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悅讀·回顧」感受愛,學習愛,傳遞愛——共讀《明日香,生日快樂》

【悅讀·回顧】

感受愛,學習愛,傳遞愛

——共讀《明日香,生日快樂》

一起悅讀 第321期

文/蘇 林

3月11日,我們再次請到了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楊子湘老師來我們做一次領讀,

這次她推薦的作品是一本頗具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小說《明日香,生日快樂》。

本期讀書會可謂賓朋滿座

書中的主人公明日香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她自卑、怯懦,哥哥從小成績優異,備受期待,她則從小生活在媽媽的忽視裡,她多麼希望能夠得到媽媽的關注和愛,

希望媽媽為她過生日,但是生日這天媽媽卻因為工作沒有回來,還對哥哥說“要是沒生明日香就好了”。這種毀滅性的打擊讓明日香失去了聲音,整天恍恍惚惚。明日香的變化引起了哥哥的注意,他開始在老師的幫助下決定幫妹妹找回自己。

共讀文本環節

共讀文本便是截取了開頭這令人揪心的一段。讀完之後讀友們有好奇,有感慨:為什麼媽媽不喜歡明日香?一個媽媽為什麼會不愛自己的女兒,連稍微愛一下都不可以呢?長期生活在國外的讀友張老師說,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感覺在中國我們的愛往往被附加了很多,在國外親子之間那種無條件的愛會更普遍。從事留守兒童法律問題的讀友彭老師則提出了愛的付出方式和社會環境對人的壓力。來參加讀書會的初一女孩劉非遲則提了一個和明日香一樣的問題:什麼樣的孩子才值得被愛呢?

來參加讀書會的兩個初一女孩

在楊老師介紹的背景資料中,本書作者青木和雄曾任小學校長、教育輔導員,並長年從事兒童心理諮詢的工作,這個故事中兄妹的原型便分別來自他諮詢室裡的真實案例。被過度忽視的妹妹和被過度關注的哥哥其實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好在作者安排了外公外婆這一對充滿包容和關愛的化身,

成為小兄妹二人的情感寄託。

楊老師在介紹背景資訊

然而故事一波三折,給予明日香無限的愛和力量的外公外婆也正是媽媽的心理問題之所以產生的根源,由於姨媽生下來便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外公外婆不得不忙於照顧姨媽,所以媽媽雖然從小優異好強卻也是一個生活在忽視裡渴望父母之愛的孩子,這樣的迴圈不得不令人唏噓。

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石恢老師(右)

為楊子湘老師(左)頒發“一起悅讀領讀人” 證書

其實,作為心理諮詢師,作者寫作這個故事觸及的話題和意欲解決的問題都是非常廣泛的,比如書中家庭問題裡的子女與父母之間、兄妹之間以及父親缺位,學校問題中的師生之間、校園欺淩和同伴關懷,此外,還隱隱觸及了一些日本的社會問題,引起了我們對教育制度方面的反思。也難怪這本書會在日本引起那麼大的反響,成為推薦學生閱讀,更讓大人也讀一讀的書。在中國,它也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可,在今年1月獲得了新閱讀研究所第三屆中國童書榜優秀童書,入選2016年度好童書100佳。

而書中的這些話題也無疑引起了在座讀友們的強烈共鳴,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愛與被愛似乎永遠也討論不完,很多讀友之間默契地談起了童年,訴說著彼此的感受,而作為今日的母親,對自己的子女也充滿了思考。

郭老師手中還拿著《父母需要長大》

是從一起悅讀的書架上找到的

讀友王老師說,我從小的環境很難聽到母親對我說“愛”,所以我當了母親就想讓女兒時時刻刻都知道我愛她,但是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是需要學習需要技巧的,我一直在想,我怎樣能給她足夠多的愛讓她可以去面對外面的風雨?讀友李老師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她認為,愛是讓孩子做自己。郭老師說,愛是讓孩子找回自我,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道學園的創始人趙聚老師也來到了本期讀書會,他從哲學的角度談到,所謂的“自我”其實首先意味著肯定自我的勇氣,明日香之前是一種生活在否定中的,所以缺乏這種勇氣。

本期讀書會有不少遠到而來的讀友

正像書中明日香的恢復一樣,鄉下的自然萬物給予她的博大和靜謐,外公外婆給予她的接納與關愛,終究讓明日香找回自己的聲音,更找回了做自己的勇氣,並且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他人,無疑,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遠道而來的王老師、張老師夫婦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具體的情況,但這本書作為一個小說卻揭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這已經足夠了。

在結語中,讀友朱老師的話甚是精彩:愛是一種傳遞,從家庭傳遞到社會,一傳十,十傳百,才能讓愛彌漫開來。謝謝楊子湘老師的推薦,讓我們在學習愛的路上更多了一份細心。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這樣的迴圈不得不令人唏噓。

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石恢老師(右)

為楊子湘老師(左)頒發“一起悅讀領讀人” 證書

其實,作為心理諮詢師,作者寫作這個故事觸及的話題和意欲解決的問題都是非常廣泛的,比如書中家庭問題裡的子女與父母之間、兄妹之間以及父親缺位,學校問題中的師生之間、校園欺淩和同伴關懷,此外,還隱隱觸及了一些日本的社會問題,引起了我們對教育制度方面的反思。也難怪這本書會在日本引起那麼大的反響,成為推薦學生閱讀,更讓大人也讀一讀的書。在中國,它也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可,在今年1月獲得了新閱讀研究所第三屆中國童書榜優秀童書,入選2016年度好童書100佳。

而書中的這些話題也無疑引起了在座讀友們的強烈共鳴,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愛與被愛似乎永遠也討論不完,很多讀友之間默契地談起了童年,訴說著彼此的感受,而作為今日的母親,對自己的子女也充滿了思考。

郭老師手中還拿著《父母需要長大》

是從一起悅讀的書架上找到的

讀友王老師說,我從小的環境很難聽到母親對我說“愛”,所以我當了母親就想讓女兒時時刻刻都知道我愛她,但是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是需要學習需要技巧的,我一直在想,我怎樣能給她足夠多的愛讓她可以去面對外面的風雨?讀友李老師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她認為,愛是讓孩子做自己。郭老師說,愛是讓孩子找回自我,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道學園的創始人趙聚老師也來到了本期讀書會,他從哲學的角度談到,所謂的“自我”其實首先意味著肯定自我的勇氣,明日香之前是一種生活在否定中的,所以缺乏這種勇氣。

本期讀書會有不少遠到而來的讀友

正像書中明日香的恢復一樣,鄉下的自然萬物給予她的博大和靜謐,外公外婆給予她的接納與關愛,終究讓明日香找回自己的聲音,更找回了做自己的勇氣,並且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他人,無疑,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遠道而來的王老師、張老師夫婦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具體的情況,但這本書作為一個小說卻揭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這已經足夠了。

在結語中,讀友朱老師的話甚是精彩:愛是一種傳遞,從家庭傳遞到社會,一傳十,十傳百,才能讓愛彌漫開來。謝謝楊子湘老師的推薦,讓我們在學習愛的路上更多了一份細心。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