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中考體育拿高分家長給孩子吃興奮劑,反思:體育的意義何在?

中考季,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升學發愁,除了文化課之外,體育考試的50分他們也想盡辦法為孩子“加分”。

但是,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無限的題海戰術裡,很多孩子每天除了走兩步路,

幾乎動都不動,體育不好的煩惱就來了。

1、體育考試靠興奮劑加分

近兩天新聞報導了這樣的情況,一位元家長為了讓孩子在中考上取得好成績,縮小體育分數與其他孩子的差距,她給孩子服用了興奮劑(有麻黃堿的藥物),最終,本身體育水準只有39分的孩子在中考體育考出了46分。

而中考服用興奮類藥物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家長只為了當時讓孩子考出高分,也顧不上許多,

他們最多只是想著有什麼副作用,等到高中在慢慢補回來。有些家長更甚,得知其他孩子都是提前一個多月服用興奮藥物,覺得自己給孩子提前一周吃已經是為時略晚了。

對於這件事,很多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廣科:家長的虛榮心,服用興奮劑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危害,中考改變命運,那高考呢。

安拉婭KAspring:其實毒☆禁☆品更能“提神醒腦”,這些家長下一步就要考慮這個了。

你糯米:現在人們對體育中考確實很看重,其實現在體育成績一般的都很反感體育了 因為考不到滿分,中考差別人1分就幾十名了。

霧靄少女1:中考體育扣了10分左右,我差6分就進了重點高中啊!

烏斯:那以後還有這種情況怎麼辦 一直靠藥物過關嗎?

暮雨飛絮:人的一生中,體育成績算分,只有中考,謝謝!

偉大的喬妹:這不就和中高考吃藥延遲姨媽一樣嗎?吃也就吃這一回,

沒什麼吧!畢竟現在情況就是這樣,你不能改變體制只能從自己下手了啊,誰不想考的更好一點。

實際上,家長這樣給孩子服用興奮劑的做法與應試的作弊舞弊手段沒有本質區別,並且,他們忽視了孩子的健康,為了分數,卻不去瞭解興奮劑到底是什麼。下面我們來以麻黃堿這種興奮劑藥物為例做一下解釋。

麻黃堿有興奮作用,服用後可以明顯增加運動員的興奮程度,

對運動員本人有極大的副作用,國際奧會嚴禁運動員服用。

麻黃堿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遠比腎上腺素更強。他能興奮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使精神振奮;興奮中腦、延腦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

對心臟的作用:有興奮作用,使心肌收縮力增強,

心輸出量增加。

對血管的作用:使冠脈、腦、肌肉血管擴張,流量增加;使腎、脾等內臟和皮膚、粘膜血管收縮,血流量降低。

危害:可能導致失眠、焦慮、體重降低、依賴成癮、脫水、四肢震顫、心速和血壓增加、中風概率增加等危險。

即便是長期高強度運動的世界頂尖運動員,也會因為興奮劑的影響而導致身體嚴重受損,更何況是普通人和孩子。

2、中日孩子體育對比

學校開設體育課,進行體育考試,本身是為讓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心態積極向上,在生活中更加精神,對於學習有良好的幫助。然而,我們的校園中,體育課與體育考試好像並不受老師、家長、孩子們的喜愛。

比如下面這樣的場景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

老師:“今天,咱們體育課改自習,明天就要考試了,抓緊複習。”

學生:“太累了,我寧願到教室裡上自習,這跑幾圈得把我累死。”

家長:“跑步傷人傷膝蓋,經常有學生跑步猝死的新聞,咱們在學校體育課能歇著就歇著啊。”

但是在日本,冬季的耐寒跑步訓練,是日本對孩子日常訓練的一部分,據瞭解,從幼稚園開始,他們就會這樣做。冬季到來的時候,就是日本孩子們開始耐寒跑步訓練開始的時候。

經過這樣的歷練,便使得孩子們不嬌氣、不軟弱,更加有毅力。並且日本的家長們也很支持這樣的行為。

孩子們穿著夏裝跑在冬季的路面上,經過一個季度的訓練過後,學校會舉辦長跑比賽,按規則完成的學生,會獲得屬於自己的證書,如同現在我們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證書一樣,這未嘗不是一種激勵。

日本耐力跑的距離長短,會根據年級不同進行劃分:一二年級跑2000米,三四年級3000米,五六年級4000米。這樣堅持到初中,體育成績怎麼會差?

而我國的孩子是很難有這樣的體驗的,我們的孩子們從上小學起體育課就成了一種擺設,一位小學生說她的大部分體育課都有小半節甚至更多的時間在室內消耗掉。

“先得整頓紀律,整好了,才讓列隊去操場,快半節課就沒了。”

到了中學,由於課業壓力負擔過大,體育課就成了主科老師隨意佔用的時間,若不是中考體育測試裡有加分,恐怕更沒有學生會去運動了,而跑步也不過成了學生們應付考試的一種手段。

況且很多中國的家長們也不會允許學校這樣做,運動成了很多學生不想談論的話題,雖然運動設施越來越好,但學生們的積極性卻降低了,跑兩圈就累,體育課成了學生們休息和上自習的時光。

3、校園體育的意義是什麼?

