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了讓這些恩施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投放了70多個億!

近日,記者從農發行恩施州分行獲悉,該行扶貧類貸款達到74.43億元,投放產業扶貧貸款3.27億元、基礎設施扶貧貸款51.97億元、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9.19億元。為切實做好金融扶貧工作,該行實行辦貸優先、規模傾斜、利率優惠、期限延長等信貸政策,

推出四項新舉措,打好了服務脫貧攻堅“組合拳”。

富民工程

積極支援產業扶貧“富民工程”。積極探索政府+農發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的“五位元一體”信貸扶貧模式,共支援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貸款餘額3.27億元,支援企業新建生產基地45638畝,發展規模化養殖363576頭;收購生豬235850頭;收購木材42874立方米;收購茶葉240萬斤,加工茶葉60萬斤。

帶動當地農民就業64653人,其中貧困戶5066人,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屬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宣恩縣自古出產名茶,並于2014年成為“國家級出口茶葉品質安全示範區”。

為把得天獨厚的茶資源優勢轉化為脫貧產業優勢,恩施州農發行把“貢茶”資源開發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給予信貸支援。從2008年開始,累計投放貸款3600萬元。

△圖為農發行信貸人員到茶園察看茶葉長勢情況

△圖為宣恩縣農發行負責人到公司實地調研茶葉加工

22.2萬畝茶園除每畝為茶農帶來5000余元收入外,貢茶文化旅遊讓茶園變景點,農民由單一的賣茶葉向賣茶文化轉變,在扶貧攻堅中開啟了“茶葉+”模式

安居工程

大力實施扶貧搬遷“安居工程”。根據恩施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際開展情況,農發行累計投放19.4億元支持全州搬遷貧困戶22420戶、84605人,其中,“建檔立卡”核心搬遷人口12170人、同步搬遷人口72435人。

支持新建安置住房26.06萬平方米、搬遷安置貧困人口10865人、新建居民點連接道路24.75KM、水源性工程建設水庫一座,庫容89.33萬立方米。

△圖為搬遷戶喬遷時所寫橫幅

△圖為施工人員在清理新區道路

今年61歲的肖文財,家裡有4口人,原住在海拔1410米的利川市柏楊壩鎮穿山村5組,屬典型的高寒山區。所住的土木結構房屋,因無資金修復,已搖搖欲墜。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當地政府和農發行通過精准識別,把他家納入首批易地扶貧搬遷戶中。目前,他們全家已經搬遷到利川市柏楊壩鎮易地扶貧搬遷集鎮新區安置點。

△圖為搬遷戶肖文財(左二)與鎮政府、農發行人員合影

像肖文財所在的安置點柏楊壩村,有124戶領了新居鑰匙,96戶已搬進新家。“這裡住的舒服,過去小孩上學要走2小時,現在只要幾分鐘啦,好方便喏”, 肖文財說。

△圖為已經形成集鎮新區的柏楊村安置點

柏楊壩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38戶,其中納入易地扶貧搬遷1421戶。目前,全鎮已有481戶貧困戶搬進新居。

站在柏楊壩村安置點,一眼望去,兩排外牆為淺黃色的安置房伸向山腳。柏楊壩鎮黨委委員、易地扶貧搬遷負責人牟雄方介紹,“這個安置點從征宅基地、打基礎、修路,到房子達到拎包入住標準,總共花了3500萬元。這麼多錢,都是從農發行出來的。”

“我們農發行彙集了地方政府專項資金、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補助資金專項貸款四個方面的資金,統一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利川市農發行行長孫必軍掰著指頭說。

搬出來了,怎樣致富呢?“我們和農發行等有關部門一起,想了三個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的辦法”,牟雄方說。

一是門面經營,安置點房屋為兩樓一底房,樓上兩層安置兩戶貧困戶,一樓為兩個商用創業門面,一戶一個門面,無償提供門面給安置戶使用3年,自營或租賃收入歸安置戶自己。

二是組織柏楊豆干協會對安置戶進行培訓,借大水井旅遊和柏楊豆干品牌優勢打造旅遊商品一條街,依託“好吃婆”等龍頭企業組織產品回收。

三是企業務工也是貧困戶的重要就業方式,該安置點第一批入住的96戶都分別與柏豐豆干、金利茶葉、清江源米業等企業簽訂幫扶協定,讓安置戶就近實現務工。肖文財一邊在金利茶葉務工,一邊在新家裡發展野生天麻,並帶動5戶也發展天麻,成為致富能手。

