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侯祠、八陣圖……成都46處三國遺存,說不定就在你家樓下!

三國時期

蜀地百姓已經開始使用天然氣了?

諸葛亮在成都的家位於何處?

劉備是在哪裡登基為王?……

三國迷們最想知道答案的這些問題

近日一一揭開謎底

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方面透露——經過來自考古、歷史、博物館等領域的專業人員嚴謹的調查整理,共在成都地區發現了46處三國文化遺存!

其中,既有如武侯祠般迄今依舊恢宏的名勝古跡,也有僅留下了名字的,更多則是後代為紀念三國名臣、名將修建的紀念建築。

歷經成百上千年風霜的洗禮,它們依舊默默承載著那段歷史,並成為三國文化影響力的直接見證。它們到底隱匿何處?謎底現在揭曉……

序號地名1成都武侯祠2萬里橋3洗面橋4衣冠廟5桓侯巷6張飛衣冠墓7武擔山8娘娘廟9黃忠祠墓舊址10九裡堤遺址 11趙雲洗馬池12馬超墓13征西將軍馬超墓碑14《漢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諡威侯馬公墓志》碑15《新都八陣圖記》碑16張飛營、關索寨17石經寺18八角井19彌牟三國八陣圖遺址20武廟21葛陌22牧馬山——諸葛亮屯兵處23黃龍溪24九倒拐崖墓群25古石山冶鐵遺址26石象寺27關帝廟28子龍廟(子龍墓)29子龍祠30望羌台31慈雲寺32《漢後帝讀書處》碑刻33火燒坡古戰場遺址34先主寺35白虎夷王城址36白虎夷王墓37張松墓38張松故里39孔明鄉與馬刨井40騎龍山古驛道遺址41“漢代古火井”遺址42諸葛亮點將台(實為東漢墓群)43武廟舊址44馬岱墓45都江堰46馬超坪

從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到蘇軾的“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幾乎所有關於三國的敘述,都有這樣的一種豪情與歎息兼備的複雜調性。

三國的歷史無疑是一段最迷人的歷史,充滿了變革與創新,英才雲集,俊士輩出;而三國文化,無論是諸葛亮的忠,還是關羽的義,經過世代的累積,昇華為民眾心理的一種文化結晶。其蘊含的人格魅力、民族精神、民族性格,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即使在價值多元的時代,它仍在全世界的範圍內產生著影響。

破譯三國遺存“密碼”

言及三國遺存,名聞全國的武侯祠不得不提。早在唐代,杜甫就曾在《蜀相》一詩中寫道,“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時至今日,武侯祠裡的劉備墓、以及清代文人趙藩書寫的《攻心聯》,仍是三國迷們不容錯過之處——

關鍵字

衣冠廟、洗面橋、桓侯巷

蘊藏著三國“密碼”

在成都,帶有三國文化烙印的遺存遠不止武侯祠。位於武侯祠周圍的萬里橋、衣冠廟、桓侯巷等名字,都帶有深刻的三國烙印。

萬里橋

原位於漿洗街,跨錦江而過,現已不存,原址已修建起鋼筋混凝土大橋。

這座橋原本戰國時為李冰所鑿,但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費禕出使東吳時曾感歎“萬里之路,始於此橋”,萬里橋由此得名。

成都洗面橋巷的三國連環畫浮雕

洗面橋

關羽的衣冠廟,如今早已不存,現在衣冠廟只是一片街區名稱。

相傳三國時劉備每逢年節,都要到郊外關羽的衣冠塚和衣冠廟祭掃。到了廟前,則會在此下馬洗面整冠,以示尊重,洗面橋由此得名。

如今,洗面橋同樣不復存在了。

桓侯巷

位於漿洗街附近的桓侯巷,因巷內有傳為張飛墓和紀念張飛的桓侯廟而得名。不過,如今的桓侯巷僅留街巷名稱和桓侯小學內張飛廟的一塊殘碑。

同時,華西醫院內相傳為張飛衣冠墓的一片封土堆,1985年進行考古發掘後,也被證實為是東晉時期的墓葬。

調查組工作人員說,洗面橋、衣冠廟、桓侯巷的由來,雖然並非一定契合史實,“但它們的出現,表達了後世對劉關張三人的敬仰,以及期待他們死後也能一起歸葬在成都的心願。”

