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烈日炎炎酷暑難當 高溫下比賽你千萬不能犯這五大錯誤!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不論你是自行車愛好者、跑步愛好者還是鐵人三項運動員,一年之中最難熬的季節已經悄然生息地籠罩在我們的頭上。當我們在如此高溫下驚醒訓練和比賽的同時,

以下這些致命的錯誤我們絕對不可以犯:

1. 賽前忽視電解質的補給

賽前的減量訓練有可能會帶來飲食攝入的減少,

這也自然會帶來電解質攝入量的降低。為了避免因缺少電解質對比賽產生負面的影響,你需要單獨在日常的飲水中添加電解質丸或者泡騰片來補足電解質。

建議:在賽前兩天尤其要重視電解質的補充。賽前第二天全天都要不斷地飲用電解質飲料(補充不少於2000mg電解質)。到了比賽前18-24小時,加大電解質的補充量(3500-4000mg)。

2. 依舊進行日常的熱身流程不作調整

在高溫環境下如果熱身過量那是在太糟糕了。在IRONMAN 70.3、IRONMAN這樣的長距離比賽中,較高的溫度會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地喚醒你的肌肉,而且在比賽中你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慢慢提升配速和運動強度。你需要做的是輕鬆開始、逐漸提速。充分利用賽前的時間降低核心溫度,例如用冰袋覆蓋著你的主要肌肉群和後脖頸處(或者澆冰水)。

3. 穿戴不合適的服裝

誠然,黑色顯瘦。但是大家都應該能感覺出淡色系的衣服在夏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涼爽,特別是在帽子的選擇上,選擇一定白顏色的帽子,每到補給點塞一些冰塊在裡面讓他們自然融化從而保持中樞神經溫度在舒適的範圍內,

那感覺......誰用誰知道。(空頂帽過時了!)

TIP:在備戰2005年IRONMAN世錦賽時,Torbjon Sindballe在跑步訓練中嘗試戴了一雙乳膠手套,並在裡面塞了一些冰塊。他發現這個舉動有效地降低了他跑步時的心率。而且手中的冰塊比在帽子裡的融化速度要更快,證明了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手掌也釋放著大量的溫度。

4. 在高溫中衝擊個人最佳成績(PR/PB)

在高溫環境下想達成自己理想中的成績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大的消耗、更艱難的環境、更難受的體感會加快榨幹你的體力。在這樣的比賽中,你更需要注意聆聽自己的身體、合理地分配體力並在必要的時候適當地降低運動強度來保證自身的安全。因此,忘掉衝擊PR的目標吧!

為了更好的適應高溫環境、有效地提升自己在高溫下的運動表現,建議運動員至少在賽前10-15天針對性地做高溫訓練。實驗證明,這樣能大幅度提升測試者在高溫下的運動能力。

5. 補水過量或者只補清水

很多選手經常在比賽中會犯“補水恐慌症“。在炎熱的環境下,如果補水過多或者只補清水的話,依舊會有很大風險引起低鈉血症,從而引起噁心嘔吐和抽筋。

建議:在比賽中,每小時保證攝入800-1000mg的電解質(通過引用電解質飲料、泡騰片或者鹽丸)。

因此,忘掉衝擊PR的目標吧!

為了更好的適應高溫環境、有效地提升自己在高溫下的運動表現,建議運動員至少在賽前10-15天針對性地做高溫訓練。實驗證明,這樣能大幅度提升測試者在高溫下的運動能力。

5. 補水過量或者只補清水

很多選手經常在比賽中會犯“補水恐慌症“。在炎熱的環境下,如果補水過多或者只補清水的話,依舊會有很大風險引起低鈉血症,從而引起噁心嘔吐和抽筋。

建議:在比賽中,每小時保證攝入800-1000mg的電解質(通過引用電解質飲料、泡騰片或者鹽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