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大之後,你悟出哪些不一樣的道理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總是被長輩灌溉無數道理,長輩都以過來人的口吻教導你一些至理名言,自信滿滿道“聽我的,准沒錯,我還會害你不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

你會發現小時候的很多道理並不全都是對的,有些甚至是違背認知。現實就像一個大巴掌,啪的一聲狠狠打醒了你,這時你突然覺醒:從小聽得那些道理並不是生活的真相。

今天,陽光君針對這個話題,跟朋友們談談:長大之後,你悟出哪些不一樣的道理。

1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每當做著自己不開心的事,懷著滿腔的委屈提出放棄時,大人們都會語重心長地來一句“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告誡你要能吃苦,苦盡才甘來。上學時發現別人的孩子成績好,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感歎道“這是吃了多少苦才換來的”,繼而悶著頭咬著牙奮鬥下去,似乎只要吃苦就能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長大後,慢慢的發現,讓自己變得優秀,

並不必然承受很大的痛苦。靠著自虐式的痛苦,或許能換的一時的進步,但想要保持狀態,絕對不是單靠“吃的苦中苦”能完成的。很多時候,你需要一點意志力,一點執行力,和找到使自己快樂的方法,讓這件事變得有趣,你要的優秀便不期而至。

2 心裡為你好,

就真的好?

親戚朋友中,總是碰到各種“為你好”黨,具體表現為“我可是為你好,搞砸了非我本意,這怎麼能怪我?”,這種思維導致他們對於干預他人事情顯得特別理直氣壯。

好心值不值得鼓勵?當然值得。七八歲幫媽媽切菜,我媽回來感動的快哭了表示道“這孩子真懂事”,即使我根本不知道把苦瓜瓤先掏出來,導致切的苦瓜全報銷。心是好心,事卻並非好事,典型的好心幫倒忙。

長大後,突然明白對有些事應該要有“控制度”,不能一味以“我也是好心”來做擋箭牌,殊不知很多時候你所謂的“好心”恰恰是別人的“負擔”。說道這裡,很多人表示做個好事就這麼難嗎?沒錯,就是難,正因為做好事難,它既要好心,要好方法,還要好運氣,才能得到好結果,所以做好事才顯得偉大。

3 獨立會讓婚姻變得不穩定?

長輩常說“婚姻就是兩個人過日子,黏黏糊糊一輩子,

千萬別搞獨立。”

實際上恰恰相反,婚姻的最高境界不是通過委曲求全各自犧牲一部分,來求取一世的穩定。

婚姻的核心應該是獨立,特別是人格上的獨立。

立足婚姻,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求得只是相互寄生的關係。很多人想離開卻沒離開,不是因為愛,而是恐懼。恐懼什麼?恐懼自己找不到下一個人,恐懼自己一個人活不下去。

不管是美好的戀情,還是幸福的婚姻,重要的不是尋尋覓覓一個對的人,不是大過天的責任感,不是犧牲自己,不是利他主義,不是道德上的綁架,而是“獨立”。精神和人格必須獨立,經濟上能不能獨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愛情也好,婚姻也罷,越獨立,就越相互信任,相互依存。

獨立才不會害怕,害怕沒有安全感;不會恐懼,恐懼一個人的孤單,才能深入瞭解對方,熟知好惡,尊重對方。在人生的大問題上,在生活的瑣事上,表現出愛意與寬容。這種發自內心的愛,不受處於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是自由。

不是大過天的責任感,不是犧牲自己,不是利他主義,不是道德上的綁架,而是“獨立”。精神和人格必須獨立,經濟上能不能獨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愛情也好,婚姻也罷,越獨立,就越相互信任,相互依存。

獨立才不會害怕,害怕沒有安全感;不會恐懼,恐懼一個人的孤單,才能深入瞭解對方,熟知好惡,尊重對方。在人生的大問題上,在生活的瑣事上,表現出愛意與寬容。這種發自內心的愛,不受處於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