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三喜祛濕:濕邪重,心煩意亂,身體不適,試按身體幾個位置,不花錢立馬好

身體濕氣重?腸胃不適,身體不舒服試試按按身體的這幾個穴位,用不了多久身體恢復健康容貌。

1.陰陵泉

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裡深入,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該穴可以健脾除濕。

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

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按摩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裡,以拇指點按為主,每次按摩3-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10-15分鐘,可以協助祛濕。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2.百會穴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

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3.神闕穴

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

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4.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

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