些武功雖然在別人的電影裡都存在過,但我用就有我的特色。”周星馳把創意與傳統完美地結合進了《功夫》裡。

還有一點不為人注意的是,周星馳在《功夫》的音樂中還起用了被看作是已經過時的粵語片配樂。“這幾首曲,在粵語長片中曾被廣泛應用,但除了粵語長片之外,我覺得很少人會認真去用這些音樂。”周星馳重新將之演繹,專誠租用香港大會堂的演奏廳作錄音場地,並聘請香港中樂團來演奏。之所以要求用現場演奏,是因為周星馳覺得電腦效果做不出他想要的那種氣勢和真實感。最終,製作《功夫》配樂的時間比一般電影多6倍。《功夫》的主題曲是周星馳作曲和編曲的,他把旋律和音符記在腦裡,然後哼給相關人士聽,才把樂譜寫出來。

周星馳在電影開拍前,就開始每天練武至少一個小時,並特別苦練背肌,這完全是為了能夠在戲中拍攝一個露出後背的鏡頭,以向他的偶像李小龍致敬。“在我心中,李小龍是一個有天分、有才華的人,他不僅是武打高手,也是一個創意人和先行者,是他讓中國武術在全世界流行。所以這場戲是我在《功夫》開拍前就想好的、絕對要拍攝的一個場景。但直到拍攝,我背上的肌肉依然不能讓我滿意,與李小龍相比,那真是差得太遠了。”

而周星馳大量運用高科技的數碼後期製作也提高了《功夫》的成本,甚至有傳言說後期製作給周星馳帶來上千萬元的嚴重超支,而投資方哥倫比亞公司不願再投入的經濟危機。

根據香港媒體報導:“由於北美製片方對影片的整體效果並不滿意,一度與固執己見的周星馳發生了創作衝突與爭執。隨後導致的惡果除了先前令人費解的重拍片段事件,更在後期製作當中將矛盾惡化。而在後期過程中周星馳不肯妥協,居然遭到了北美製作方的單方面封殺,這顯然與周星馳以往一貫把持創作大權的事例不符,但是由於合同束縛,他自己也是有苦難言。影片後期是美哥倫比亞製作方單方面委託其他海外公司製作,這一期間他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後期製作中,而是獨自在家埋頭裝修房子。原本周星馳選擇打造《功夫》完全是為了打開北美市場發行這扇門,以報上一度《少林足球》北美推廣慘敗的一箭之仇,但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讓步會帶來如此的麻煩,所以只好保持沉默。” 《少林足球》曾在北美的7家影院放映,票房是41萬美元,折合港幣也只是300多萬,屬於很小的數字。

還有息影多年的武打女演員元秋等等。“在目前主流的電影觀眾中,有很多人和我的歲數差不多,都是看著功夫片長大的。我這次選用梁小龍、元華、馮克安等前輩出演,也切中了主流觀眾的懷舊心理。在我心中,梁小龍是個偉大的英雄,當他用盡全身的力量把腳踢到半空中的時候,那種感覺真是太棒了。而且,他是一個真正的功夫高手,他的關節和手掌處都覆蓋著厚厚的繭子。而元秋也是演肥婆四的不二人選,她20多年前就已經退出江湖,現在第一個外孫也已經出世了。元秋大姐很久之前在電影圈裡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電影動作方面的演員,做最多的就是做另外一個演員的替身,所以她對動作方面是非常專業的。現在她是一個非常盡責的家庭主婦,她每天在家裡都要照顧小孩子,做飯,打麻將,照顧老公,都是她的專業。我非常幸運,在《功夫》電影裡可以找到她來演,雖然一開始她不肯,但是我還是用我的誠意感動了她……”

關於這些的拍攝幕後在報刊網路上已經很多資料,這裡不再贅言。周星馳說,“我們從武俠書裡獲得了一些靈感,比如獅吼功、蛤蟆功等,在《功夫》裡有全新的展示。蛤蟆功有沒有我不知道,我嘗試去找懂這個功的人,但是找不到。但像太極拳我是練過的。這些武功雖然在別人的電影裡都存在過,但我用就有我的特色。”周星馳把創意與傳統完美地結合進了《功夫》裡。

還有一點不為人注意的是,周星馳在《功夫》的音樂中還起用了被看作是已經過時的粵語片配樂。“這幾首曲,在粵語長片中曾被廣泛應用,但除了粵語長片之外,我覺得很少人會認真去用這些音樂。”周星馳重新將之演繹,專誠租用香港大會堂的演奏廳作錄音場地,並聘請香港中樂團來演奏。之所以要求用現場演奏,是因為周星馳覺得電腦效果做不出他想要的那種氣勢和真實感。最終,製作《功夫》配樂的時間比一般電影多6倍。《功夫》的主題曲是周星馳作曲和編曲的,他把旋律和音符記在腦裡,然後哼給相關人士聽,才把樂譜寫出來。

周星馳在電影開拍前,就開始每天練武至少一個小時,並特別苦練背肌,這完全是為了能夠在戲中拍攝一個露出後背的鏡頭,以向他的偶像李小龍致敬。“在我心中,李小龍是一個有天分、有才華的人,他不僅是武打高手,也是一個創意人和先行者,是他讓中國武術在全世界流行。所以這場戲是我在《功夫》開拍前就想好的、絕對要拍攝的一個場景。但直到拍攝,我背上的肌肉依然不能讓我滿意,與李小龍相比,那真是差得太遠了。”

而周星馳大量運用高科技的數碼後期製作也提高了《功夫》的成本,甚至有傳言說後期製作給周星馳帶來上千萬元的嚴重超支,而投資方哥倫比亞公司不願再投入的經濟危機。

根據香港媒體報導:“由於北美製片方對影片的整體效果並不滿意,一度與固執己見的周星馳發生了創作衝突與爭執。隨後導致的惡果除了先前令人費解的重拍片段事件,更在後期製作當中將矛盾惡化。而在後期過程中周星馳不肯妥協,居然遭到了北美製作方的單方面封殺,這顯然與周星馳以往一貫把持創作大權的事例不符,但是由於合同束縛,他自己也是有苦難言。影片後期是美哥倫比亞製作方單方面委託其他海外公司製作,這一期間他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後期製作中,而是獨自在家埋頭裝修房子。原本周星馳選擇打造《功夫》完全是為了打開北美市場發行這扇門,以報上一度《少林足球》北美推廣慘敗的一箭之仇,但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讓步會帶來如此的麻煩,所以只好保持沉默。” 《少林足球》曾在北美的7家影院放映,票房是41萬美元,折合港幣也只是300多萬,屬於很小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