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數位化浪潮在即 農業革命即將到來

作者:拜耳公司數字農業全球負責人Tobias Menne

昆蟲、疾病和雜草是困擾農民的夢魘,

它們嚴重損害影響作物產量,而利用現代作物保護產品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大多數情況下,病蟲害對作物造成嚴重損害後才會被發現,而此時已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利用作物保護產品來補救。

創新的數位農業技術可以説明農民應對這一挑戰。例如,衛星圖像和無人機可以提供詳細的現場觀測資料,遠端感測器可以定期拍照並測量一定波長範圍內的輻射。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輻射能有效揭示作物生長情況,如植株的整體活力等。這樣一來,危害作物的外界因素便可在造成肉眼可見的嚴重損害之前就被預先檢測出來。

數位農業軟體還可整合大田歷史資料,預報病蟲害的發生,或在其傳播早期進行精准定位。這些資料可用來繪製即時大田地圖,以便農民精准用藥。例如拜耳的“Field Manager”軟體,可生成現場應對措施,

更有效地進行作物保護,避免病害造成的減產,同時優化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在精確的時間和作用部位進行精准投藥。

數位技術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數位技術為農業創新鋪平了道路,使農業更智慧、更高效、更加可持續化。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與農民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植保措施及方案也在不斷完善。優化農業決策系統不僅有利於保護環境,還可通過提高生產率和降低成本來提高行業競爭力。

數字農業擁有巨大的潛力,小型農戶受益最深

數字農業為所有農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且有助於推動農業可持續性生產,而處在極度偏遠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小型農戶將受益,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所掌握的農業投入品、金融信貸、倉儲及專業知識資源不足,遠遠無法實現最佳的農業管理。而現在他們所需的專業知識可以通過數位農業來實現。

例如,拜耳開發的一款“WEEDSCOUT App”軟體,可以根據照片自動識別雜草,農民通過移動端應用程式識別雜草以做出更好的決策,從而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這一點在過去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歐洲蘊藏了巨大的潛力

鑒於其帶來的巨大發展機會,數位農業應當被列入到歐盟的戰略規劃中去。開拓數位農業領域可以為歐洲農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因此當前歐洲應抓住時機,

引領新一代的農業革命。要挖掘數位農業的全部潛力,歐盟需要創造合適的監管環境,制定適當的激勵政策。這一點可參考以下措施:

(1)通過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CAP)鼓勵數字農業:儘管對於CAP的未來走向一直存在爭議,但初始階段,應當讓數字農業在農業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在資金上支持已經走上數位化道路的農民,鼓勵那些尚未起步的農民。提供這種有針對性的財政支持將大大提高農民向數位化過渡的可能性。此外,CAP改革還包括更好地支持教育,如數位化技能培訓等。

(2)改善數位化基礎設施:完善的數位化基礎設施,尤其在農村地區,是實現數位農業的先決條件。首先確保資料能夠快速可靠地傳遞,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數位農業的全面推廣。各國政府和歐盟相關機構應攜手合作,國家對寬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至關重要,重點應放在農村地區的設施建設。

(3)實現有針對性的資料利用:實現農民和拜耳等技術提供商之間的資料交換至關重要,但並不意味著資料流程通不受規範約束。拜耳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各方共同商定規則,例如明確的服務協定或一般行為準則。拜耳認為資料的收集、利用和存儲必須清晰透明,這對實現雙贏至關重要。

可以明確的是:數字農業不僅在歐洲,而在全球都將掀起一場農業革命。若歐盟能把握數字農業革命帶來的市場機遇,將能極大地提高其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此外,CAP改革還包括更好地支持教育,如數位化技能培訓等。

(2)改善數位化基礎設施:完善的數位化基礎設施,尤其在農村地區,是實現數位農業的先決條件。首先確保資料能夠快速可靠地傳遞,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數位農業的全面推廣。各國政府和歐盟相關機構應攜手合作,國家對寬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至關重要,重點應放在農村地區的設施建設。

(3)實現有針對性的資料利用:實現農民和拜耳等技術提供商之間的資料交換至關重要,但並不意味著資料流程通不受規範約束。拜耳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各方共同商定規則,例如明確的服務協定或一般行為準則。拜耳認為資料的收集、利用和存儲必須清晰透明,這對實現雙贏至關重要。

可以明確的是:數字農業不僅在歐洲,而在全球都將掀起一場農業革命。若歐盟能把握數字農業革命帶來的市場機遇,將能極大地提高其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