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擊通訊資訊詐騙,應重打擊而非攔截

在2017年7月13日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大會”論壇“2017防範打擊通訊資訊詐騙論壇”上,工信部、公安部、央行、三大運營商以及多家互聯網安全公司分享了近年治理通訊資訊詐騙的成果。

從數字看,從2015年~2017年,防範打擊通訊資訊詐騙的效果是顯著的。

來自400號的詐騙電話明顯減少,一個背景,運營商嚴查400號的資質,僅中國聯通一家就關停400號62萬個,存量31萬個。

上海電信基於大資料與智慧計算識別,精准打擊欺詐。

中國移動推出了“呼死你”投訴客戶應急防護業務,在用戶通信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解決了“呼死你”問題。用戶舉報後白名單外給你打電話,在系統側增加語音驗證碼驗證。

已為6萬人提供服務,攔截1億餘次。

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電話邦提供的資料,詐騙電話活躍期4-5天,開始詐騙前會有不同時間的養號期,而一旦開始詐騙,幾天後號碼就會被拋棄。

微評:這也就是說,幾乎所有標記的詐騙電話都已經被騙子拋棄了。

目前的標記、建立黑名單、封號的做法,並不能有效打擊犯罪分子。如能確認在實施詐騙,更應該採取的做法是鎖定位置並抓獲犯罪分子,如不能確認就標記,則可能妨害使用者的通信權。封號還可能導致線索被切斷,影響到抓獲犯罪分子。

另,目前舉報或標記的號碼極大比例是騷擾使用者的行銷電話,目前並沒有建立有效的處置流程。

二、騰訊的觀點:考核通訊資訊詐騙,

不應強調關閉多少電話號碼、多少銀行帳戶,挽回多少損失,就象不應考核醫生開了多少藥,值多少錢,而應該看最後的結果,詐騙報案減少了多少。

微評:最直接的判定標準,應該是同一時間段內發生詐騙的次數的變化,用報案(包括詐騙和詐騙未遂)數量可大致反映這個變化。而關閉電話號碼、銀行帳戶,並不影響詐騙分子繼續行騙,而挽回損失的金額也沒有嚴格的判定標準。

幾點建議:

1、打通資訊傳遞環節,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第一時間鎖定犯罪分子或其行蹤,助力抓獲犯罪分子;

2、完善監管流程,加大對行銷電話的打擊力度,包括對實施電話行銷者的打擊和行銷受益者的打擊;

3、積極跟蹤詐騙手段的變化,盡可能消滅流程漏洞,切斷詐騙資訊流、資金流;

4、詐騙大資料分析,加大對資訊關聯規律的分析;

5、從國家層面,彙集各方的力量,建立資訊快速溝通機制,形成合力。

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