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新增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瀕危動物全球僅有

浙江開啟長達40天的三伏天。與這酷暑天一起到來的,

還有一個“清涼”的消息:我省新增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至此,我省共有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我省目前唯一以動物命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安吉小鯢自然保護區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安吉縣境內西南部,天目山山脈北部,與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鄰。區內山高水長,主峰海拔1587.4米,是天目山脈和浙北最高峰;植被茂盛,

森林覆蓋率95.8%,是上海黃浦江最重要的水源地,被譽為“黃浦江源”。

保護區是浙江省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東部中亞熱帶北緣和長三角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區內共有維管植物1478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08種。有陸生脊椎動物254種,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7種。另有昆蟲1700餘種。

浙江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前身是成立於1985年的龍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落葉闊葉林。

2002年,確定以保護銀縷梅、鵝掌楸等珍稀瀕危動植物和落葉闊葉林原生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物件。

2015年,調整為野生動物類型,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7種,重點保護安吉小鯢及銀縷梅等珍稀瀕危動植物。安吉小鯢於1992年首次被發現,

2004年被列入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安吉小鯢分佈範圍極為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是中國10個最瀕危的兩棲動物之一,珍惜程度與大熊貓、揚子鰐、華南虎並駕齊驅。

龍王山保護區動物-安吉小鯢(主要保護對象,IUCN極危)

龍王山保護區動物-白鷳(國家II級保護)

龍王山保護區動物-鬣羚(國家II級保護)

龍王山保護區動物-梅花鹿(國家I級保護)

龍王山保護區動物-獼猴(國家II級保護)

龍王山保護區景觀-千畝田萱草群落

龍王山保護區植物-銀杏(國家I級保護)

龍王山保護區植物-銀縷梅 (國家I級保護,主要保護對象)

浙江新聞+

浙江“國字型大小”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自然保護區中最精華的部分。我們盤點“國字型大小”自然保護區,且看浙江是如此多嬌——

1、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的野生植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MAB)網路成員。生物資源極其豐富,具有獨特的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是我國江南不可多得的一座“物種基因庫”和“文化遺產寶庫”。

保護區以“大樹華蓋”聞名於世,為江南旅遊勝地。天目千重秀,古木十裡深.全山峰巒聳峙,林木蔥郁.有奇怪石之險,流泉飛瀑之勝,自然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

2、浙江南麂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我國最早(1998年12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是以海洋貝藻類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要保護物件的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區。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地處亞熱帶海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有沙灘、泥灘、礫石灘與岩礁等多種岸灘類型,還處於臺灣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匯處,流系複雜,鋒面發達,終年水清,這些獨特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海洋動、植物的繁衍和生長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條件。

3、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鳳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1975年,浙江鳳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5年,浙江百山祖省級自然保護區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由以上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成為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轄鳳陽山管理處和百山祖管理處。為便於管理,在麗水市林業局設立保護區管理局。

保護區溪流呈放射狀,分屬甌江水系、閩江水系和福安江水系,洞宮山主脈為甌江主要支流大溪和小溪的分水嶺,主脈西北側溪流分別經大賽溪、均溪後匯入大溪。大溪源于保護區小天堂,主脈東南側溪流經雙溪由景寧縣茶堂注入小溪。百山祖西南坡為閩江支流松源溪的源頭,東北坡為甌江主流的發源地,東南坡為福安江的發源地,素有“三江之源”之稱。

4、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世界瀕危物種—黃腹角雉為主要保護物件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自然保護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得原生性的生態系統、生態多樣性、豐富的遺傳資源得以保存,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動植物避難場所和天然生物基因庫。

保護區自然景觀獨特,山清水秀、盛夏無暑、氣象變幻、莽林壁松、飛瀑碧潭、鳥語花香為其主要特色。大片常綠闊葉林形成的森林景觀具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旅遊資源的基礎。氣象景觀也非常豐富,一年四季氣象萬千,變幻無窮。切割劇烈、多斷層峽谷的侵蝕地貌所產生的瀑、潭、嶂等景點,如白雲瀑、白雲尖、龍井潭等,有的氣貫長虹,有的似天宮花園,野馬狂奔,雄渾壯觀。區內有珊溪、三插溪兩大水庫,司前、竹裡兩個民族(佘族)鄉(鎮),旅遊資源豐富。

