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護士那些說不出口的「怪癖」

護理之路,走了幾十年,不知不覺間,也養成了這一職業的「怪癖」。

先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同行,他們又養成了哪些小癖好?

麻醉師:我每天在大街上看見胖的年輕女子就發愁,萬一做剖腹產麻醉可不好紮。

看人先看脊背、看嘴、看脖子,成病了。

神經科醫生:面對面時,會不自覺地觀察對方額紋是否對稱,鼻唇溝是否變淺,口角有沒有歪斜,語調是否正常,步態有沒有異常......

心電技師:看到絡腮鬍子的男人會下意識的想他會不會有胸毛,

導聯是不是吸不住啊?心電圖飄過.......

肛腸科大夫:看到又高又瘦的妹子,不是欣賞身材好,而是想這個人腸鏡容不不容易做。

真是有趣,又不無道理。

作為一名臨床護士,你又有哪些「怪癖」呢?

一、看手,不看臉。

這個必須排第一。

對面來一個人,從上到下打量一番,

最後,眼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的手上(很多同事說看人先看手.......)

聚焦點是手背,手背上縱向分步的血管,青筋隱隱,嗯,血管不錯。現在是夏天,對方穿著短袖衫,我的眼光甚至會順著血管的走向,一直順延到他的前臂,不,直到上臂。

我們科有個郝醫生,兩條手臂,包括手背、手指都是青筋畢露,那血管啊,條條都是護士的「理想型」。幾乎寇里每位元護士都會被深深滴吸引,不覺沉醉:「這血管,

嘖嘖~~~」

現在,每年的護士節活動都愛搞護理技術競賽,少不了的固定保留專案——密閉式靜脈輸液。

這個時候,郝醫生就成了我們穿刺的專屬模特.......

二、水龍頭上的把手,都是用手背開關的。

水龍頭手柄,是被護士視為最「髒」的部位。出門在外洗手,

仍然七步洗手法。

「一搓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縫,四扭指背,五轉大彎,六揉指尖,七轉手腕」。

注意:流動水洗手至少 30 秒……30 秒都過了,手也洗好了,該關水龍頭了,面對眼前的那個手柄,有些遲疑,剛洗乾淨的手,再去觸碰「污染區」,內心是抵觸的。

常想,要是公共場合都像醫院那樣,

裝成腳踏式的就好了。

最後,用手背或是小指關掉......

當然,不止水龍頭,比如按電梯也習慣性用手指背的關節面。

三、門能用腳鉤就用腳,最好找個沒門的...

出門在外,不比在家。

可是,這些公共設施有時候卻不得不用,比如洗手間。

我們急診科有自己專用的衛生間,但是,由於急診科來來往往的人較多,還要每次開門、鎖門。很多護士就會多走一段路,專門跑到醫院東邊的婦產科去上衛生間,就為那裡的人少,最主要的是,那個科室如廁時可以不用碰衛生間的門。

四、核對一遍又一遍

每一個臨床護士是不是都有這樣的臨床工作體會,在給病人發藥前、換液前,總是嚴格按照醫護們的醫療護理核心制度——《查對制度》,核對了一遍又一遍?

作為一名臨床護士,醫囑的執行者,患者用藥的「終結者」,我們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為了避免用藥錯誤,每一個護士都養成了反復核對的工作習慣,不得半點馬虎。

久而久之,和家人相處,也反反復覆核對事情.......

愛誰誰吧,只要不出差錯,只要是為了患者安全、醫療護理安全,我們也認了。

五、嗓門大

別的護士我不知道,反正我家那位和孩子都說我嗓門特別大。

他們問我說話能不能小聲點?

「必須不能,上班喊習慣了」

「……」

但是,年輕護士還是要克制一點吧......

在醫護人員身上,這樣的「小癖好」在某種意義上,不正是他們良好職業素養、專業性強、職業精神的高度體現嗎?

我們回過頭來看,醫護人員身上養成的這些「小癖好」卻是那樣的可愛、可貴。

你呢,在臨床工作中養成了什麼癖好?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但是,由於急診科來來往往的人較多,還要每次開門、鎖門。很多護士就會多走一段路,專門跑到醫院東邊的婦產科去上衛生間,就為那裡的人少,最主要的是,那個科室如廁時可以不用碰衛生間的門。

四、核對一遍又一遍

每一個臨床護士是不是都有這樣的臨床工作體會,在給病人發藥前、換液前,總是嚴格按照醫護們的醫療護理核心制度——《查對制度》,核對了一遍又一遍?

作為一名臨床護士,醫囑的執行者,患者用藥的「終結者」,我們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為了避免用藥錯誤,每一個護士都養成了反復核對的工作習慣,不得半點馬虎。

久而久之,和家人相處,也反反復覆核對事情.......

愛誰誰吧,只要不出差錯,只要是為了患者安全、醫療護理安全,我們也認了。

五、嗓門大

別的護士我不知道,反正我家那位和孩子都說我嗓門特別大。

他們問我說話能不能小聲點?

「必須不能,上班喊習慣了」

「……」

但是,年輕護士還是要克制一點吧......

在醫護人員身上,這樣的「小癖好」在某種意義上,不正是他們良好職業素養、專業性強、職業精神的高度體現嗎?

我們回過頭來看,醫護人員身上養成的這些「小癖好」卻是那樣的可愛、可貴。

你呢,在臨床工作中養成了什麼癖好?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