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注意!別被這些保健品“裝藥”的常見招數給忽悠了

盜用藥品名稱

國家規定保健食品不能用於治療疾病,

然而不法廠家把保健食品偽裝成藥品的名稱,當做藥品去賣,以獲暴利。例如某些膠囊的批准文號不是“國藥准字……”,卻是“衛食健字(2000)第……號”。很顯然,它不是藥品而是保健食品。

絕對化宣傳

按照保健食品的規定不能宣傳有治療疾病的作用,但不少保健品的宣傳,

不但都含有“治病”功能,甚至於用絕對化的語言,如“治癒”、“藥到病除”、“根治”等來坑騙患者。

“純天然”製劑

近年來“純天然”的概念進入了尋常百姓之家,不少百姓認為只要貼有“純天然”就是“優良品種”的“藥品”。於是,不法廠家“掛著羊頭賣狗肉”。

“健康講座”

不法廠家、商家,無良電臺、電視臺,打著講座的幌子,邀請一些偽專家,鬍子拉碴的“老中醫”,進行“養生”、“訪談”、“講座”,欺騙患者,兜售其保健食品。

“免費贈送”

一些不法商家經常會利用有些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理,通過“免費試用”、“贈送藥品”、“禮品”、“抽獎活動”等,吸引老年人參加其組織的保健品促銷活動。

“現身說法”

不法商家在一些促銷現場,雇傭一些“患者”,讓其“現身說法”,顯示“藥”如何如何“靈驗”,並製造爭先恐後、競相購買這個產品(保健品)的假像場面,給老人造成“過了這村就沒這個店了”的心理壓力。

“權威證明”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廣告盜用一些國家機關、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形象,用來增強其保健品的“權威性”,誘騙老年人購買。

“專家義診”

雇傭一些山寨版的專家、教授,給老人“免費體檢”、義診後告知存在某某疾病,需要及時購買其“藥品”進行治療,

其實老人買的卻是一堆沒有治病作用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