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師大教授:5種方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教育部新聞辦 微言教育

作者 | 邊玉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

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幸福快樂。在影響孩子幸福快樂的因素中,學業、成就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生活事件、父母教養方式、個人人格特質、自尊、人際關係等非學業成就因素更為重要。心理學研究發現,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在班級裡有穩定的人際關係網路,尤其隨著年級升高,

孩子遇到學業困難時更傾向于向同伴求助。因此,社交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學業幫助,而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則反之,其較差的人際狀況也會對孩子造成困擾,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學業成績。

認識到社交能力不僅能使孩子得到幸福快樂,

減少抑鬱的可能性,還能促進孩子的學業發展,父母就要用一些辦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1. 鼓 勵 社 交

家長要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在學習之外給孩子留出一些和其他孩子交往的環境和機會,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聊天、出去玩,不能過於注重文化學習而限制孩子在社交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良好的社交對孩子成長的促進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小學時孩子周圍更多是玩伴;初中時期,孩子會和同伴分享很多故事,發展深厚的友誼;而到了高中時期,同伴會給予孩子包括學業上的多方面支持。

2. 教 授 技 能

家長可以適當地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比如教會孩子在交往中要懂禮貌、遵守規則、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等,使孩子成為同伴中受歡迎的人。但家長要少干涉孩子們的相處過程,尤其是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

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建議,但儘量不要代為解決。有時候孩子自有獨特的交往智慧,大人的方式不一定適用。

3. 共 同 進 步

家長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做榜樣。比如可以多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人,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這樣不僅能提升孩子的社交信心,也能讓孩子學會去欣賞別的孩子,多從內心去讚美他人,自然會贏得他人的好感。

4. 重 視 陪 伴

研究者發現,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通過影響親子互動方式來影響他們的抑鬱症狀。這就要求家長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拿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出遊、玩耍、共用快樂。尤其要注意陪伴本身必須是高品質的。比如孩子在一旁玩遊戲,家長可以不參與遊戲本身,只是在一旁觀察,鼓勵孩子分享,但如果只顧自己玩手機,不理不睬,就是低品質的陪伴了。

5. 正 視 矛 盾

孩子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社交方式,也會影響他的人際交流信心。親子間發生矛盾時,要避免簡單粗暴的拒絕、爭吵乃至發怒。遇到問題,儘量心平氣和地分析原因,對事不對人。出現親子衝突時,家長往往會覺得很煩躁,認為衝突就是不好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低水準的親子衝突其實是必要的,說明孩子想要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親子衝突得到正確而有效的解決,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危害。孩子在社交的過程中,也會遷移這種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去解決矛盾。

家長都希望看到孩子快樂成長,也希望孩子將來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在孩子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非成就因素起到很大作用,花費精力從多方面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家長為孩子的幸福快樂應盡的責任。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家長可以不參與遊戲本身,只是在一旁觀察,鼓勵孩子分享,但如果只顧自己玩手機,不理不睬,就是低品質的陪伴了。

5. 正 視 矛 盾

孩子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社交方式,也會影響他的人際交流信心。親子間發生矛盾時,要避免簡單粗暴的拒絕、爭吵乃至發怒。遇到問題,儘量心平氣和地分析原因,對事不對人。出現親子衝突時,家長往往會覺得很煩躁,認為衝突就是不好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低水準的親子衝突其實是必要的,說明孩子想要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親子衝突得到正確而有效的解決,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危害。孩子在社交的過程中,也會遷移這種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去解決矛盾。

家長都希望看到孩子快樂成長,也希望孩子將來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在孩子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非成就因素起到很大作用,花費精力從多方面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家長為孩子的幸福快樂應盡的責任。

來源 |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