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繪畫的兩大派系:新海派與新徽派

新海派與新徽派

滬皖兩地同屬長江流域,自古文人往來頻繁,文風文脈相通。在中國美術史上,海派(又稱“海上畫派”)與徽派(又稱“新安派”)繪畫均創造了世人矚目的卓越的成就,

自1954年上海、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美術家成立“華東美術家協會”起,海派與徽派美術家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密切,成果更加豐碩。

前人種樹後人涼-豐子愷

仕女-林風眠

“新海派”之“新”,意為繼承清末民初海上中國畫學的海派藝術特徵而在20世紀後半葉形成的新的創作風貌,作品多以求新作為藝術追求的起點與終點,對於傳統尤其是文人筆墨與境界雖敬畏尊崇,卻歷來以我用為研習目的與選擇標準,在求新之中為我所用、為我所變。“新徽派”之“新”,意為繼明清在安徽轄內出現的新安畫派、黃山畫派和姑熟畫派之後於20世紀後半葉生成的具有一定徽派面貌的新的創作趨向,

作品大多以傳統的繼承性為主,在融會傳統的基礎上調整放大喜好與個性,在筆墨之中感悟時代進行精神境界轉換的創造。較之“新海派”面向世界、求新變古的開放性而言,“新徽派”則顯示出持守傳統筆墨的淡定與厚重,返古求變,以退為進,以古雅、樸實和純粹所表現出的山水田園意趣而確立了中國畫筆墨的某種恒定性。

柳蔭午靜-葉森槐

夜宿屯溪海陽樓-賴少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海派”與“新徽派”如何在繼承傳統文脈的基礎上實現破格立新已然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命題。

同時,加強美術家的品學修養、豐富作品的表現手段、提升作品的文化內涵、打磨出具有時代感的文藝精品,更需兩地美術家攜手並進,砥礪前行,共續“新海派”與“新徽派”發展的新篇章。

作 | 品欣 | 賞

新海派

晚香圖-程十發

灼灼的火焰花-陳琪

京劇系列一-張培成

黔西天道-汪家芳

溪柳-盧輔聖

紙鳥-朱新昌

新徽派

祖國河山都錦繡-張君逸

農民旅遊觀光圖-方賢道

古村新月-張松

東坡賞硯圖-王濤

三人行-楊國新

飄落的羽毛-範春曉

黔西天道-汪家芳

溪柳-盧輔聖

紙鳥-朱新昌

新徽派

祖國河山都錦繡-張君逸

農民旅遊觀光圖-方賢道

古村新月-張松

東坡賞硯圖-王濤

三人行-楊國新

飄落的羽毛-範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