人心工程

大力實施支援保障“人心工程”。

為提高扶貧成效,部分貸款品種享受國家貼息政策。

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商業性貸款執行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且享受人民銀行民貿貼息2.88%。

對省分行審批發放的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貸款享受中央財政貼息90%。

並根據扶貧辦提供的全州貧困人口花名冊及全州各縣市的貧困人口占比等資料,及時調整信貸支援方向,為易地扶貧搬遷專案貸款的實施和扶貧貸款的認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幫扶工程

實行入駐包點“幫扶工程”。精准脫貧,不落一人。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苦草坪村全村193戶、610人,其中貧困戶72戶、221人。農發行結合貧困戶實際需求,制定慰問、助學、就業介紹、發展煙葉、高山辣椒、黃柏等具體幫扶計畫,通過帶專案、教技術、扶資金等手段,確保他們走出貧困。説明改善該村便民服務中心、村級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履行社會責任。

△圖為搬遷戶肖文財(左二)與鎮政府、農發行人員合影

像肖文財所在的安置點柏楊壩村,有124戶領了新居鑰匙,96戶已搬進新家。“這裡住的舒服,過去小孩上學要走2小時,現在只要幾分鐘啦,好方便喏”, 肖文財說。

△圖為已經形成集鎮新區的柏楊村安置點

柏楊壩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38戶,其中納入易地扶貧搬遷1421戶。目前,全鎮已有481戶貧困戶搬進新居。

站在柏楊壩村安置點,一眼望去,兩排外牆為淺黃色的安置房伸向山腳。柏楊壩鎮黨委委員、易地扶貧搬遷負責人牟雄方介紹,“這個安置點從征宅基地、打基礎、修路,到房子達到拎包入住標準,總共花了3500萬元。這麼多錢,都是從農發行出來的。”

“我們農發行彙集了地方政府專項資金、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補助資金專項貸款四個方面的資金,統一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利川市農發行行長孫必軍掰著指頭說。

搬出來了,怎樣致富呢?“我們和農發行等有關部門一起,想了三個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的辦法”,牟雄方說。

一是門面經營,安置點房屋為兩樓一底房,樓上兩層安置兩戶貧困戶,一樓為兩個商用創業門面,一戶一個門面,無償提供門面給安置戶使用3年,自營或租賃收入歸安置戶自己。

二是組織柏楊豆干協會對安置戶進行培訓,借大水井旅遊和柏楊豆干品牌優勢打造旅遊商品一條街,依託“好吃婆”等龍頭企業組織產品回收。

三是企業務工也是貧困戶的重要就業方式,該安置點第一批入住的96戶都分別與柏豐豆干、金利茶葉、清江源米業等企業簽訂幫扶協定,讓安置戶就近實現務工。肖文財一邊在金利茶葉務工,一邊在新家裡發展野生天麻,並帶動5戶也發展天麻,成為致富能手。

人心工程

大力實施支援保障“人心工程”。

為提高扶貧成效,部分貸款品種享受國家貼息政策。

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商業性貸款執行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且享受人民銀行民貿貼息2.88%。

對省分行審批發放的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貸款享受中央財政貼息90%。

並根據扶貧辦提供的全州貧困人口花名冊及全州各縣市的貧困人口占比等資料,及時調整信貸支援方向,為易地扶貧搬遷專案貸款的實施和扶貧貸款的認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幫扶工程

實行入駐包點“幫扶工程”。精准脫貧,不落一人。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苦草坪村全村193戶、610人,其中貧困戶72戶、221人。農發行結合貧困戶實際需求,制定慰問、助學、就業介紹、發展煙葉、高山辣椒、黃柏等具體幫扶計畫,通過帶專案、教技術、扶資金等手段,確保他們走出貧困。説明改善該村便民服務中心、村級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履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