5、浙江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臨安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兼具生物種源自然保護區和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的性質,以野生梅花鹿為主要保護對象。 1985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龍塘山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4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千頃塘和順溪塢納入保護區範圍,並更名為浙江清涼峰自然保護區;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清涼峰保護區境內巒聳峙,林木蔥郁,石林疊浪,松奇石怪,溶洞眾多,有流泉飛瀑之勝。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景觀類型多樣且各具特色,廣闊無限的亞熱帶高山草甸風光為我國東部地區絕無僅有。人文景觀獨特,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6、浙江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5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古田山自然保護區,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當時全國首批45家自然保護區之一。

浙江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浙江省開化縣境內,與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毗鄰。古田山地處中亞熱帶東部,浙、贛、皖三省交界處,由於其特殊複雜的地理位置,分佈著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生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7、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唯一的野生藥用生物種質資源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以珍稀瀕危野生藥用植物和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及其原生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物件的資源管理型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定的地貌特徵與地質活動形成了火山湖、平板溪二大奇特的地質遺跡。山脈總體呈北東-南西方向延伸,地形切割劇烈,相對高差大,構成深溝狹穀,懸崖陡壁,主峰海拔1245米,山區地貌特徵明顯。區內是浙江省錢塘江、甌江、靈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的發源地。溪流落差較大,分佈有雄偉壯觀的瀑布。

8、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3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九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屬森林生態和野生生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錢塘江水系烏溪江支流的集水區,山澗溪流受構造線東北-西南向及東南向的控制,整個水系呈羽翅狀,形成“九脊六溝”,從東西兩個方向流入毛陽溪、周公源和碧龍源,再匯合於湖南鎮水庫,流入錢塘江上游的烏溪江。九龍山水資源豐富,水體支流良好,溶解氧含量高。

9、浙江長興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長興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最完整的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元,保護對象為全球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長興階層型剖面及古生物化石。2001年3月,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正式確定為全球對比標準點位,是地球史上三個最重要的斷代界線之一。

受區域地質構造的控制和獨特理環境條件影響,造就了內以及週邊許多具有旅遊價值的地學資源,按類型可分為山水景觀、岩溶景觀、生態景觀等。在保護小浦鎮八都岕有不少原生和野生的、存活了幾百年甚至千以上銀杏古樹,成片分佈、蔚然成林、綿延十二公里,形成一道以“原、野、奇 ”為特色的風景線。長興古銀杏總株數達65萬株,居全省之冠,其中百年以上的有2607株,千年以上的也不少。

10、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韭山列島為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浙政函﹝2003﹞60號),201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佈河北駝梁等1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國辦發﹝2011﹞16號),象山韭山列島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海洋海岸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韭山列島位於舟山群島最南端,隸屬寧波市象山縣爵溪街道。韭山列島由76個島礁組成(其中島嶼28個,礁48個),較大的島嶼有南韭山、積穀山、官船嶴、蚊蟲山、馬補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9個,此9個島嶼亦稱“九山”,呈東北—西南向排列,以主島南韭山島而得名。

韭山列島海域氣候有利於海洋生物生長發育,特別是魚蝦類的繁衍,水鳥食物資源較為豐富。此外,韭山列島地處外海,受海岸影響較小,且位於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線上,使其成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海鳥繁殖場所和遷徙候鳥停息點。

龍王山保護區植物-銀杏(國家I級保護)

龍王山保護區植物-銀縷梅 (國家I級保護,主要保護對象)

浙江新聞+

浙江“國字型大小”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自然保護區中最精華的部分。我們盤點“國字型大小”自然保護區,且看浙江是如此多嬌——

1、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的野生植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MAB)網路成員。生物資源極其豐富,具有獨特的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是我國江南不可多得的一座“物種基因庫”和“文化遺產寶庫”。

保護區以“大樹華蓋”聞名於世,為江南旅遊勝地。天目千重秀,古木十裡深.全山峰巒聳峙,林木蔥郁.有奇怪石之險,流泉飛瀑之勝,自然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

2、浙江南麂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我國最早(1998年12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是以海洋貝藻類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要保護物件的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區。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地處亞熱帶海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有沙灘、泥灘、礫石灘與岩礁等多種岸灘類型,還處於臺灣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匯處,流系複雜,鋒面發達,終年水清,這些獨特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海洋動、植物的繁衍和生長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條件。

3、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鳳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1975年,浙江鳳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5年,浙江百山祖省級自然保護區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由以上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成為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轄鳳陽山管理處和百山祖管理處。為便於管理,在麗水市林業局設立保護區管理局。

