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紀念館牽頭為百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拍攝影像資料!保護歷史記憶刻不容緩!

他們,

是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見證者。

80年前,

他們親眼目睹了古城南京的慘痛遭遇。

他們是活著的時間證人。

去年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還有124位,

截至目前,僅剩下100位。

搶救性保護記憶,

刻不容緩!

日前,紀念館牽頭,組織南京城市攝影隊10位資深攝影師,分成10個小組,拍攝100位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

攝影師們冒著高溫酷暑,前往老人們家中,定格珍貴影像的同時,也再一次傾聽老人們講述80年前的親眼所見,再一次觸摸慘痛的南京大屠殺歷史……

1

倖存者是活著的歷史書

這位老人名叫仇秀英,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之一。她1930年4月5日出生。1937年,日軍侵佔南京時,

她年僅7歲。

昨天上午,紀念館工作人員和南京城市攝影隊孫晨老師一同,來到仇秀英老人家裡。老人回憶說,南京大屠殺發生那年,她家住在南京下關宋家埂。“當時家裡有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家裡做點小生意,賣香煙等。”

仇秀英回憶說,當年她的二姐嫁給了一名鐵路工人,

在日軍侵佔南京前撤離了。她和爸爸、媽媽、哥哥,還有鄰居一位無兒無女的王傻子一起,躲進二姐家留下的地窖裡。“那是一個冬天,地窖門口放了稻草。我媽媽和哥哥出地窖給我們做飯,就在返回地窖路上,遇到日本兵。日本兵就對著媽媽的胸膛開了一槍,哥哥也被子彈擦到受了傷。日本兵還在地窖門口把稻草點燃。我們差點在地窖裡被熏死。後來還是爸爸和王傻子拼命扒地窖門,
才把大家救出來……”

然而,仇秀英的母親永遠離開了大家。後來,仇秀英逃到難民區,靠每天一碗稀飯2個饅頭活了下來。

仇秀英一生育有兩兒一女。現在和小兒子一同生活。她說,自己曾去過日本,控訴過日軍侵華罪行。“我告訴他們,我母親是怎麼死的。當年南京中山碼頭、燕子磯一帶,河裡的水都是通紅的。我看到就哭。”

仇秀英老人前往日本控訴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時拍的照片

日本友人松岡環(後排)曾多次看望仇秀英(前排右)老人

儘管後來,有日本友人陸續來家裡看望,甚至給她跪下請求原諒。日本友人松岡環一進家門就喊她:“媽媽,你好!”但是,仇秀英說,她一方面接受日本人的道歉,一方面如果有機會,她還是要去日本,繼續控訴,“南京大屠殺死了那麼多中國人,太慘了!”

孫晨為仇秀英老人拍了影像。

上面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名叫蔣淑萍,也是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她1923年12月13日出生。老人的兒子們說,三個月前,老人生活能自理,思維清晰。“今年4月23日突然就得了腦梗,媽媽就不能說話了。”

昨天下午,紀念館工作人員和南京城市攝影隊的丁亮一同,來到老人目前所在的石頭城一家護理院看望她,為她拍影像。

南京城市攝影隊丁亮為蔣淑萍老人拍照。

老人的兒子們說,他們的母親曾多次告訴他們,南京大屠殺發生那年,他們家住南京江蘇路。“那時蔣家有個大宅子。日軍轟炸時,我媽親眼看到一枚炸彈在山西路3路汽車站炸了,當時有個中國人的腿被炸得掛到樹上,腸子都出來了。還有一個炸彈炸到老宅附近的池塘裡。”

蔣家舉家逃難到江北。“媽媽曾告訴我們,那時候她有兩個哥哥,也就是我們的舅舅,被日本兵抓去當挑夫。挑完東西,日本兵叫他們到橋那邊去。那時快天黑了,幸好有人跑回來說,不能去橋那邊,去了就被殺光了。我舅舅他們就趁著天黑逃跑了。我媽媽在逃跑時,躲在一戶農民家倉房的糧屯子裡。大家在電視上看到日本兵到了農民家,就用刺刀到處刺到處燒殺搶奪,我媽媽說她看到的場景就是那樣的。日本人翻完東西又到糧屯子裡看有沒有人。他們點了根火柴,就快靠近我媽時,火柴滅了。如果火柴再亮一會,我媽就被發現了……“

蔣淑萍逃過一劫,活了下來。她後來讀了大專,在南京馬台街小學做老師。她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中學歷較高的一位。兒子們說,她在生病前,喜歡畫國畫,還多次參加國畫展。生病後,兒女只得將她送到位於石頭城的護理院。

昨天傍晚,攝製組一行又來到南京康怡花園社區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史桂芳老人家。老人1924年出生,今年已經93歲高齡。她獨自生活,還能自己出門買菜做飯。回憶往事時,老人思維還很清晰。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史桂芳老人

2

拍下珍貴影像資料 警醒後人

攝影師丁亮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蔡麗華老人拍影像

攝影師和倖存者夏淑琴老人在一起

拍攝倖存者影像的南京城市攝影隊,早在南京舉辦青奧會期間,就曾留下了大量珍貴影像資料。並製作完成畫冊《致青春》。攝影隊裡聚集了一批南京攝影愛好者。他們曾用手中相機記錄過國家公祭日、南京馬拉松、世界輪滑錦標賽等大型活動。

南京城市攝影隊曾為青奧會留下精彩影像資料

這兩天,攝影隊的工作人員還將陸續奔赴江甯湯山、棲霞、句容,甚至宿遷拍攝倖存者的影像資料。

在南京的酷暑天,背著沉重相機包、三腳架,自帶補光設備,還有黑白背景布,從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家,輾轉到另一位倖存者的家,攝影師們付出很多,但他們都說,“這活幹得值!”

