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家社區社會工作站落戶造紙社區

21日上午,在東風區造紙社區會議室內,一場生動的“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的培訓活動吸引了很多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黑龍江省大眾社工中心理事長傅海濤圍繞“我是誰、為了誰、這是誰的社區”為主題,

以簡單、幽默的方式為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講解。

10點30分,“造紙社區社會工作站”正式掛牌成立,它也是我市首家社區社會工作站。

居民們說:“起初我們並不瞭解社工,還以為是向我們推銷產品的呢,熟悉之後才知道社工是專門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的。”

“希望社工越來越多,能夠真正瞭解我們的需要。”

社工與社區居民交流談心。

去年8月,黑龍江省大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正式入駐東風區造紙社區,派遣三名專業社工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年輕社工們經常在社區裡開展各種活動,居民們也由開始的戒備到漸漸向他們敞開了心扉。

今年23歲的社工小郭畢業于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社工專業,

並做了4年社工。她接觸最多的就是社區裡的老人。

68歲的劉大爺前幾年得了腦出血,好忘事,也總喜歡和人說以前的事,卻沒人能耐下性子陪他聊天。通過與社工的幾次交流,劉大爺心情好多了。

通過走訪調查小郭發現,像劉大爺這種情況的老人在社區還有很多,這些老人都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於是,社工與社區工作人員打破了固有活動的模式,開展“社區老人講故事”、“我最喜歡的老照片”等活動,

給老人們講述自己故事的機會。

在活動中,一位社區老人拿著糧票,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糧票的“前世今生”。通過講述,老人們的心扉打開了,他們找到了傾訴對象,精神頭也足了。

新年期間,社區社會工作站還開展了“老人心願”收集活動,老人們把自己的各種心願做成賀卡,與社工一起分享。社工們也根據老人的心願“對症下藥”。一些老人脾氣不好,遇到一點小事就愛發脾氣,

社工們就與老人以分享小故事的形式,開導他們遇到事情心態要平和……截至目前,社工們共為10位社區老人進行了單獨的心理輔導,組織了20多次集體活動。

“這樣的自護課既生動又精彩,我們太喜歡了。”10歲的李想小朋友告訴記者。

針對7到10歲孩子假期看管與自護的問題,社工服務中心開展了“自護模擬”實踐課,把課堂搬到了社區,通過我是小司機、紅綠燈標識、觸電溺水、火災逃生等模擬實踐,

讓孩子們瞭解到自護安全的重要性。 採訪中,造紙社區党工委書記吳英卓表示,建立服務站後,造紙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建立社區的社工人才隊伍,引進專業的社會組織,從事專門的社會工作事業,開展社會救助、社區建設、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老年人服務、婦女社會工作、康復服務等領域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