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的朋友圈是否變成了孩子的作業圈?呼和浩特的楊女士這樣說……

越來越多的人調侃如今的朋友圈已經變成微商圈、點贊圈、拉票圈……可是對於孩子已上學的父母而言,朋友圈還有另一種可能——變成“作業圈”。

孩子才上小學,數學題就已經讓重點大學畢業的家長犯難,

這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家長:有人歡喜有人憂

說起老師要求孩子做朋友圈,呼和浩特市民楊婧有幾分無奈,她說:“我有點反感每次幼稚園要求家長把監督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發朋友圈的事情。之前要求假期旅遊照合影發圈,前天是要求家長教孩子唱一首自己年代的兒歌,將孩子唱兒歌的視頻發朋友圈,再截圖發群裡。我也能理解學校為的就是父母協助學校教育孩子,

陪伴孩子成長。可老讓把孩子視頻發圈,鬧得我好為難,每次都是發出去截圖,然後秒刪!不知道別的家長有沒有這方面困擾。”

老師:作業上傳可互相督促

“不能承受的作業之重”

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

家長成“新時代陪讀”

最近兩天,一條名為“小學生家庭作業是否該由家長改錯”的網貼在樂山當地網路論壇引起眾多網友關注。

發帖者是一位名叫“heaaez”的網友,他在帖子中說:

樂山市小學生家庭作業現今都由家長批閱,錯題都是家長在家裡給學生講解,家長教學生怎麼做。老師的職責是什麼?難道只是講課備課,連學生是否掌握課堂知識也不需要再關心了嗎?

該網友認為,老師都不批閱學生的作業怎麼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

是否掌握課堂所講的知識。(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固然有責任,但只應該是監督孩子是否完成作業,怎麼會叫家長批閱作業?“這就像去醫院看病,難道醫生把藥開給你叫你自己回去打針、輸液。”

帖子隨後引發眾多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說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一種“新時代的陪讀”!

提起孩子的家庭作業,成都家長也有共鳴!

成都某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羅先生便咬牙切齒。

“如果僅僅是簽個字倒好說,但老師要求試卷簽字必須有分析內容,作業必須要確認全對後才能簽字。”羅先生說,現在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晚飯後還要陪著孩子做兩三個小時作業。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檢查孩子的數學、語文、英語等書面作業,還要幫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聽寫、背誦、預習等,最後還要在每一樣作業上簽字,“如果不小心有沒檢查出來的錯誤,

第二天孩子還要挨‘批評’。”

“你一個重點大學的畢業生,連二年級娃兒的題都不會做哦?”

△家長在朋友圈內求助數學題

△被孩子作業“打敗”的朋友圈

手工作業難倒日本媽媽

陪孩子捏橡皮“龍” 元旦出遊泡湯

常為“家庭作業”犯愁的,並不僅僅出現在小學生家長身上,甚至有的幼稚園家長也為此叫苦連連。

李先生的女兒玲玲(化名)今年5歲,在成都某幼稚園就讀大班。今年元旦節,因為學校給女兒佈置的一道手工作業,讓全家人的元旦出遊計畫泡湯。

李先生說,學校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用白色橡皮泥捏一條龍,然後給龍的各個部位上色。因為李先生要忙工作上的事情,這道作業一開始便交由妻子陪著孩子完成。但問題隨之而來,因為李先生的妻子來自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不瞭解,而年僅5歲的女兒也只知道“恐龍”。

元旦假期第一天,李先生的妻子先是在網上查資料,然後跑市場上買白色橡皮泥,回來帶著女兒一起動手捏“龍”,但捏出來的龍總是不像。李先生說,元旦三天長假,妻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女兒捏龍。

“捏得不好,丟掉重來,再不好,又重來……”李先生說,妻子先後跑了三次市場專門買橡皮泥,前後捏了20多條“龍”。總算在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晚上,在李先生的幫助下,終於捏了一條還算比較靠譜的“龍”。

“為了捏一條龍,元旦假都泡湯了,這個作業簡直就是在考驗我們家長的能力。”李先生原本以為付出多經歷的“龍”能“拿得出手”,但第二天陪女兒到學校一看,他“簡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我們捏的簡直弱爆了,人家那些捏出來的,簡直就是專業的雕塑藝人捏的”。

百般疑惑的李先生事後打聽,才知道有的家長為幫孩子完成這次“家庭作業”,甚至請了專業人士設計龍的造型,捏出來的“龍”看上去就像立體動畫。當然,得到老師表揚的也是這些“專業的龍”。

李先生對此質疑:這樣的家庭作業有啥意義。

這“無法承受的作業之重”在網上引發的討論更是炸開了鍋。有網友認為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老師查漏補缺,這應該是老師的職責;也有網友認為要是老師連作業都不安排或是安排太少了,家長又要說老師不負責,有多少家長清楚老師批改作業的難處?