保護區溪流呈放射狀,分屬甌江水系、閩江水系和福安江水系,洞宮山主脈為甌江主要支流大溪和小溪的分水嶺,主脈西北側溪流分別經大賽溪、均溪後匯入大溪。大溪源于保護區小天堂,主脈東南側溪流經雙溪由景寧縣茶堂注入小溪。百山祖西南坡為閩江支流松源溪的源頭,東北坡為甌江主流的發源地,東南坡為福安江的發源地,素有“三江之源”之稱。

4、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世界瀕危物種—黃腹角雉為主要保護物件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自然保護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得原生性的生態系統、生態多樣性、豐富的遺傳資源得以保存,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動植物避難場所和天然生物基因庫。

保護區自然景觀獨特,山清水秀、盛夏無暑、氣象變幻、莽林壁松、飛瀑碧潭、鳥語花香為其主要特色。大片常綠闊葉林形成的森林景觀具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旅遊資源的基礎。氣象景觀也非常豐富,一年四季氣象萬千,變幻無窮。切割劇烈、多斷層峽谷的侵蝕地貌所產生的瀑、潭、嶂等景點,如白雲瀑、白雲尖、龍井潭等,有的氣貫長虹,有的似天宮花園,野馬狂奔,雄渾壯觀。區內有珊溪、三插溪兩大水庫,司前、竹裡兩個民族(佘族)鄉(鎮),旅遊資源豐富。

5、浙江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臨安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兼具生物種源自然保護區和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的性質,以野生梅花鹿為主要保護對象。 1985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龍塘山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4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千頃塘和順溪塢納入保護區範圍,並更名為浙江清涼峰自然保護區;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清涼峰保護區境內巒聳峙,林木蔥郁,石林疊浪,松奇石怪,溶洞眾多,有流泉飛瀑之勝。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景觀類型多樣且各具特色,廣闊無限的亞熱帶高山草甸風光為我國東部地區絕無僅有。人文景觀獨特,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6、浙江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5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古田山自然保護區,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當時全國首批45家自然保護區之一。

浙江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浙江省開化縣境內,與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毗鄰。古田山地處中亞熱帶東部,浙、贛、皖三省交界處,由於其特殊複雜的地理位置,分佈著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生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7、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唯一的野生藥用生物種質資源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以珍稀瀕危野生藥用植物和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及其原生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物件的資源管理型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定的地貌特徵與地質活動形成了火山湖、平板溪二大奇特的地質遺跡。山脈總體呈北東-南西方向延伸,地形切割劇烈,相對高差大,構成深溝狹穀,懸崖陡壁,主峰海拔1245米,山區地貌特徵明顯。區內是浙江省錢塘江、甌江、靈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的發源地。溪流落差較大,分佈有雄偉壯觀的瀑布。

8、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3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九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屬森林生態和野生生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錢塘江水系烏溪江支流的集水區,山澗溪流受構造線東北-西南向及東南向的控制,整個水系呈羽翅狀,形成“九脊六溝”,從東西兩個方向流入毛陽溪、周公源和碧龍源,再匯合於湖南鎮水庫,流入錢塘江上游的烏溪江。九龍山水資源豐富,水體支流良好,溶解氧含量高。

9、浙江長興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長興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最完整的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元,保護對象為全球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長興階層型剖面及古生物化石。2001年3月,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正式確定為全球對比標準點位,是地球史上三個最重要的斷代界線之一。

受區域地質構造的控制和獨特理環境條件影響,造就了內以及週邊許多具有旅遊價值的地學資源,按類型可分為山水景觀、岩溶景觀、生態景觀等。在保護小浦鎮八都岕有不少原生和野生的、存活了幾百年甚至千以上銀杏古樹,成片分佈、蔚然成林、綿延十二公里,形成一道以“原、野、奇 ”為特色的風景線。長興古銀杏總株數達65萬株,居全省之冠,其中百年以上的有2607株,千年以上的也不少。

10、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韭山列島為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浙政函﹝2003﹞60號),201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佈河北駝梁等1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國辦發﹝2011﹞16號),象山韭山列島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海洋海岸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韭山列島位於舟山群島最南端,隸屬寧波市象山縣爵溪街道。韭山列島由76個島礁組成(其中島嶼28個,礁48個),較大的島嶼有南韭山、積穀山、官船嶴、蚊蟲山、馬補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9個,此9個島嶼亦稱“九山”,呈東北—西南向排列,以主島南韭山島而得名。

韭山列島海域氣候有利於海洋生物生長發育,特別是魚蝦類的繁衍,水鳥食物資源較為豐富。此外,韭山列島地處外海,受海岸影響較小,且位於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線上,使其成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海鳥繁殖場所和遷徙候鳥停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