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京某高校學生熱射病,未脫離危險!

熱射病導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礙除直接熱損傷外,還繼發於熱損傷後的系統性炎症反應綜合征和凝血功能障礙。

作者 | 蘭蕙

來源 | 醫學界急診與重症頻道

近日,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變了……

最近,南京大學某高校大三學生張某跑步後,突然倒地不省人事;30歲小夥王某參加7公里馬拉松比賽後突然趴地上,送醫院後被診斷為“熱射病”,目前仍未脫離危險。

為什麼會是“熱射病”?

請看以下官網氣象預告!

圖2:圖片來自南京市氣象局網站

圖3:圖片來自上海市氣象局網站

別以為這只是局部高溫,

下面就來張大圖!

圖4:圖片來自中央氣象臺網站

相信大家也都瞭解橙色預警的概念。但是這不僅僅代表氣溫升高,而是對中暑的警示!

中暑不能一概而論

在大氣溫度升高(>32℃)、濕度較大(>60%)環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的防暑降溫措施時,缺乏對高熱環境的適應能力者,極易發生中暑。此外,在室溫較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也易發生中暑。

急診科醫生不會將中暑一概而論,不同的程度與患者的預後相關。臨床上中暑可分成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只要給予補液鹽口服,離開高溫環境,適當降溫,就能恢復正常;但對於重度中暑患者,如果不給予及時和有效的搶救處理,患者就有可能出現終身殘疾或死亡。

謹防熱射病!

熱射病為重症中暑,即在外界持續高溫作用下,

患者中心體溫超過40℃,導致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及迴圈衰竭。也有文獻指出體溫>42℃對細胞的直接損傷作用,引起廣泛性☆禁☆器官功能障礙。

患者臨床表現為體溫過高,行為異常或癲癇發作,譫妄、昏迷、瞳孔對稱縮小,嚴重者可出現肺水腫、腦水腫、低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腎衰竭、DIC、休克等,病情危重。其病死率可達40%~70%,即使接受ICU治療,其病死率仍高達63%。

病史簡介

42 歲,男性,啤酒廠搬運工。

患者在炎熱天氣下連續搬運啤酒箱8h後出現意識不清伴高熱,尿量逐漸減少、顏色加深。

體格檢查:昏迷狀態,體溫 42℃,心率 170/min,呼吸 30/min,血壓 120/60 mmHg,全身多處可見瘀斑,雙下肢腫脹明顯。

輔助檢查:心肌酶升高,血肌酐值 273.3μmol/L,肝酶、膽紅素升高(ALT 764.3U/L,AST 704.2U/L,TB 162.8μmol/L, DB 84.7μmol/L),血小板計數 29×10^9/L,纖維蛋白原 5.73g/L,肌酸激酶 18300U/L,同時合併血清肌紅蛋白和尿肌紅蛋白異常。

由此可見,熱射病並不等同於一般的中暑,其病情進展及病情兇險程度都遠超出我們想像!

熱射病患者不僅僅是脫水

熱射病常伴隨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其病理生理學反應並非單純熱暴露直接損傷所致,而是繼發於熱損傷後的系統性炎症反應綜合征(SIRS)和凝血功能障礙,進而導致MODS。

此外,研究者根據臨床病例搶救體會,總結出以下幾點有關熱射病合併MODS的致病機制:

1.高溫導致迴圈衰竭引發主要臟器低灌注損傷;

2.重度中暑導致機體高代謝狀態,嚴重的消耗導致細胞死亡和器官衰竭;

3.高溫物理輻射導致機體巨噬細胞被啟動,單核細胞釋放炎症介質、血小板啟動因數和細胞因數,最終引起全身自發性細胞損傷性炎症反應;

4.高溫對機體細胞的直接毒性損傷作用,具體表現在大腦和脊髓細胞的死亡,特別是小腦Purkinje細胞死亡,肺血管內皮損傷,肌肉損傷,橫紋肌溶解等。

熱射病治療堪稱大搶救!

