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天府文化論壇”在新區舉行,“天府文化”將使成都文化實現“領跑”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首次提出發展“創新創造、時尚優雅、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要讓天府文化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挖掘“天府文化”將成為成都建設文創中心的基礎。

2017“天府文化論壇”在新區舉行

天府文化歷史脈絡從何而來?在巴蜀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版圖上扮演何種角色?如何以紮根成都的天府文化叩響世界之門?近日,“一帶一路”走出去——2017“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秦皇假日酒店召開。作為首個以天府文化為主題的論壇,

天府文化論壇彙聚了國家層面和省內外的學術及文產企業精英,大家齊聚天府,共論文化,重點圍繞天府文化的歷史地位、人文價值和發展方向等課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著力點是推動天府文化的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將天府文化放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大背景中,這體現了四川的文化自覺。”主論壇峰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表示“,天府之國”與全球的“連線”愈顯常態化,在5月北京剛舉辦“一帶一路”峰會之後,成都率先回應,以開放、包容的時代文化內涵擁抱世界,這種把代表民族精神高度的文化傳播出去的能力,對於當代中國非常重要。

(柬埔寨吳哥窯·中國四川文化產業園《夢幻吳哥》簽署儀式資料圖)

論壇現場,代表天府文化走出去對接“一帶一路”的成都專案也一一亮相,柬埔寨吳哥窯·中國四川文化產業園《夢幻吳哥》、大型互動光影項目《都江堰·水夢光影》、建川博物館·文創街坊、成都436文創機構雕塑產業園等項目,

展現了成都文產企業方陣的佈局和實踐。

論壇同時發佈《天府文化論壇倡議》,認為天府文化是成都獨具的城市身份和價值體系,將代表成都組成世界文化發展版圖,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是歷史賦予成都的時代使命和偉大實踐。

據瞭解,近年來,四川文化產業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位於西部第一。

天府文化如何建,聽專家們怎麼說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吉狄馬加:

(攝影 王天志)

吉狄馬加是從四川走出去的彝族詩人,他肯定了近年來成都打造的“音樂之都”“非遺之都”等定位,又補充認為“成都應當建詩歌之都”。

這不僅是吉狄馬加身為詩人的個人情感,更是基於他對中國詩歌史和成都的深刻理解後,為兩者尋找的契合點。吉狄馬加告訴天府之聲記者,從唐宋算起,無數詩歌巨匠出生在四川或生活在四川,這樣的文化基因很難找到城市媲美。四川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基地之一,郭沫若的《女神》是現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此後,四川是與北京南北相望的詩歌重鎮。可以說,成都有著最好的詩歌基礎。

“詩歌正在重新回到公眾生活,這是給成都的發展機遇。”吉狄馬加表示,“成都國際詩歌季”如果能成為重要的國際詩歌品牌,將為天府文化在當代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說到天府文化的內涵,吉狄馬加最深的感觸是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作為一名少數民族詩人,吉狄馬加曾在成都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源泉。即使走出去工作生活,吉狄馬加仍然認為,“四川不排外、成都人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會給文化帶來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能力。”

四川文化產業商會會長

張建華:

“只有被消費的文化產品才是被接受的。”論壇上,四川文化產業商會會長張建華號召,要將天府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天府文化打造成IP賣到全世界,讓天府文化的人文內涵以產品為載體,鏈條化、規模化、社會化地傳播價值。

天府文化要賣什麼?張建華認為,天府文化應當是紮根歷史的,從歷史中吸取養分;也應當是擁抱現實的,注入與時俱進的發展動力。前者以金沙遺址、三星堆遺址為中心的古蜀文化,以都江堰為驕傲的水文化,以武侯祠為代表的三國文化;後者以比肩北上廣深的國家中心城市優勢地位,278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強勢進入,天府新區的國家級定位為代表。

如何包裝天府文化,使其成為文化產品進入消費市場?張建華表示,關鍵在於培育強大的文化產業。要把天府文化打造成中華文化體系中有特色的強勢IP,首先要創造一批高人氣的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綜藝節目等原創作品,直接表達“天府文化”的鮮明特徵。

同時,還要將那些由成都人創造、以成都為題材創作的各類已經具有強勢IP傾向的文化符號在“天府文化”的新版圖上聚合起來,打造共同的“天府文化”IP。張建華解釋,這樣的強勢IP既可以開發製造出一系列可供售賣的服務或產品,還可以以形象授權的方式衍生到更廣泛的領域,比如“天府”字型大小的主題公園、商業街區、遊藝場所等。

