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搞加工:優勢農產品如何“72變”?

昨天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改革經驗交流暨工作推進會強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優、綠、特、強、新”五字上下功夫。“強”字從何著力?王東明書記指出,要 “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 。

近幾年來,我省加強原產地初加工、精加工,一批特色產品走向市場。但是全省農產品加工率僅為49%,低於全國65%的平均水準。如何把“短板”變“強項” ?來看記者調查。

我們調查的第一站來到了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的中藥材基地。還有四個月,這裡將會出產120噸的優質川丹參,

而且大部分早早就被外地的藥材經銷商預定了。

種出來的中藥材不愁市場,這是好的一面。問題是,在藥材的整個生產鏈條上,種植賺的錢是最少的。當地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個賬並不難算——基地每畝大約有4000元的收益,

而賣到外地去加工包裝一下,價格就會翻好幾倍。

烘乾一下,切個片,利潤就像坐火箭。更不用說搞複方丹參片這樣的藥品,利潤還會更高。這讓辛苦了大半年才種出藥材的藥農們有些眼紅,也有些羡慕。在巴中,能買到的複方丹參片幾乎全部都是周邊藥廠返銷回來的,

怎麼扭轉這種局面?引進加工企業是一個思路,為此,當地專門設立了新的職能部門——巴藥局。

在巴藥局的穿針引線下,本月,一家歷時兩年建設的製藥廠將在巴中投產,未來可以消化300噸以上本地藥材。

巴中在發展中醫藥產業時遇到的困難和做出的努力,對全省中醫藥產業發展很有借鑒意義。我省歷來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全川中藥資源有5000餘種,中草藥品種約占全國的75%。然而,資源優勢並不完全等同於產業優勢,目前全省雖有不少中成藥企業,但並沒有像雲南白藥、天津天士利等類似的大型龍頭企業。

大部分中藥材基地沒有原產地初加工配套企業。到2020年,我省要基本建成中醫藥強省,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離開巴中,我們的調查腳步一路向南,來到了宜賓川茶集團的科技園,一片茶葉,還能做出什麼文章呢?

除了各式各樣的茶葉,在科技園內,茶葉餅乾,超微茶粉同樣引起大家的興趣。目前,日本的抹茶食品佔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是短期內不可撼動的“巨無霸”。川茶集團要分一杯羹,還能在加工上玩出什麼新花樣呢?在距離展廳二十公里外的川茶餅乾加工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不停改進配方。

就是這麼一個小變化,就讓這個茶點的銷量提升了數倍,而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川茶集團產品加工方向主動迎合市場的思維轉變。諸如,清熱解毒的金菊綠茶、美容養顏的洛神紅茶、 生津提神的瑪咖黑茶,在川茶的眼中,都有可能成為來帶巨大效益的“黑馬”。

川茶集團的探索對我省下一步加強茶葉產業精深加工有很好的借鑒意義。資料顯示,2016年,我省茶園面積達到495萬畝,實現茶葉綜合產值550億元。但茶葉綜合利用價值僅為40%左右,剩下的部分原料完全可以通過精神加工提取茶多酚、茶色素等生化產品。而除了加工產品,一片小小的茶葉還能加出什麼東西呢?川茶集體的思路是,進一步整合一二三產業,依託茶葉加出更多的產業形態——目前,川茶集團組建了“川茶學院”,和多個職業技術學院探索“茶教結合”;而在茶文化觀光上,上半年已經接待遊客達到了3萬6千餘人。這對於下一步我省茶葉產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同樣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而從巴中和宜賓的情況來看,農產品加工要真正做大做強,就必須當好田間到市場的“紐帶”,一面為農產品注入新價值,一面在市場需求裡尋找新機遇,有價有市才能良性迴圈,而加工也不應簡單停留在推出產品,更要努力加出更多產業形態,通過優勢農產品“72變”,既漲身價,又強產業。

《四川觀察》編輯 紀元

除了各式各樣的茶葉,在科技園內,茶葉餅乾,超微茶粉同樣引起大家的興趣。目前,日本的抹茶食品佔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是短期內不可撼動的“巨無霸”。川茶集團要分一杯羹,還能在加工上玩出什麼新花樣呢?在距離展廳二十公里外的川茶餅乾加工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不停改進配方。

就是這麼一個小變化,就讓這個茶點的銷量提升了數倍,而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川茶集團產品加工方向主動迎合市場的思維轉變。諸如,清熱解毒的金菊綠茶、美容養顏的洛神紅茶、 生津提神的瑪咖黑茶,在川茶的眼中,都有可能成為來帶巨大效益的“黑馬”。

川茶集團的探索對我省下一步加強茶葉產業精深加工有很好的借鑒意義。資料顯示,2016年,我省茶園面積達到495萬畝,實現茶葉綜合產值550億元。但茶葉綜合利用價值僅為40%左右,剩下的部分原料完全可以通過精神加工提取茶多酚、茶色素等生化產品。而除了加工產品,一片小小的茶葉還能加出什麼東西呢?川茶集體的思路是,進一步整合一二三產業,依託茶葉加出更多的產業形態——目前,川茶集團組建了“川茶學院”,和多個職業技術學院探索“茶教結合”;而在茶文化觀光上,上半年已經接待遊客達到了3萬6千餘人。這對於下一步我省茶葉產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同樣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而從巴中和宜賓的情況來看,農產品加工要真正做大做強,就必須當好田間到市場的“紐帶”,一面為農產品注入新價值,一面在市場需求裡尋找新機遇,有價有市才能良性迴圈,而加工也不應簡單停留在推出產品,更要努力加出更多產業形態,通過優勢農產品“72變”,既漲身價,又強產業。

《四川觀察》編輯 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