目前熱射病治療的兩大原則是: 早期診斷後迅速降溫和各器官功能支援治療。

a. 降溫治療

熱射病患者的預後取決於核心體溫的峰值以及高熱持續的時間,立即進行全身降溫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體外降溫:

① 浸泡降溫法:對患者進行涼水或者冰水浸浴,年老體弱患者需謹慎;

② 冰袋降溫法:通過將冰袋置於腋窩、腹股溝和頸部大血管處,來降低流過該部位的血液溫度,從而降低體溫;

③ 蒸發降溫法:用醫用乙醇或自來水擦拭患者皮膚,並加快空氣流動可加快降溫速度;

2. 有創性降溫法: 用冰生理鹽水進行灌胃、冷鹽水腹膜灌洗、膀胱沖洗等;

3. 藥物降溫:應用氯丙嗪協助物理降溫,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血壓變化情況,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藥。

b. 器官功能支援治療

1.早期快速擴容、抗休克、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補液速度不宜過快,用量適宜,以免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

2.凝血功能紊亂,在補足凝血底物的基礎上早期給予小劑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 DIC 的發生、發展;

3.使用冰帽、脫水等方法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組織,防止腦水腫,及早促腦復蘇;

4.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呼吸功能不全時及時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5.應用保肝藥物保護肝臟功能,對於高膽紅素血症必要時可行血漿置換或吸附治療;

6.早期血液淨化治療,腎功能不全者給予持續血液濾過;

7.應用抗炎藥物治療系統性炎症反應;

8.早期營養支持治療,鼻飼營養液,靜脈補充能量;

9.後期康復治療,對於有可能遺留有神經系統後遺症的患者,可及早選擇高壓氧治療。

c. 熱習服

熱習服,也稱熱適應,是指機體在長期反復的熱作用下出現的一系列適應性反應, 表現為機體對熱的反射性調節功能逐步完善,各種生理功能達到一個新水準,實現對熱環境的適應。

有研究指出,熱習服可以降低軍事訓練中勞力型熱射病的發生概率(沒有熱習服經驗者需慎重)。

d. 心理護理

熱射病也可導致心理狀態的損傷,需予以重視。(熱量消耗表現為輕度精神錯亂或抑鬱症;輕度中暑表現為中度精神錯亂、定向障礙、抑鬱症;重度中暑常出現癔病性行為、譫妄、癲癇、昏迷。)

參考文獻:

1.蘇磊,童華生. 重症中暑轉化醫學研究回顧與展望[J]. 解放軍醫學雜誌,2017,(02):103-108.

2.王強,鐘堂武,顏智. 運動性中暑的發病原因及其預防[J]. 臨床醫學工程,2008,(12):69-71+74.

3.曾令文. 36例重度中暑衰竭的搶救體會[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03):322-324.

4.陳長富,董文鵬,楊博,楊永超,劉瑩,王曉武. 熱射病致器官損傷的研究進展及治療現狀[J]. 實用醫學雜誌,2016,(14):2272-2275.

5.陳瑤,宋青,康紅軍,潘亮,劉輝,謝菲,胡新. 熱射病併發多臟器功能不全2例報導[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3):140-142.

6.陳宏吉,張新江,鄒曉東. 半程馬拉松運動員比賽傷情及重症運動性中暑特點分析[J]. 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誌,2016,(02):111-117.

7.朱紅豔,靳曉玉,張貞霞. 軍校勞力性熱射病的防治[J]. 白求恩醫學雜誌,2016,(06):770-772.

熱射病患者不僅僅是脫水

熱射病常伴隨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其病理生理學反應並非單純熱暴露直接損傷所致,而是繼發於熱損傷後的系統性炎症反應綜合征(SIRS)和凝血功能障礙,進而導致MODS。

此外,研究者根據臨床病例搶救體會,總結出以下幾點有關熱射病合併MODS的致病機制:

1.高溫導致迴圈衰竭引發主要臟器低灌注損傷;

2.重度中暑導致機體高代謝狀態,嚴重的消耗導致細胞死亡和器官衰竭;

3.高溫物理輻射導致機體巨噬細胞被啟動,單核細胞釋放炎症介質、血小板啟動因數和細胞因數,最終引起全身自發性細胞損傷性炎症反應;

4.高溫對機體細胞的直接毒性損傷作用,具體表現在大腦和脊髓細胞的死亡,特別是小腦Purkinje細胞死亡,肺血管內皮損傷,肌肉損傷,橫紋肌溶解等。

熱射病治療堪稱大搶救!

