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因地制宜的肉牛養殖產業讓馱堪鄉村民打開新的幸福大門

肉牛養殖

國際線上報導:“賣一頭牛是孩子一年的學費,

再賣一頭是孩子的生活費。”養牛人黃克峰打趣地說到。肉牛養殖產業帶領著廣西天等縣馱堪鄉村民逐漸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馱堪鄉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區,山多地少,無法實現大面積的機械化耕作,當地有養牛耕種的傳統。近年來,馱堪鄉依託傳統優勢採取帶資入股、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聯動三種模式發展全鄉肉牛養殖。

作為天等縣的幫扶扶貧單位,中國人壽保險集團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為馱堪鄉投入資金修建了養殖棚,還通過當地政府招商引入崇左市農牧龍頭企業-廣西大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鼓勵貧困戶利用小額扶貧信貸資金入股的方式投入肉牛養殖經營,實現“貧困戶+金融扶持資金+入股農業龍頭企業”多邊聯動的發展模式。

合作社帶動模式主要針對於家中有勞動力但缺乏技術的貧困戶。馱堪鄉南嶺村犇犇養殖社區依託養殖技術人員和貧困戶共同註冊成立合作社,

貧困戶不僅可以利用政府扶持共建的養殖場開展集中飼養,還能跟專業人士學習養殖技術、加深實踐。

隨著馱堪鄉肉牛養殖產業的發展和農民養殖水準的提高,一些村民利用自建的牛欄牛舍進行圈養,黃克峰就是其中的一位。看到自己養殖的牛茁壯成長,並能帶來好的收益,他也開始帶動其他村民養牛,

利用自身所學技能積極地幫助他們。這種貧困戶聯動模式也越來越受當地農戶的歡迎。

中國人壽為馱堪鄉南嶺村修建的肉牛養殖場

犇犇肉牛養殖區

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肉牛養殖資訊牌

黃克峰和他辛勤培育的牛

養殖場的工作人員

中國人壽投資修建的肉牛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