關鍵字

武擔山、九裡堤、火井、繁縣

見證蜀漢王朝興衰

作為蜀漢政權所在地的成都,在1000多年後仍保存有見證蜀漢王朝興衰的遺存。

武擔山

據參與調查的三國文化專家梅錚錚介紹,《三國志》曾記載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

武擔山迄今猶存,它位於成都青羊區江漢路今新華賓館內,是古蜀國國王開明氏時期由人力擔土堆壘而成的愛妃墓葬。蜀王妃建墓後,武擔山成為成都城區的地標。

西元223年,劉備登基稱帝。《三國志》給出的劉備舉行稱帝大典的座標,就是武擔山南今八寶街一帶。

武擔山拜月亭

九裡堤

蜀漢政權成立以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都九裡堤等遺存,都和蜀漢時期大搞生產建設存在著聯繫。

據《成都通史》記載,九裡堤修建于李冰時期,初衷在於防備水患。劉備稱帝后,皇宮就在九裡堤以南,修建皇宮所需的木材要從都江堰漂運而來,因此九裡堤進行了擴建。

如今,九裡堤公園內還有一段殘存的後世修建的堤岸。

“漢代古火井”遺址

火井

火井遠在邛崍。火井鎮、孔明鄉、馬刨井等名字,也見證了蜀漢政權的政治經濟。

調查人員表示,邛崍的古火井遺址由今人恢復重建。火井在西漢時就有記載,但南朝《異苑》等史料曾記載,諸葛亮曾因邛崍火井火勢漸微,曾專門到此處視察。但蜀漢末年,可能因氣源耗盡,火井仍告熄滅。

繁縣

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後,曹魏涼州境內的少數民族也曾率部投奔蜀漢。《三國志》曾明確記載“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

原來的繁縣居民,則遷至新繁。至於舊繁,則在今彭州濛陽一帶。在今天的彭州市致和鎮,白虎夷王墓已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而文物部門將其命名為白虎夷王墓,除了墓葬典型的三國時期的風格,還因為當地縣誌曾記載在此發現的石碑上,曾有“白虎夷王謝節、資偉”的名號和姓名。

這個遺存,成為諸葛亮“西和諸戎”戰略思想的直接見證。

三國遺存急需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地區46處三國文化遺存,有的因附會而成,有的則因時代更迭而消亡。

有的三國遺存,也存在牽強附會。龍泉驛山泉鎮蘋果村的關索寨遺址與張飛營遺址相臨。史料記載,張飛曾從川東方向會師攻克成都。如果說張飛還有可能在三國時率兵駐紮在龍泉山,但關索其人,僅僅存在於小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傳說中,正史《三國志》並無記載。

所謂關索寨,恰是附會性質的文化遺存。梅錚錚還透露,新都馬超墓,其實也類似于後人景仰而修的衣冠塚。因為作為蜀國“五虎將”之一的馬超當年病逝於陝西勉縣後就地安葬,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還曾前往祭奠。

即使是出於紀念性質的三國遺存,包括彭州張松墓、張松祠、大邑關帝廟等遺址,也處於無人維護、管理的狀態,未來令人擔憂。

此次三國遺存調查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三國遺存結集出版,就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對這些遺址、遺跡進行科學保護,讓這些特殊的歷史符號能夠代代相傳。

怎麼樣?

漲姿勢了嗎?

趕緊分享給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們吧!

綜合: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成都晚報

愛吃火鍋,更愛喝茶,不愛沒有陽光的天空;愛擺龍門陣,愛打望,不愛沒有田園的水泥森林。愛這座城,她發展最快;戀這座城,她生活最慢。愛熊貓,也愛表達;愛互動,更愛分享。我是小微,在成都,愛成都!

在下麵留言,和小微八卦

仍是三國迷們不容錯過之處——

關鍵字

衣冠廟、洗面橋、桓侯巷

蘊藏著三國“密碼”

在成都,帶有三國文化烙印的遺存遠不止武侯祠。位於武侯祠周圍的萬里橋、衣冠廟、桓侯巷等名字,都帶有深刻的三國烙印。

萬里橋

原位於漿洗街,跨錦江而過,現已不存,原址已修建起鋼筋混凝土大橋。

這座橋原本戰國時為李冰所鑿,但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費禕出使東吳時曾感歎“萬里之路,始於此橋”,萬里橋由此得名。

