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大因素支撐—茅臺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茅臺未來的成長空間有多巨大?

這大概是每一位熱愛茅臺酒或是投資茅臺股的人最關心的問題。茅臺作為古老的國酒品牌,是如何做到百年長青不倒,又將如何在下一個百年續寫輝煌?

核心觀點:

由於2015年基酒產量大幅下滑,預測2019年產品供銷失衡,預期促使一批價逐步上升。

隨著茅臺定制酒、開發酒和系列酒崛起,“十三五”期間的產品結構規劃將充分完善。容量、顏色多樣化,生肖酒/定制酒/開發酒崛起拉動業績增長。

當前提價的時機未成熟,

需考慮多重因素。價格漲上去之後不會重蹈2012年覆轍,因為:一、產品結構極大豐富,抗風險能力提高;二、銷售管道和對象多元化,未來還將更多參與國外和電商的競爭。

根據2015年基酒大幅下滑預測2019年產品供銷失衡,預期促使一批價逐步上升

為什麼茅臺酒價格會形成一個不斷上漲的趨勢呢?

主要源於一個基本資料:2012年產的基酒數是33000多噸,對應2016年的產量;2013年、2014年產的基酒對應2017、2018年的產量。

從這裡可以看出2015年的基酒數明顯下滑很多。

2012年33000多噸,2013年和2014年都是38000多噸,比較均衡。

2015年基酒下滑比較明顯,所以2019年會出現一個很大的缺口。

注:原圖摘自苟先生《圖說茅臺》

之所以2015年砍基酒,是因為當時整個市場價格和市場消費都出現一個比較悲觀的氛圍,

估計廠裡做了一個減產。當時沒想到未來幾年會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茅臺生產有五年週期,所以即便現在反應過來了,加快生產的話也要等到未來四、五年之後才能表現出來。

我們認為,2015年基酒減量對2019年的產量會產生一個重大的影響,所以判斷2019年的供銷格局會嚴重失衡,2019年價格走勢會呈現向上的趨勢。

所以整個市場從去年到今年,

在形成一致的預期以後,一批價格逐步地,甚至有點瘋狂地上揚。

容量、顏色多樣化,生肖酒/定制酒/開發酒崛起拉動業績增長

茅臺復蘇是從2015年開始的,它是怎麼崛起的?主要是在產品的開發和創意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茅臺在2012-2013年主要以普飛這樣一個大單品存活在市場,但是到了2015、2016、2017年,市場就以容量變化、顏色變化,包括生肖酒的變化拉動了整個茅臺業績的增長。

注:原圖摘自苟先生《圖說茅臺》

這幾年來看,茅臺普飛的配額是沒有變化的,但是茅臺業績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是怎麼來的?

我們認為主要是源於容量和顏色的變化乃至生肖酒的崛起。在容量和顏色這些開發酒上面,利潤相對來說是比較高,且它從定制到出廠大概有三四個月的拔款期。

茅臺這幾年會有大幅度的增長,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定制酒和開發酒。我們認為2015年是茅臺的一個拐點、一個開始,就是基於對產品結構的分析和判斷。

茅臺價格區間、成長空間、市場空間巨大

注:原圖摘自苟先生《圖說茅臺》

這個圖是在2015年12月份畫的,資料不一定很準確,主要根據在市場上賣的產品得出的結論描繪了一個趨勢。

假如說800-900元是普飛,它對應的市場空間大概是300億,每一年的發貨量是確定好的。百斤裝的價格是238000元,當時賣了999套。

我們畫出這個曲線圖,表示從800元到238000元整個價格區間,市場空間特別大,可以開發n多種產品。

實線表示目前開發的一些產品賣的市場空間,曲線是表示未來的市場空間。

我認為:茅臺向上開發,它未來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巨大的,而目前茅臺的所有產品並沒有填滿這一空擋。這個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少,我也不清楚。

我認為800元對應300億的話,那1200-1500元這個區間至少應該有100-200億。

但實際上今年茅臺價格已經上升到1200元以上,在1300-1400元左右,那麼1200元以上的市場空間就應該在300億左右。

我們對整個茅臺的市場空間的判斷,可以根據這個圖展開想像。

不會重蹈2012年覆轍:產品結構極大豐富,抗風險能力提高;銷售管道和對象多元化,未來還將更多參與國外和電商的競爭

茅臺有沒有想像空間?在哪裡?