名師名校觀點

那麼,對於學校老師為家長佈置“家庭作業”,學校老師和校長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再聽聽成都名校的校長和老師的觀點。

一位不願具名的小學校長:

家長的吐槽對老師不公平

成都某小學一位不願具名的教育工作者L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是家長瞭解孩子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老師提出的“輔導孩子作業”等要求,家長不必帶有太多情緒因素。

“對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只管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教育全部拋給學校,那可以說,這是家長在放棄自己的責任,家長也有教育孩子學習的任務,不能把教育娃娃的責任劃分得過於清楚。”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給孩子佈置家庭作業,是因為現在考試制度沒有改革,知識考核仍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部分。

L女士認為,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遇到困難時,不能全盤否定這種教學方式就不好,因為每位元家長自身情況不一樣,有的家長就有時間和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這也需要家長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

當然,家長在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時,如果孩子對某道題遇到困難,這個時候不是要家長直接幫孩子完成,而是要弄清背後的原因:

比如說詢問孩子,老師在課堂上是否講過這道題,教材中有沒有出現過。如果有,那責任就出在孩子身上,家長這個時候需要對孩子做出提醒,在課堂上要注意聽講。

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協助孩子完成作業,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作業,如果家長也沒有能力,可以讓孩子到學校後向老師尋求説明,但需要強調的是:老師一定不能因此諷刺學生家長。

L女士說,老師和家長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一樣,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孩子作業並簽字,其實初衷是讓家長瞭解娃娃學習狀況,希望家長也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如果一味到網上發帖吐槽,其實對老師和其他家長都是不公平的。

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校長向堯:

家長和學校老師之間應多溝通

向堯認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校共育”,不能單純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情,孩子進入學校後,教育就全由老師負責,那麼家庭教育的責任又在哪裡呢?

向堯說,很多老師希望家長檢查孩子作業情況並簽字,其初衷並非是把自己的教育負擔轉移給家長。班裡幾十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家庭學習情況,老師要全部監管起來是有難度的,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是否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了,這個是家長可以做到的。

“其實老師的初衷也是希望讓家長通過作業的檢查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因為孩子的學習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否則一些在學校養成的良好習慣,到了家裡沒有鞏固,則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對於家長們對“家庭作業”的吐槽,在向堯看來,這可能是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夠,老師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和出發點與家長好好溝通,導致家長覺得輔導孩子學習的任務太重。老師與家長的及時溝通才能化解類似矛盾。

但如今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可能已經超出了家長的專業範圍,如果老師還讓家長對孩子進行學習輔導,肯定會讓家長感覺有難度。這也反映出,老師想讓家長參與到對孩子的學習教育上來,應讓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超出家長的能力範圍,這個是老師應該注意的。

全國優秀語文老師呂惠蘭:

不支持老師佈置“家長作業”

全國中學語文教育學會會員、全國優秀語文老師,雙流中學實驗學校語文課題組組長呂惠蘭認為,學校老師在給學生佈置作業後同時又搭上諸多對家長的要求,其實有點相當於給家長也留了“家庭作業”。

呂惠蘭對此不予支援:

其實是老師將自己的責任轉嫁給了家長,這也不便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現在有的老師把太多的任務強加給學生家長,不僅加重了家長的負擔,也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孩子的培養也不好。”

“你不是家長的老師,憑什麼給家長佈置作業呢?”呂惠蘭說,自己一直堅持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完成家庭作業,而不是帶一堆作業回家,讓家長幫忙輔導完成,“學生放學了就該休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然,學習的時候就一定要認認真真的學。這樣孩子才會健康陽光的成長。”

專家觀點: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是老師轉移個人負擔

綿陽師範學院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教育學專家王洲林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但現在一個有趣的普遍現象是,很多學校老師給學生佈置了家庭作業,要求帶回家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並進行批改簽字等等,這是不太適合的。

“按照義務教育的相關規定來說,是不允許老師給學生佈置太多的課後作業。”王洲林介紹說,按理說,學生的作業在學校就應該完成,而不是將作業帶回家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