近幾年,校園跑步猝死的案例屢屢發生,這也成了家長害怕孩子運動、不讓運動的關鍵因素,但是學校的體育考試依然存在,所以很多家長就相出了多種多樣的“過關秘笈”。

有人可能會把責任歸於應試教育,有人會把責任推給家長,但是更重要的是整體人們意識的問題,有多少人想過運動到底為了什麼?考試是為了什麼?那些從小就喊的口號“增強人民體質”到底是說給誰聽的?

學生對於這些口號的概念並不十分清楚,他們更多的時間是花在聽從安排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學者說:要大力向家長孩子宣傳體育的意義,不要把它作為考試得分的工具;有專家講:要把考核細化到平時的基礎鍛煉中,起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讓孩子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

但是現在很多老師、家長都把體育不當回事,看做一種浪費時間,如果現在整體的風氣都是把體育當做一種不務正業,那麼體育的開設也就真沒有什麼意義了。

不管形勢怎麼改變,如果人們對體育的認知不能改變,那麼再如何談體育也是無用功,更重要的是要把人們的整體意識加以改變,要談體育積極,而不是談體育回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在學校把學生的身體素質練上去。

本身是為讓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心態積極向上,在生活中更加精神,對於學習有良好的幫助。然而,我們的校園中,體育課與體育考試好像並不受老師、家長、孩子們的喜愛。

比如下面這樣的場景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

老師:“今天,咱們體育課改自習,明天就要考試了,抓緊複習。”

學生:“太累了,我寧願到教室裡上自習,這跑幾圈得把我累死。”

家長:“跑步傷人傷膝蓋,經常有學生跑步猝死的新聞,咱們在學校體育課能歇著就歇著啊。”

但是在日本,冬季的耐寒跑步訓練,是日本對孩子日常訓練的一部分,據瞭解,從幼稚園開始,他們就會這樣做。冬季到來的時候,就是日本孩子們開始耐寒跑步訓練開始的時候。

經過這樣的歷練,便使得孩子們不嬌氣、不軟弱,更加有毅力。並且日本的家長們也很支持這樣的行為。

孩子們穿著夏裝跑在冬季的路面上,經過一個季度的訓練過後,學校會舉辦長跑比賽,按規則完成的學生,會獲得屬於自己的證書,如同現在我們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證書一樣,這未嘗不是一種激勵。

日本耐力跑的距離長短,會根據年級不同進行劃分:一二年級跑2000米,三四年級3000米,五六年級4000米。這樣堅持到初中,體育成績怎麼會差?

而我國的孩子是很難有這樣的體驗的,我們的孩子們從上小學起體育課就成了一種擺設,一位小學生說她的大部分體育課都有小半節甚至更多的時間在室內消耗掉。

“先得整頓紀律,整好了,才讓列隊去操場,快半節課就沒了。”

到了中學,由於課業壓力負擔過大,體育課就成了主科老師隨意佔用的時間,若不是中考體育測試裡有加分,恐怕更沒有學生會去運動了,而跑步也不過成了學生們應付考試的一種手段。

況且很多中國的家長們也不會允許學校這樣做,運動成了很多學生不想談論的話題,雖然運動設施越來越好,但學生們的積極性卻降低了,跑兩圈就累,體育課成了學生們休息和上自習的時光。

3、校園體育的意義是什麼?

近幾年,校園跑步猝死的案例屢屢發生,這也成了家長害怕孩子運動、不讓運動的關鍵因素,但是學校的體育考試依然存在,所以很多家長就相出了多種多樣的“過關秘笈”。

有人可能會把責任歸於應試教育,有人會把責任推給家長,但是更重要的是整體人們意識的問題,有多少人想過運動到底為了什麼?考試是為了什麼?那些從小就喊的口號“增強人民體質”到底是說給誰聽的?

學生對於這些口號的概念並不十分清楚,他們更多的時間是花在聽從安排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學者說:要大力向家長孩子宣傳體育的意義,不要把它作為考試得分的工具;有專家講:要把考核細化到平時的基礎鍛煉中,起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讓孩子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

但是現在很多老師、家長都把體育不當回事,看做一種浪費時間,如果現在整體的風氣都是把體育當做一種不務正業,那麼體育的開設也就真沒有什麼意義了。

不管形勢怎麼改變,如果人們對體育的認知不能改變,那麼再如何談體育也是無用功,更重要的是要把人們的整體意識加以改變,要談體育積極,而不是談體育回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在學校把學生的身體素質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