除了剛剛我們討論的,它的產品和市場有很大的空間以外,還有一點就是,2012-2017年期間,產品結構和銷售管道和銷售物件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很多人擔心會不會再發生2012年時的情況:大規模下滑,市場崩潰?

我覺得今時不同往日,2017年和2012年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第一、2012年的產品結構,90%或95%以上是普飛,2017年的產品結構已經很豐富了,抗風險能力加強。普飛目前占比是60%-70%左右。

第二、茅臺當年是1000家經銷商,現在是2500多家;當年的預收款50億不到,現在是190億;當年只有實體經濟,現在還有電商。

除了提價,我認為還可以在電商上發力,雖然目前在電商上沒有多少比例,但是產生相當大的利潤。電商比例10%,我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除了電商,還有一個國外市場,茅臺追趕的目標是世界酒類行業的龍頭老大,現在帝亞吉歐占世界的份額是20%-30%,茅臺未來一定會在這個地方發力。

隨著茅臺未來產量增加,未來將會更多地參與到國外和電商的競爭中。

所以茅臺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大的,大家的眼光可以放遠一點。

今日選稿:酒道

茅臺這幾年會有大幅度的增長,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定制酒和開發酒。我們認為2015年是茅臺的一個拐點、一個開始,就是基於對產品結構的分析和判斷。

茅臺價格區間、成長空間、市場空間巨大

注:原圖摘自苟先生《圖說茅臺》

這個圖是在2015年12月份畫的,資料不一定很準確,主要根據在市場上賣的產品得出的結論描繪了一個趨勢。

假如說800-900元是普飛,它對應的市場空間大概是300億,每一年的發貨量是確定好的。百斤裝的價格是238000元,當時賣了999套。

我們畫出這個曲線圖,表示從800元到238000元整個價格區間,市場空間特別大,可以開發n多種產品。

實線表示目前開發的一些產品賣的市場空間,曲線是表示未來的市場空間。

我認為:茅臺向上開發,它未來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巨大的,而目前茅臺的所有產品並沒有填滿這一空擋。這個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少,我也不清楚。

我認為800元對應300億的話,那1200-1500元這個區間至少應該有100-200億。

但實際上今年茅臺價格已經上升到1200元以上,在1300-1400元左右,那麼1200元以上的市場空間就應該在300億左右。

我們對整個茅臺的市場空間的判斷,可以根據這個圖展開想像。

不會重蹈2012年覆轍:產品結構極大豐富,抗風險能力提高;銷售管道和對象多元化,未來還將更多參與國外和電商的競爭

茅臺有沒有想像空間?在哪裡?

除了剛剛我們討論的,它的產品和市場有很大的空間以外,還有一點就是,2012-2017年期間,產品結構和銷售管道和銷售物件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很多人擔心會不會再發生2012年時的情況:大規模下滑,市場崩潰?

我覺得今時不同往日,2017年和2012年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第一、2012年的產品結構,90%或95%以上是普飛,2017年的產品結構已經很豐富了,抗風險能力加強。普飛目前占比是60%-70%左右。

第二、茅臺當年是1000家經銷商,現在是2500多家;當年的預收款50億不到,現在是190億;當年只有實體經濟,現在還有電商。

除了提價,我認為還可以在電商上發力,雖然目前在電商上沒有多少比例,但是產生相當大的利潤。電商比例10%,我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除了電商,還有一個國外市場,茅臺追趕的目標是世界酒類行業的龍頭老大,現在帝亞吉歐占世界的份額是20%-30%,茅臺未來一定會在這個地方發力。

隨著茅臺未來產量增加,未來將會更多地參與到國外和電商的競爭中。

所以茅臺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大的,大家的眼光可以放遠一點。

今日選稿: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