這裡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每位學生家長的自身學識和能力參差不齊,對於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有的家長有能力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輔導和引導,但也會有家長因自身能力欠缺而變成自己和孩子共同的負擔。

據此,王洲林說,就孩子的作業輔導教育以及作業批改而言,老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但家長不是,家長只能說在某些方面配合學校的教育,但卻沒有過多承擔輔導孩子作業的責任,從某個方面來說,這也是老師變相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轉交給學生家長,但這卻成為孩子和家長共同的負擔。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表示,其實學校給家長佈置“家庭作業”已被輿論廣泛關注,但現在很多學校在當前應試教育氛圍之下,以“家校合一”的名義,向家長佈置“批改作業,為孩子作業簽字”這樣一個任務,這其實是混淆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責任。

作為家庭教育來講,其核心主要是教育孩子做人,而不應該是讓家長還承擔一項“批改作業”的任務,這其實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目前,已經有部分地方明確禁止學校向家長佈置“家庭作業”。

身為家長的你,

是否也一樣遭遇過這些“不堪承受”的作業?

是否也想吐槽?

身為老師,

甚至身兼老師、家長兩種角色的你,

是否想辯白?

又有些什麼好的建議或想法?

不妨在文末留言說說自己的想法,

和小編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被孩子作業“打敗”的朋友圈

手工作業難倒日本媽媽

陪孩子捏橡皮“龍” 元旦出遊泡湯

常為“家庭作業”犯愁的,並不僅僅出現在小學生家長身上,甚至有的幼稚園家長也為此叫苦連連。

李先生的女兒玲玲(化名)今年5歲,在成都某幼稚園就讀大班。今年元旦節,因為學校給女兒佈置的一道手工作業,讓全家人的元旦出遊計畫泡湯。

李先生說,學校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用白色橡皮泥捏一條龍,然後給龍的各個部位上色。因為李先生要忙工作上的事情,這道作業一開始便交由妻子陪著孩子完成。但問題隨之而來,因為李先生的妻子來自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不瞭解,而年僅5歲的女兒也只知道“恐龍”。

元旦假期第一天,李先生的妻子先是在網上查資料,然後跑市場上買白色橡皮泥,回來帶著女兒一起動手捏“龍”,但捏出來的龍總是不像。李先生說,元旦三天長假,妻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女兒捏龍。

“捏得不好,丟掉重來,再不好,又重來……”李先生說,妻子先後跑了三次市場專門買橡皮泥,前後捏了20多條“龍”。總算在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晚上,在李先生的幫助下,終於捏了一條還算比較靠譜的“龍”。

“為了捏一條龍,元旦假都泡湯了,這個作業簡直就是在考驗我們家長的能力。”李先生原本以為付出多經歷的“龍”能“拿得出手”,但第二天陪女兒到學校一看,他“簡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我們捏的簡直弱爆了,人家那些捏出來的,簡直就是專業的雕塑藝人捏的”。

百般疑惑的李先生事後打聽,才知道有的家長為幫孩子完成這次“家庭作業”,甚至請了專業人士設計龍的造型,捏出來的“龍”看上去就像立體動畫。當然,得到老師表揚的也是這些“專業的龍”。

李先生對此質疑:這樣的家庭作業有啥意義。

這“無法承受的作業之重”在網上引發的討論更是炸開了鍋。有網友認為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老師查漏補缺,這應該是老師的職責;也有網友認為要是老師連作業都不安排或是安排太少了,家長又要說老師不負責,有多少家長清楚老師批改作業的難處?

名師名校觀點

那麼,對於學校老師為家長佈置“家庭作業”,學校老師和校長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再聽聽成都名校的校長和老師的觀點。

一位不願具名的小學校長:

家長的吐槽對老師不公平

成都某小學一位不願具名的教育工作者L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是家長瞭解孩子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老師提出的“輔導孩子作業”等要求,家長不必帶有太多情緒因素。

“對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只管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教育全部拋給學校,那可以說,這是家長在放棄自己的責任,家長也有教育孩子學習的任務,不能把教育娃娃的責任劃分得過於清楚。”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給孩子佈置家庭作業,是因為現在考試制度沒有改革,知識考核仍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部分。

L女士認為,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遇到困難時,不能全盤否定這種教學方式就不好,因為每位元家長自身情況不一樣,有的家長就有時間和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這也需要家長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

