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友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是什麼邏輯,要拉黑嗎?

喊拉黑的人表示很委屈:陌生人之間都能看十天的朋友圈,我跟你好歹是好友關係,你卻只給我留了三天的“查看權”。這就好比,歐陽克興致勃勃地向黃蓉介紹西域的別有洞天,

黃蓉卻讓他在桃花島連路都找不著。

這豈不是很尷尬?

我對你開放朋友圈,你也應該對我開放朋友圈,但你沒有,所以我就不高興了。這是一些人要拉黑對方的原因。說到底,在原本對等的社交關係中,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對方的不真誠甚至不尊重。

但朋友圈僅開放三天的人,他們的初衷真的就是想遮罩你嗎?我覺得並不是,這一行為的背後,既有普遍的心理機制的作用,也有因人而異的個體化原因:他也許只是對過去的告別,也許是想保留一點隱私,也許只是想保持一絲神秘感,或許沒有什麼複雜的原因。

“朋友圈三天可見”之所以引發了好友之間的相互猜疑,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對關係性質的認定不一致,另一方面,

則是不同人自我暴露的尺度差異。

1、使用頻次提升。

2、更加注重隱私保護。

我們往回看兩三年的記錄,會覺得當初是個傻逼。其實這正好說明了這兩三年來我們在成長。

那些我們認為自己是個傻逼的記錄,當然不希望新交的朋友能查看到了。

基於以上想法,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設置了僅顯示最近3天的朋友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