目前熱射病治療的兩大原則是: 早期診斷後迅速降溫和各器官功能支援治療。

a. 降溫治療

熱射病患者的預後取決於核心體溫的峰值以及高熱持續的時間,立即進行全身降溫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體外降溫:

① 浸泡降溫法:對患者進行涼水或者冰水浸浴,年老體弱患者需謹慎;

② 冰袋降溫法:通過將冰袋置於腋窩、腹股溝和頸部大血管處,來降低流過該部位的血液溫度,從而降低體溫;

③ 蒸發降溫法:用醫用乙醇或自來水擦拭患者皮膚,並加快空氣流動可加快降溫速度;

2. 有創性降溫法: 用冰生理鹽水進行灌胃、冷鹽水腹膜灌洗、膀胱沖洗等;

3. 藥物降溫:應用氯丙嗪協助物理降溫,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血壓變化情況,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藥。

b. 器官功能支援治療

1.早期快速擴容、抗休克、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補液速度不宜過快,用量適宜,以免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

2.凝血功能紊亂,在補足凝血底物的基礎上早期給予小劑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 DIC 的發生、發展;

3.使用冰帽、脫水等方法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組織,防止腦水腫,及早促腦復蘇;

4.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呼吸功能不全時及時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5.應用保肝藥物保護肝臟功能,對於高膽紅素血症必要時可行血漿置換或吸附治療;

6.早期血液淨化治療,腎功能不全者給予持續血液濾過;

7.應用抗炎藥物治療系統性炎症反應;

8.早期營養支持治療,鼻飼營養液,靜脈補充能量;

9.後期康復治療,對於有可能遺留有神經系統後遺症的患者,可及早選擇高壓氧治療。

c. 熱習服

熱習服,也稱熱適應,是指機體在長期反復的熱作用下出現的一系列適應性反應, 表現為機體對熱的反射性調節功能逐步完善,各種生理功能達到一個新水準,實現對熱環境的適應。

有研究指出,熱習服可以降低軍事訓練中勞力型熱射病的發生概率(沒有熱習服經驗者需慎重)。

d. 心理護理

熱射病也可導致心理狀態的損傷,需予以重視。(熱量消耗表現為輕度精神錯亂或抑鬱症;輕度中暑表現為中度精神錯亂、定向障礙、抑鬱症;重度中暑常出現癔病性行為、譫妄、癲癇、昏迷。)

參考文獻:

1.蘇磊,童華生. 重症中暑轉化醫學研究回顧與展望[J]. 解放軍醫學雜誌,2017,(02):103-108.

2.王強,鐘堂武,顏智. 運動性中暑的發病原因及其預防[J]. 臨床醫學工程,2008,(12):69-71+74.

3.曾令文. 36例重度中暑衰竭的搶救體會[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03):322-324.

4.陳長富,董文鵬,楊博,楊永超,劉瑩,王曉武. 熱射病致器官損傷的研究進展及治療現狀[J]. 實用醫學雜誌,2016,(14):2272-2275.

5.陳瑤,宋青,康紅軍,潘亮,劉輝,謝菲,胡新. 熱射病併發多臟器功能不全2例報導[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3):140-142.

6.陳宏吉,張新江,鄒曉東. 半程馬拉松運動員比賽傷情及重症運動性中暑特點分析[J]. 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誌,2016,(02):111-117.

7.朱紅豔,靳曉玉,張貞霞. 軍校勞力性熱射病的防治[J]. 白求恩醫學雜誌,2016,(06):7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