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起底齊星集團債務迷局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三個月前,位於山東鄒平的齊星集團因深陷百億債務風波而被西王集團託管。期間,兩家企業與當地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角力。如今,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債務迷局背後的真相開始被層層揭開。

7月3日,西王集團公告顯示,三個月託管期限已到,其將全面退出託管。次日,西王集團在中國債券資訊網發佈公告稱,

地方政府對託管事項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為,從審計評估機構對齊星集團初步的清產核資情況看,齊星集團已經資不抵債。

而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則發表聲明稱,審計機構對齊星集團的清產核資,沒有得到齊星集團的允准,最終形成的評估報告,與實際情況背離甚遠,齊星集團不予認可,沒有簽字。

同時,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西王集團覬覦齊星集團的優質資產,託管事件疑似是前者背後作局,最終其退出託管,是因為“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吃下’齊星”。

蹊蹺的清產核資

時間回撥到三個多月前。

3月27日,政府主導第一次齊星集團債委會合作會議,商討解決齊星集團債務問題。而作為擔保方的西王集團也出席了此次會議。齊星集團一位元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會議主要針對各銀行及金融機構,

而西王集團卻非要參會。

蹊蹺的是,會議次日,山東當地媒體就報導稱,齊星集團資金斷裂,信貸敞口。

三方協定內容顯示,“三方”中的甲方為齊星集團,乙方為西王集團,丙方是山東鄒平縣人民政府。因甲方存在生產經營困難,三方協商確認,在丙方主導下,甲方同意將其人、財、物等資產全部交由乙方託管經營。而“託管目標”是甲方及其關聯企業的全部資產,以及任何相關的資產。

根據三方協定,託管期限為三個月,三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託管期限。

但趙長水的聲明顯示,在過去的三個月內,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被迫處於非正常狀態,企業經營受到極大影響,公司品牌深度受損,原有的正常發展不能維繼。

7月3日,西王集團發佈公告稱 ,公司與鄒平縣政府以及齊星集團簽署《解除託管協定》。宣佈全面退出對於齊星集團的託管。並在公告中附上了《鄒平縣人民政府關於對西王集團託管齊星集團化解齊星集團債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中稱審計評估機構對齊星集團初步的清產核資情況看,齊星集團已經資不抵債。下一步,依法依規對齊星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但齊星集團多位元人士向記者表示,對公司資不抵債的報告並不認可,並表示,齊星集團本身資金鏈良好,帳面資產180多億元,固定資產400多億元,負債率並不高。

齊星集團債權方——金融機構人士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齊星集團總資產184.53億元,淨資產90.59億元,營業收入155.31億元,淨利潤7.5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50.9%。資料顯示,2016年“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給予齊星集團AA級主體信用等級,評級展望穩定。

但西王集團公告顯示,此次對齊星集團作為破產清算的評估則是,根據經審計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齊星集團總資產176.43億元,淨資產66.39億元,2016年1~9月營業收入83.40億元,淨利潤1.77億元。短短九個月後,經協力廠商機構核資,齊星集團資產卻蹊蹺大幅縮水,甚至資不抵債。

對此,趙長水發表聲明稱,審計機構對齊星集團的清產核資,沒有得到齊星集團的允准,最終形成的評估報告,與實際情況背離甚遠,齊星集團不予認可,沒有簽字。並強調,齊星集團堅持自主經營的決心不會動搖,任何有悖於這條原則的行為和做法,齊星集團所有股東和員工不支持、不答應、不妥協。

西王的“如意算盤”?

