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等一塊牌照!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重要因素:個人征信 困境重重

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兩大挑戰,一個是中國現有的征信系統覆蓋率僅為38%,大量使用者無法獲取相關金融服務;另一個是普惠金融客群分散、金額小,傳統金融機構網點運營成本高,

需要更高效、低成本的運營手段。

個人征信是互聯網金融平臺風險控制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個人征信行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征信行業則一直在等,等一張牌照。

個人征信牌照沒有下發,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監管部門認為在個人征信牌照申請機構中,符合獨立協力廠商條件的機構不多;也可能是因為監管部門對牌照發放標準的專業看法與機構的強烈申請意願之間存在一些分歧。

個人征信機構究竟是做什麼的?

如今,很多人並不瞭解,市場上不斷出現的“個人征信機構”究竟是做什麼業務的。其實它大致可以分為六大類機構。

第一類機構做向債權人提供債務人的債務資訊的共用服務,即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征信機構,

以上海資信公司為代表。

第二類機構雖然不直接收集債務人的債務資訊,但可以通過對接債權人來查詢,叫做“准共用”,以蜜蜂資料為代表。

其餘四類機構,並不真正從事個人征信業務,因為盈利空間有限,最後均有可能發展成信貸服務機構。具體來說,第三類機構提供自身體系內的資料服務,包括債務資訊、交易資訊、社交資訊等。

第四類機構即資料公司,

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購買非債務資料,再賣給信貸服務機構,從中賺取利差。其呈現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多,好幾百家,且缺乏監管,亂象較多;二是競爭激勵,打價格戰,未來是個紅海。

第五類機構就是評分公司,以FICO為代表,本身沒有資料,主要説明信貸服務機構開發模型,進行評分。

最後一類機構是大資料行銷公司,核心是“客戶畫像”,也為信貸服務機構引流,提供風控服務等。

個人征信行業的現狀及困境

個人征信行業目前還面臨一系列待解難題,首當其衝的則是各征信機構之間的資訊共用問題。從外部資料來看,目前政府已經開放的工商、學歷、學籍、公安等方面資料,各家都已先後接入,並無太多差異。可從內部資料來看,每家公司都在標榜自己的資料很大很全很獨特,但普遍面臨資訊孤島問題。

央行征信系統的缺陷在於,商業銀行報送的信貸資訊標準不一,相互之間難以橫向比較;信用資料來源狹窄,主要是通過線下管道,線上資料難以獲得,限制了信用分析樣本量。

而源于互聯網巨頭的征信機構大資料積累最充分,採集資料的範疇已經突破了“金融屬性”,延伸到社交資料、電商數據等互聯網大資料。

但如何用這些缺乏驗證性、弱相關的資料,分析推導出與個人信用的強關係,是橫亙難題。各方都希望能夠共用他人資訊而獨享自身掌握的資訊以獲得更多利益,由此形成了“囚徒困境”——央行征信中心的個人征信資料尚未向協力廠商征信機構開放,而互聯網征信機構資料使用也局限於各自的集團。

征信行業牌照為何發放難?

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項新潮應用,個人征信牌照同樣引來了諸多爭議。如今個人征信牌照許可遲遲沒有發放,與監管部門對民營征信機構資料精准度的擔憂不無關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民營征信機構為商業銀行信用卡提供征信資料服務。在信用卡審批過程中,銀行是參照個人征信資料進行額度審批的。一旦民營征信機構資料不精准,銀行信用卡額度審批過高,最終會出現壞帳,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個人征信機構能否像央行征信平臺一樣提供客觀、精准的資料,這是個人征信牌照能否如期發放的一個關鍵問題。

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指導意見剛剛出臺,針對個人征信平臺的一些細則還未出臺。在這些問題中,個人征信平臺評分資料的準確程度,還沒有一個標準可言。沒有標準,就很難監管。如何對民營征信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管,同樣是監管部門擔心的一個問題。

從首批八家准個人征信機構披露的資訊來看,各家在資料、技術和客戶業務理解能力方面各有所長。

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所屬的信用評估及信用管理機構,股東阿裡巴巴旗下有天貓、淘寶,擁有大量電商交易資料。螞蟻金服現在也在全面拓展金融場景,積累更多金融資料。螞蟻金服擁有3億實名使用者和真實身分證資訊,使用者在淘寶和天貓上的消費和支付資料,還包括投資、理財、生活、公益等其他資料。

騰訊征信

前海征信是中國最大的全牌照綜合金融公司中國平安的子公司,擁有平安集團自身億級金融客戶、數億互聯網使用者資料,還與近2000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加入更多金融資料。

