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蒙古歷史上的今天|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軍事工事遺址對外開放

1998年7月15日,由呼倫貝爾盟(現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市旅遊局開發的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軍事工事遺址對外開放。該遺址被自治區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和呼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海拉爾要塞,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17處軍事工事中最大的兩處之一(另一處為黑龍江省東寧要塞),1934年6月動工,1937年末竣工。

海拉爾城區西、北、東三面地形突起,北部的敖包山是市區的制高點。海拉爾要塞就是利用城市四周高地建立的5個抵抗樞紐部(陣地),

另有10個輔助陣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是以敖包山、北山陣地為主體,由地上與地下相連通的兩部分組成,地下工事距地面17米至19米,採取地下掘進式和開掘式建成。各抵抗樞紐部都有數個火力支撐點,

修築諸多鋼筋混凝土永備火力點、指揮所和觀察所及榴彈炮、山炮、步兵炮、迫擊炮發射陣地,還有鋼筋混凝土掩蔽部、鋼筋混凝土頂蓋工事和碉堡群。

北山陣地是海拉爾要塞地上地下工程最為複雜、規模最大、各種設施最全的環形防禦陣地,是整個軍事工事的指揮中心,當年日本關東軍第80混成旅團司令部就設在這裡。

如今,這裡已被開發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進攻海拉爾。日本關東軍憑藉軍事工事的設施進行頑抗,但終歸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於8月18日早6時舉起白旗,宣佈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