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獲商業利益進軍學術界,穀歌將牛津哈佛學者變成寫手!

谷歌早已發展成為了巨無霸級別的跨國公司。雖然穀歌號稱自己以“不作惡”為信條,然而,在反壟斷等政策的威脅下,影響政策制定已經成為了其繼續擴張必然的選擇。影響學術界是商業組織進行遊說的手段之一,

但是,恐怕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像穀歌這樣,對學術界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本文編譯自衛報發表的題為“Google spends millions on academic research to influence opinion, says watchdog”的文章。

監管機構聲稱,穀歌在美國和歐洲的學術研究上花了數百萬美元,試圖影響輿論和政策制定者。

美國的 Campaign for Accountability (CfA) 在報告中說,在過去的十年中,穀歌一直資助某些特定學術論文的研究和發表。這些論文普遍支持穀歌的商業利益,反對諸如反壟斷和反盜版等監管上對穀歌的挑戰。

CfA執行董事丹尼爾·史蒂文斯(Daniel Stevens)表示:“谷歌利用巨大的財富和力量試圖影響各級決策者。至少,監管機構應該意識到,他們決策所依賴的、號稱是客觀的那些法律和學術文獻,其實都是穀歌提供給他們的。

在Google Academics Inc的報告中,CfA確認,穀歌資助了2005年至2017年間發表的329篇公共政策研究論文。這些研究由來自世界領先機構的學者和經濟學家撰寫,包括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柏林經濟學院。

CfA表示,有超過半數的研究由穀歌直接資助,

其餘由穀歌支持的團體或機構間接資助。根據報告,谷歌支付作者的費用在$ 5,000到$ 400,000(£3,900-£310,000)之間。66%的作者不肯透露他們的資金來源,26%的作者表示自己由穀歌資助。

CfA呼籲Google資助的學者披露其資金來源,以確保他們的工作能夠進行評估。

穀歌將該報告描述為“高度誤導的”,因為它包括任何資金組織所支援的任何工作。

公共政策主管萊斯利·米勒(Leslie Miller)說:“我們支持開放互聯網這一基礎原則,

這是由許多在這些主題進行研究的學者和機構共同承擔的,這些研究涉及重要領域,如版權、專利和言論自由。我們提供支援,幫助他們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並提高他們對思想的認識。”

米勒表示,該公司期望學者披露其資金並保持其獨立性。報告中列出的一些學者批評了谷歌在反壟斷、隱私和網路中立方面的政策立場。

米勒補充說,CfA不肯透露自己的財務支持者(其中之一就是資助了數百項研究的甲骨文公司),卻言必稱問責制和透明度,這實在是有點諷刺。

史蒂文斯說:“只要穀歌出現了不良行為,它總是想嫁禍於別人,而不是承擔責任。”

(本文由36氪編譯組授權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