個人征信牌照最受業內關注,卻遲遲未下發。

關鍵在於獨立協力廠商原則,入圍的多家機構多數並不滿足這一要求。

無論是市場主體的要求還是政府監管的要求,堅持獨立協力廠商征信,有效防範征信活動中的利益衝突,是國際公認的征信準則。

獨立協力廠商,其獨立性是相對債權人和債務人而言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包括業務上獨立、公司治理結構上獨立、關聯關係上獨立。

另據金融監管部門透露,“征信資料精准度和後期的資料監管,這些因素讓監管部門不得不慎重對待個人征信牌照發放一事”。言外之意,在個人征信牌照申請中,資料精准度已經成為牌照能否如期發放的關鍵因素。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陳晶瑩議案提出,目前多場景的信用資訊供不應求,應該推進征信業供給側改革,鼓勵支持運用新技術的征信機構企業進入征信體系,取締非法個人資訊買賣“黑市”。

大資料征信業內人士表示:“征信行業的潛在風險非常高,因為涉及大量個人資訊,一旦出現洩漏,帶來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加之目前缺乏個人資訊保護等相關法律,監管機構持謹慎態度是必要的,不能輕易放開。”

消費金融行業評論 或 xfjrhypl (長按可複製)

剖析新金融領域的最新行業資訊,分享獨特視角的商業評論。

但如何用這些缺乏驗證性、弱相關的資料,分析推導出與個人信用的強關係,是橫亙難題。各方都希望能夠共用他人資訊而獨享自身掌握的資訊以獲得更多利益,由此形成了“囚徒困境”——央行征信中心的個人征信資料尚未向協力廠商征信機構開放,而互聯網征信機構資料使用也局限於各自的集團。

征信行業牌照為何發放難?

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項新潮應用,個人征信牌照同樣引來了諸多爭議。如今個人征信牌照許可遲遲沒有發放,與監管部門對民營征信機構資料精准度的擔憂不無關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民營征信機構為商業銀行信用卡提供征信資料服務。在信用卡審批過程中,銀行是參照個人征信資料進行額度審批的。一旦民營征信機構資料不精准,銀行信用卡額度審批過高,最終會出現壞帳,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個人征信機構能否像央行征信平臺一樣提供客觀、精准的資料,這是個人征信牌照能否如期發放的一個關鍵問題。

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指導意見剛剛出臺,針對個人征信平臺的一些細則還未出臺。在這些問題中,個人征信平臺評分資料的準確程度,還沒有一個標準可言。沒有標準,就很難監管。如何對民營征信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管,同樣是監管部門擔心的一個問題。

從首批八家准個人征信機構披露的資訊來看,各家在資料、技術和客戶業務理解能力方面各有所長。

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所屬的信用評估及信用管理機構,股東阿裡巴巴旗下有天貓、淘寶,擁有大量電商交易資料。螞蟻金服現在也在全面拓展金融場景,積累更多金融資料。螞蟻金服擁有3億實名使用者和真實身分證資訊,使用者在淘寶和天貓上的消費和支付資料,還包括投資、理財、生活、公益等其他資料。

騰訊征信

前海征信是中國最大的全牌照綜合金融公司中國平安的子公司,擁有平安集團自身億級金融客戶、數億互聯網使用者資料,還與近2000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加入更多金融資料。

個人征信牌照最受業內關注,卻遲遲未下發。

關鍵在於獨立協力廠商原則,入圍的多家機構多數並不滿足這一要求。

無論是市場主體的要求還是政府監管的要求,堅持獨立協力廠商征信,有效防範征信活動中的利益衝突,是國際公認的征信準則。

獨立協力廠商,其獨立性是相對債權人和債務人而言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包括業務上獨立、公司治理結構上獨立、關聯關係上獨立。

另據金融監管部門透露,“征信資料精准度和後期的資料監管,這些因素讓監管部門不得不慎重對待個人征信牌照發放一事”。言外之意,在個人征信牌照申請中,資料精准度已經成為牌照能否如期發放的關鍵因素。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陳晶瑩議案提出,目前多場景的信用資訊供不應求,應該推進征信業供給側改革,鼓勵支持運用新技術的征信機構企業進入征信體系,取締非法個人資訊買賣“黑市”。

大資料征信業內人士表示:“征信行業的潛在風險非常高,因為涉及大量個人資訊,一旦出現洩漏,帶來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加之目前缺乏個人資訊保護等相關法律,監管機構持謹慎態度是必要的,不能輕易放開。”

消費金融行業評論 或 xfjrhypl (長按可複製)

剖析新金融領域的最新行業資訊,分享獨特視角的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