“有這樣的機會是幸運的。能聆聽倖存者的口述歷史,對這段歷史,我會有新的認識。”攝影師孫晨說。

另一位攝影師丁亮認為,這是一種情懷。“有愛心、致力為南京留下影像,這是我們這支隊伍創建的初衷。當初紀念館牽頭佈置任務時,很多攝影師都報名。最後只有10個名額,有的落選的攝影師,甘願做助手。”

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100人。“時間不停流逝,記憶可以保存。拍攝登記在冊的100位元倖存者的影像很有意義。酷暑天氣,也感謝城市攝影隊的攝影老師的付出!”

銘記歷史,

砥礪前行!

“紫金草工作室”出品

點擊標題,查閱往期文章

仇秀英老人前往日本控訴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時拍的照片

日本友人松岡環(後排)曾多次看望仇秀英(前排右)老人

儘管後來,有日本友人陸續來家裡看望,甚至給她跪下請求原諒。日本友人松岡環一進家門就喊她:“媽媽,你好!”但是,仇秀英說,她一方面接受日本人的道歉,一方面如果有機會,她還是要去日本,繼續控訴,“南京大屠殺死了那麼多中國人,太慘了!”

孫晨為仇秀英老人拍了影像。

上面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名叫蔣淑萍,也是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她1923年12月13日出生。老人的兒子們說,三個月前,老人生活能自理,思維清晰。“今年4月23日突然就得了腦梗,媽媽就不能說話了。”

昨天下午,紀念館工作人員和南京城市攝影隊的丁亮一同,來到老人目前所在的石頭城一家護理院看望她,為她拍影像。

南京城市攝影隊丁亮為蔣淑萍老人拍照。

老人的兒子們說,他們的母親曾多次告訴他們,南京大屠殺發生那年,他們家住南京江蘇路。“那時蔣家有個大宅子。日軍轟炸時,我媽親眼看到一枚炸彈在山西路3路汽車站炸了,當時有個中國人的腿被炸得掛到樹上,腸子都出來了。還有一個炸彈炸到老宅附近的池塘裡。”

蔣家舉家逃難到江北。“媽媽曾告訴我們,那時候她有兩個哥哥,也就是我們的舅舅,被日本兵抓去當挑夫。挑完東西,日本兵叫他們到橋那邊去。那時快天黑了,幸好有人跑回來說,不能去橋那邊,去了就被殺光了。我舅舅他們就趁著天黑逃跑了。我媽媽在逃跑時,躲在一戶農民家倉房的糧屯子裡。大家在電視上看到日本兵到了農民家,就用刺刀到處刺到處燒殺搶奪,我媽媽說她看到的場景就是那樣的。日本人翻完東西又到糧屯子裡看有沒有人。他們點了根火柴,就快靠近我媽時,火柴滅了。如果火柴再亮一會,我媽就被發現了……“

蔣淑萍逃過一劫,活了下來。她後來讀了大專,在南京馬台街小學做老師。她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中學歷較高的一位。兒子們說,她在生病前,喜歡畫國畫,還多次參加國畫展。生病後,兒女只得將她送到位於石頭城的護理院。

昨天傍晚,攝製組一行又來到南京康怡花園社區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史桂芳老人家。老人1924年出生,今年已經93歲高齡。她獨自生活,還能自己出門買菜做飯。回憶往事時,老人思維還很清晰。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史桂芳老人

2

拍下珍貴影像資料 警醒後人

攝影師丁亮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蔡麗華老人拍影像

攝影師和倖存者夏淑琴老人在一起

拍攝倖存者影像的南京城市攝影隊,早在南京舉辦青奧會期間,就曾留下了大量珍貴影像資料。並製作完成畫冊《致青春》。攝影隊裡聚集了一批南京攝影愛好者。他們曾用手中相機記錄過國家公祭日、南京馬拉松、世界輪滑錦標賽等大型活動。

南京城市攝影隊曾為青奧會留下精彩影像資料

這兩天,攝影隊的工作人員還將陸續奔赴江甯湯山、棲霞、句容,甚至宿遷拍攝倖存者的影像資料。

在南京的酷暑天,背著沉重相機包、三腳架,自帶補光設備,還有黑白背景布,從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家,輾轉到另一位倖存者的家,攝影師們付出很多,但他們都說,“這活幹得值!”

“有這樣的機會是幸運的。能聆聽倖存者的口述歷史,對這段歷史,我會有新的認識。”攝影師孫晨說。

另一位攝影師丁亮認為,這是一種情懷。“有愛心、致力為南京留下影像,這是我們這支隊伍創建的初衷。當初紀念館牽頭佈置任務時,很多攝影師都報名。最後只有10個名額,有的落選的攝影師,甘願做助手。”

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100人。“時間不停流逝,記憶可以保存。拍攝登記在冊的100位元倖存者的影像很有意義。酷暑天氣,也感謝城市攝影隊的攝影老師的付出!”

銘記歷史,

砥礪前行!

“紫金草工作室”出品

點擊標題,查閱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