當然,家長在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時,如果孩子對某道題遇到困難,這個時候不是要家長直接幫孩子完成,而是要弄清背後的原因:

比如說詢問孩子,老師在課堂上是否講過這道題,教材中有沒有出現過。如果有,那責任就出在孩子身上,家長這個時候需要對孩子做出提醒,在課堂上要注意聽講。

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協助孩子完成作業,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作業,如果家長也沒有能力,可以讓孩子到學校後向老師尋求説明,但需要強調的是:老師一定不能因此諷刺學生家長。

L女士說,老師和家長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一樣,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孩子作業並簽字,其實初衷是讓家長瞭解娃娃學習狀況,希望家長也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如果一味到網上發帖吐槽,其實對老師和其他家長都是不公平的。

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校長向堯:

家長和學校老師之間應多溝通

向堯認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校共育”,不能單純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情,孩子進入學校後,教育就全由老師負責,那麼家庭教育的責任又在哪裡呢?

向堯說,很多老師希望家長檢查孩子作業情況並簽字,其初衷並非是把自己的教育負擔轉移給家長。班裡幾十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家庭學習情況,老師要全部監管起來是有難度的,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是否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了,這個是家長可以做到的。

“其實老師的初衷也是希望讓家長通過作業的檢查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因為孩子的學習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否則一些在學校養成的良好習慣,到了家裡沒有鞏固,則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對於家長們對“家庭作業”的吐槽,在向堯看來,這可能是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夠,老師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和出發點與家長好好溝通,導致家長覺得輔導孩子學習的任務太重。老師與家長的及時溝通才能化解類似矛盾。

但如今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可能已經超出了家長的專業範圍,如果老師還讓家長對孩子進行學習輔導,肯定會讓家長感覺有難度。這也反映出,老師想讓家長參與到對孩子的學習教育上來,應讓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超出家長的能力範圍,這個是老師應該注意的。

全國優秀語文老師呂惠蘭:

不支持老師佈置“家長作業”

全國中學語文教育學會會員、全國優秀語文老師,雙流中學實驗學校語文課題組組長呂惠蘭認為,學校老師在給學生佈置作業後同時又搭上諸多對家長的要求,其實有點相當於給家長也留了“家庭作業”。

呂惠蘭對此不予支援:

其實是老師將自己的責任轉嫁給了家長,這也不便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現在有的老師把太多的任務強加給學生家長,不僅加重了家長的負擔,也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孩子的培養也不好。”

“你不是家長的老師,憑什麼給家長佈置作業呢?”呂惠蘭說,自己一直堅持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完成家庭作業,而不是帶一堆作業回家,讓家長幫忙輔導完成,“學生放學了就該休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然,學習的時候就一定要認認真真的學。這樣孩子才會健康陽光的成長。”

專家觀點: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是老師轉移個人負擔

綿陽師範學院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教育學專家王洲林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但現在一個有趣的普遍現象是,很多學校老師給學生佈置了家庭作業,要求帶回家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並進行批改簽字等等,這是不太適合的。

“按照義務教育的相關規定來說,是不允許老師給學生佈置太多的課後作業。”王洲林介紹說,按理說,學生的作業在學校就應該完成,而不是將作業帶回家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

這裡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每位學生家長的自身學識和能力參差不齊,對於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有的家長有能力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輔導和引導,但也會有家長因自身能力欠缺而變成自己和孩子共同的負擔。

據此,王洲林說,就孩子的作業輔導教育以及作業批改而言,老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但家長不是,家長只能說在某些方面配合學校的教育,但卻沒有過多承擔輔導孩子作業的責任,從某個方面來說,這也是老師變相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轉交給學生家長,但這卻成為孩子和家長共同的負擔。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表示,其實學校給家長佈置“家庭作業”已被輿論廣泛關注,但現在很多學校在當前應試教育氛圍之下,以“家校合一”的名義,向家長佈置“批改作業,為孩子作業簽字”這樣一個任務,這其實是混淆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責任。

作為家庭教育來講,其核心主要是教育孩子做人,而不應該是讓家長還承擔一項“批改作業”的任務,這其實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目前,已經有部分地方明確禁止學校向家長佈置“家庭作業”。

身為家長的你,

是否也一樣遭遇過這些“不堪承受”的作業?

是否也想吐槽?

身為老師,

甚至身兼老師、家長兩種角色的你,

是否想辯白?

又有些什麼好的建議或想法?

不妨在文末留言說說自己的想法,

和小編一起聊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