上述齊星集團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西王集團託管齊星集團,就是為了“吃掉”齊星的資產。而現在退出託管是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吃下”齊星集團。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未告知齊星集團的情況下,西王集團將齊星集團帳戶上的3000多萬元資金輕易劃轉到其控制的公司名下,同時對齊星集團旗下諸多子公司進行任意侵佔,嚴重影響正常經營秩序。西王集團還登出了部分齊星集團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據該人士介紹,這三個月託管期內,齊星集團生產設備受損,企業秩序紊亂,不讓齊星相關人士進入車間,除此之外,西王集團還曾變賣過齊星集團旗下的房產。

上述齊星人士向記者表示,西王集團看中的主要是齊星集團熱電廠板塊。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西王集團如果使用齊星集團的電,每度可以省下2毛錢,全年僅電費就可以節省2億元資金。

不過,王勇曾向記者解釋,託管方案並非外界傳言的西王集團盯著齊星集團的優質資產。此前西王集團給齊星集團提供擔保,後者以11家核心子公司作為抵押,一旦發生代償,西王方面可以採取行動,此舉在商務邏輯範疇內。但他稱,如西王方面一味採取行動,會觸及區域金融風險等各方面問題,綜合考慮後最終希望能妥善解決。

王勇曾坦言,整體策略是對齊星集團進行重組,不提倡破產,而西王方面已為此準備30億元。

上述金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此時西王集團退出託管,是想齊星集團破產重組後再以低價吃掉。他表示,政府不希望西王集團退出,還將繼續協調讓西王接手。

西王集團一位元高層曾向記者表示,西王集團最終退出託管,緣于齊星集團債務繁重,但目前山東省各級政府仍在積極做西王集團的工作,爭取其繼續接手齊星集團。

實際上,齊星集團方面也表示,西王集團在宣佈全面退出託管之後,實際並沒有撤出,齊星集團仍然在西王集團的控制之下。

事實上,西王集團是否具備託管能力一直備受爭議。

記者查閱西王集團財報獲悉,2016年末,該集團負債規模持續擴大 ,債務壓力加大,且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偏低,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不高。截至2016年末,西王集團現金及等價物合計31.88億元,而短期及超短期融資券合計高達35.18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西王集團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較高水準並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到2017年3月末,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1.82%、65.05%和66.23%。然而,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卻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至2016年,這一資料分別為8.60億元、2.86億元和1.73億元。

截至2017年3月末,西王集團有息債務為292.91億元,並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短期債務占比為57.17%,這也表明西王集團短期內面臨一定的償債壓力。

事實上,在託管期間西王集團也開始遭遇銀行抽貸壓貸等諸多問題,致使資金鏈出現緊張。

記者掌握的材料顯示,6月初,鄒平縣政府向濱州市政府發出《關於協調解決西王集團有關資金問題的請示》,稱“因企業資金有限,請求政府協調解決10億元,使用期6個月”。

“協調解決資金的請示”顯示,6月3日,鄒平縣政府向濱州市政府請示:“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託管以來,西王集團因啟動生產、墊付工人工資保險、墊付銀行利息,以及西王自身被銀行抽貸、償還債券等原因,目前企業資金比較緊張。”

近期,西王集團因債務負擔較重、對外擔保企業齊星集團資不抵債、主營業務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其做出主體信用等級維持 AA+,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有業內人士表示,評級與融資掛鉤,向投資人揭示風險,評級下調則說明未來償債能力下降,融資成本便會提高。若其評級被下調,發債將會遇到難題。

另外,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提供的29.073億元擔保,面臨很大的代償風險;同時,西王集團尚未對擔保債務做出切實有效的償債來源安排,未來代償金額及西王集團是否有能力承擔擔保代償責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新聞爆料、合作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負債率並不高。

齊星集團債權方——金融機構人士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齊星集團總資產184.53億元,淨資產90.59億元,營業收入155.31億元,淨利潤7.5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50.9%。資料顯示,2016年“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給予齊星集團AA級主體信用等級,評級展望穩定。

但西王集團公告顯示,此次對齊星集團作為破產清算的評估則是,根據經審計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齊星集團總資產176.43億元,淨資產66.39億元,2016年1~9月營業收入83.40億元,淨利潤1.77億元。短短九個月後,經協力廠商機構核資,齊星集團資產卻蹊蹺大幅縮水,甚至資不抵債。

對此,趙長水發表聲明稱,審計機構對齊星集團的清產核資,沒有得到齊星集團的允准,最終形成的評估報告,與實際情況背離甚遠,齊星集團不予認可,沒有簽字。並強調,齊星集團堅持自主經營的決心不會動搖,任何有悖於這條原則的行為和做法,齊星集團所有股東和員工不支持、不答應、不妥協。

西王的“如意算盤”?