成都洗面橋巷的三國連環畫浮雕

洗面橋

關羽的衣冠廟,如今早已不存,現在衣冠廟只是一片街區名稱。

相傳三國時劉備每逢年節,都要到郊外關羽的衣冠塚和衣冠廟祭掃。到了廟前,則會在此下馬洗面整冠,以示尊重,洗面橋由此得名。

如今,洗面橋同樣不復存在了。

桓侯巷

位於漿洗街附近的桓侯巷,因巷內有傳為張飛墓和紀念張飛的桓侯廟而得名。不過,如今的桓侯巷僅留街巷名稱和桓侯小學內張飛廟的一塊殘碑。

同時,華西醫院內相傳為張飛衣冠墓的一片封土堆,1985年進行考古發掘後,也被證實為是東晉時期的墓葬。

調查組工作人員說,洗面橋、衣冠廟、桓侯巷的由來,雖然並非一定契合史實,“但它們的出現,表達了後世對劉關張三人的敬仰,以及期待他們死後也能一起歸葬在成都的心願。”

關鍵字

武擔山、九裡堤、火井、繁縣

見證蜀漢王朝興衰

作為蜀漢政權所在地的成都,在1000多年後仍保存有見證蜀漢王朝興衰的遺存。

武擔山

據參與調查的三國文化專家梅錚錚介紹,《三國志》曾記載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

武擔山迄今猶存,它位於成都青羊區江漢路今新華賓館內,是古蜀國國王開明氏時期由人力擔土堆壘而成的愛妃墓葬。蜀王妃建墓後,武擔山成為成都城區的地標。

西元223年,劉備登基稱帝。《三國志》給出的劉備舉行稱帝大典的座標,就是武擔山南今八寶街一帶。

武擔山拜月亭

九裡堤

蜀漢政權成立以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都九裡堤等遺存,都和蜀漢時期大搞生產建設存在著聯繫。

據《成都通史》記載,九裡堤修建于李冰時期,初衷在於防備水患。劉備稱帝后,皇宮就在九裡堤以南,修建皇宮所需的木材要從都江堰漂運而來,因此九裡堤進行了擴建。

如今,九裡堤公園內還有一段殘存的後世修建的堤岸。

“漢代古火井”遺址

火井

火井遠在邛崍。火井鎮、孔明鄉、馬刨井等名字,也見證了蜀漢政權的政治經濟。

調查人員表示,邛崍的古火井遺址由今人恢復重建。火井在西漢時就有記載,但南朝《異苑》等史料曾記載,諸葛亮曾因邛崍火井火勢漸微,曾專門到此處視察。但蜀漢末年,可能因氣源耗盡,火井仍告熄滅。

繁縣

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後,曹魏涼州境內的少數民族也曾率部投奔蜀漢。《三國志》曾明確記載“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

原來的繁縣居民,則遷至新繁。至於舊繁,則在今彭州濛陽一帶。在今天的彭州市致和鎮,白虎夷王墓已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而文物部門將其命名為白虎夷王墓,除了墓葬典型的三國時期的風格,還因為當地縣誌曾記載在此發現的石碑上,曾有“白虎夷王謝節、資偉”的名號和姓名。

這個遺存,成為諸葛亮“西和諸戎”戰略思想的直接見證。

三國遺存急需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地區46處三國文化遺存,有的因附會而成,有的則因時代更迭而消亡。

有的三國遺存,也存在牽強附會。龍泉驛山泉鎮蘋果村的關索寨遺址與張飛營遺址相臨。史料記載,張飛曾從川東方向會師攻克成都。如果說張飛還有可能在三國時率兵駐紮在龍泉山,但關索其人,僅僅存在於小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傳說中,正史《三國志》並無記載。

所謂關索寨,恰是附會性質的文化遺存。梅錚錚還透露,新都馬超墓,其實也類似于後人景仰而修的衣冠塚。因為作為蜀國“五虎將”之一的馬超當年病逝於陝西勉縣後就地安葬,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還曾前往祭奠。

即使是出於紀念性質的三國遺存,包括彭州張松墓、張松祠、大邑關帝廟等遺址,也處於無人維護、管理的狀態,未來令人擔憂。

此次三國遺存調查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三國遺存結集出版,就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對這些遺址、遺跡進行科學保護,讓這些特殊的歷史符號能夠代代相傳。

怎麼樣?

漲姿勢了嗎?

趕緊分享給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們吧!

綜合: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成都晚報

愛吃火鍋,更愛喝茶,不愛沒有陽光的天空;愛擺龍門陣,愛打望,不愛沒有田園的水泥森林。愛這座城,她發展最快;戀這座城,她生活最慢。愛熊貓,也愛表達;愛互動,更愛分享。我是小微,在成都,愛成都!

在下麵留言,和小微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