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一部西遊記電影《悟空傳》上映,西遊記超級IP還能用多久?

7月13日,一部叫悟空傳的電影上映了,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使用西遊記IP的作品,儘管已經被使用了無數次,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還是不斷被改編,不斷被搬上各種舞臺,變成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超級IP。

版權費用低,且不涉及版權糾紛

首先,西遊記IP的版權成本相比之下很低,現在很多IP已經被炒到天價,要想直接使用必然需要付出巨額版權費用,例如鬼吹燈一集的改編費就高達200萬元。但是使用《西遊記》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改編這部古典作品不用付出版權成本:作為一部古代小說,《西遊記》的IP不具備獨佔性,不管是誰都可以開發,當然就不需要高昂的版權成本。

普及程度高,可改編空間大

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或許算不上文學成就最高的,但普及程度應該是數一數二,而且它無差別地覆蓋了所有性別、年齡的受眾。同時西遊記中的核心人物包含了各種基本的性格原型,靈活而富有彈性,

孫悟空代表機智勇猛,唐僧代表苦口婆心,豬八戒代表狡黠膽怯,沙僧代表老實低調,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不管怎麼改,觀眾都能認出他和原型之間的關係。這就使西遊記可以從各種角度,用各種方式進行改編,不斷玩出新花樣。

關注度高,消費者買帳

先看下面這組資料,2013年春節檔冠軍《西游降魔篇》總票房12.48億元,2015年暑期檔季軍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總票房9.54億元,

2016年春節檔亞軍《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總票房12.01億元,2017年春節檔冠軍《西游伏妖篇》總票房16.56億元。

可以看到,西遊記這個題材的影響力從出現到現在依然沒有過時,消費者還是會買“大師兄”的賬。

原創作品少,創造力低下

抓住西遊記這個IP不放手,也一定程度反映國產電影在創意和原創劇本上的匱乏。

如今電影市場好的原創劇本太少,影視公司在專案上又追求快,

《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很多公司就想投機取巧。結果導致西遊題材影片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現在影視行業都出現了抄襲、肆意仿冒這樣三觀不正的現象,動不動就翻拍國外的原創IP,真正原創的作品很少。而要想真正長久地拴住觀眾的心,還是要靠過得硬的創作品質。

在電影市場上,有好的IP加以創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僅僅靠吃老本是不夠的,西遊記對電影投資人來說固然是一個好題材,也確確實實能使消費者買帳,但是總有一天消費者會審美疲勞,總有一天這個IP會過時,要想有長足的發展,還需要加強電影市場的創新能力,讓消費者看到更多的走心的IP。

在電影市場上,有好的IP加以創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僅僅靠吃老本是不夠的,西遊記對電影投資人來說固然是一個好題材,也確確實實能使消費者買帳,但是總有一天消費者會審美疲勞,總有一天這個IP會過時,要想有長足的發展,還需要加強電影市場的創新能力,讓消費者看到更多的走心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