上述齊星集團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西王集團託管齊星集團,就是為了“吃掉”齊星的資產。而現在退出託管是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吃下”齊星集團。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未告知齊星集團的情況下,西王集團將齊星集團帳戶上的3000多萬元資金輕易劃轉到其控制的公司名下,同時對齊星集團旗下諸多子公司進行任意侵佔,嚴重影響正常經營秩序。西王集團還登出了部分齊星集團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據該人士介紹,這三個月託管期內,齊星集團生產設備受損,企業秩序紊亂,不讓齊星相關人士進入車間,除此之外,西王集團還曾變賣過齊星集團旗下的房產。

上述齊星人士向記者表示,西王集團看中的主要是齊星集團熱電廠板塊。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西王集團如果使用齊星集團的電,每度可以省下2毛錢,全年僅電費就可以節省2億元資金。

不過,王勇曾向記者解釋,託管方案並非外界傳言的西王集團盯著齊星集團的優質資產。此前西王集團給齊星集團提供擔保,後者以11家核心子公司作為抵押,一旦發生代償,西王方面可以採取行動,此舉在商務邏輯範疇內。但他稱,如西王方面一味採取行動,會觸及區域金融風險等各方面問題,綜合考慮後最終希望能妥善解決。

王勇曾坦言,整體策略是對齊星集團進行重組,不提倡破產,而西王方面已為此準備30億元。

上述金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此時西王集團退出託管,是想齊星集團破產重組後再以低價吃掉。他表示,政府不希望西王集團退出,還將繼續協調讓西王接手。

西王集團一位元高層曾向記者表示,西王集團最終退出託管,緣于齊星集團債務繁重,但目前山東省各級政府仍在積極做西王集團的工作,爭取其繼續接手齊星集團。

實際上,齊星集團方面也表示,西王集團在宣佈全面退出託管之後,實際並沒有撤出,齊星集團仍然在西王集團的控制之下。

事實上,西王集團是否具備託管能力一直備受爭議。

記者查閱西王集團財報獲悉,2016年末,該集團負債規模持續擴大 ,債務壓力加大,且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偏低,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不高。截至2016年末,西王集團現金及等價物合計31.88億元,而短期及超短期融資券合計高達35.18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西王集團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較高水準並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到2017年3月末,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1.82%、65.05%和66.23%。然而,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卻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至2016年,這一資料分別為8.60億元、2.86億元和1.73億元。

截至2017年3月末,西王集團有息債務為292.91億元,並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短期債務占比為57.17%,這也表明西王集團短期內面臨一定的償債壓力。

事實上,在託管期間西王集團也開始遭遇銀行抽貸壓貸等諸多問題,致使資金鏈出現緊張。

記者掌握的材料顯示,6月初,鄒平縣政府向濱州市政府發出《關於協調解決西王集團有關資金問題的請示》,稱“因企業資金有限,請求政府協調解決10億元,使用期6個月”。

“協調解決資金的請示”顯示,6月3日,鄒平縣政府向濱州市政府請示:“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託管以來,西王集團因啟動生產、墊付工人工資保險、墊付銀行利息,以及西王自身被銀行抽貸、償還債券等原因,目前企業資金比較緊張。”

近期,西王集團因債務負擔較重、對外擔保企業齊星集團資不抵債、主營業務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其做出主體信用等級維持 AA+,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有業內人士表示,評級與融資掛鉤,向投資人揭示風險,評級下調則說明未來償債能力下降,融資成本便會提高。若其評級被下調,發債將會遇到難題。

另外,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提供的29.073億元擔保,面臨很大的代償風險;同時,西王集團尚未對擔保債務做出切實有效的償債來源安排,未來代償金額及西王集團是否有能力承擔擔保代償責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新聞爆料、合作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國經營報微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