四川省文聯主席

鄭曉幸:

“在別的行業,成都追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跟跑,但文化產業成都可能借天府文化實現領跑。”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提出了成都文化產業彎道超車的觀點。他指出,去年成都文創產值2200億元,增加值640億元,潛力巨大,但還有空間尚待釋放。天府文化的提出使成都實現集合的效應,將給成都的文化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思路。

鄭曉幸表示,成都要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首先應當抓住文化消費試點的契機,擴大、釋放文化消費,尤其是高雅的文化消費,改善文化消費業態。從根源上來說,既要拿出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又要培養新的文化消費群體,不管是90後還是銀髮群體,這些曾經被市場忽視的消費者,其實最有可能釋放出消費潛力。

城市文化要發展,還要激發全社會的發展熱情。鄭曉幸鼓勵在場的上百家文化企業“,新文藝組織和群體是打造天府文化最具活力的生力軍,由市場甄選出的文藝形式和內容,將為天府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天府文化建設,要突破體制的慣性,讓東郊記憶這類優秀的產品模式複製下去,營造創新活力的發展環境。”

天府發佈記者 柯娟

為兩者尋找的契合點。吉狄馬加告訴天府之聲記者,從唐宋算起,無數詩歌巨匠出生在四川或生活在四川,這樣的文化基因很難找到城市媲美。四川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基地之一,郭沫若的《女神》是現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此後,四川是與北京南北相望的詩歌重鎮。可以說,成都有著最好的詩歌基礎。

“詩歌正在重新回到公眾生活,這是給成都的發展機遇。”吉狄馬加表示,“成都國際詩歌季”如果能成為重要的國際詩歌品牌,將為天府文化在當代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說到天府文化的內涵,吉狄馬加最深的感觸是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作為一名少數民族詩人,吉狄馬加曾在成都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源泉。即使走出去工作生活,吉狄馬加仍然認為,“四川不排外、成都人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會給文化帶來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能力。”

四川文化產業商會會長

張建華:

“只有被消費的文化產品才是被接受的。”論壇上,四川文化產業商會會長張建華號召,要將天府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天府文化打造成IP賣到全世界,讓天府文化的人文內涵以產品為載體,鏈條化、規模化、社會化地傳播價值。

天府文化要賣什麼?張建華認為,天府文化應當是紮根歷史的,從歷史中吸取養分;也應當是擁抱現實的,注入與時俱進的發展動力。前者以金沙遺址、三星堆遺址為中心的古蜀文化,以都江堰為驕傲的水文化,以武侯祠為代表的三國文化;後者以比肩北上廣深的國家中心城市優勢地位,278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強勢進入,天府新區的國家級定位為代表。

如何包裝天府文化,使其成為文化產品進入消費市場?張建華表示,關鍵在於培育強大的文化產業。要把天府文化打造成中華文化體系中有特色的強勢IP,首先要創造一批高人氣的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綜藝節目等原創作品,直接表達“天府文化”的鮮明特徵。

同時,還要將那些由成都人創造、以成都為題材創作的各類已經具有強勢IP傾向的文化符號在“天府文化”的新版圖上聚合起來,打造共同的“天府文化”IP。張建華解釋,這樣的強勢IP既可以開發製造出一系列可供售賣的服務或產品,還可以以形象授權的方式衍生到更廣泛的領域,比如“天府”字型大小的主題公園、商業街區、遊藝場所等。

四川省文聯主席

鄭曉幸:

“在別的行業,成都追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跟跑,但文化產業成都可能借天府文化實現領跑。”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提出了成都文化產業彎道超車的觀點。他指出,去年成都文創產值2200億元,增加值640億元,潛力巨大,但還有空間尚待釋放。天府文化的提出使成都實現集合的效應,將給成都的文化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思路。

鄭曉幸表示,成都要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首先應當抓住文化消費試點的契機,擴大、釋放文化消費,尤其是高雅的文化消費,改善文化消費業態。從根源上來說,既要拿出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又要培養新的文化消費群體,不管是90後還是銀髮群體,這些曾經被市場忽視的消費者,其實最有可能釋放出消費潛力。

城市文化要發展,還要激發全社會的發展熱情。鄭曉幸鼓勵在場的上百家文化企業“,新文藝組織和群體是打造天府文化最具活力的生力軍,由市場甄選出的文藝形式和內容,將為天府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天府文化建設,要突破體制的慣性,讓東郊記憶這類優秀的產品模式複製下去,營造創新活力的發展環境。”

天府發佈記者 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