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只有敬重別人才能贏得尊重

劉彩華給老人餵食猻猴桃。

晨報融媒體記者 王曉丹 攝影報導

常有人說,要想讓自己快樂,就多跟70歲以上的老人和7歲以下的孩子在一起,因為他們活得簡單……這樣說來,今年53歲的劉彩華是個幸運的人,幹了8年護理員的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平均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料理他們的生活起居,儘量讓他們“很簡單的要求”得到滿足。

語氣 最能表明態度

2月的一天早晨,記者來到位於我市橋北的一家老年養護中心,當天剛來上班的和前一晚值班的護理員正在交接。

“你直接上四樓,找劉彩華大姐,想體驗我們這行,你跟著她就行!”按照院長的指引,記者逕自上了四樓。

四樓靠近東側的3個房間,就是劉彩華的“職責範圍”。在一個房間內,一名穿著粉色工服的護理員正在將一位坐累了倒在一邊的老人扶正躺平。“你是劉彩華大姐嗎?”見她把老人安置好,記者才試探詢問。“我是,院長跟我說了有記者要來!”眼前的劉彩華梳著整潔的短髮,

乾淨利索,說話帶著暖意。

劉彩華負責3個房間,每個房間住著三位老人,都是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就說你剛才看到的那位老人吧,以她的體力根本就坐不住,但是她還總想坐一會兒,我就得勤觀察,發現她累了趕緊幫她躺下!”劉彩華說,當護理員照顧老人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耐心,別看他們有的人連話都說不出來,但心裡明白著呢,“對他們說的好賴話,

他們一聽就明白。”

記者發現,劉彩華跟老人們說話時既輕聲細語,又讓人不覺得生分,在劉彩華看來,老人們特別容易滿足,只要你態度好,他們就願意接受你,這個態度就體現在跟老人們說話的語氣上,言由心生,只有以一顆尊重、敬重老人的心,才能言語和氣。

椅子 就是晚上休息的“床”

上午9點,是老人們的“水果時間”,有的老人可以自己吃,有的就得一口一口地喂。

吃水果之前,一位老人表示要先喝水,劉彩華就一隻手扶著她的頭,一隻手擎著吸管杯喂。“我得幫她拿著水杯,她自己根本拿不動”。隨後,劉彩華剝開一個獼猴桃,讓老人依偎著自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給老人……“劉姐,你扶著老人,我來喂她!”聽到記者的請求,劉彩華說,那得先問問老人願不願意。還好,老人未置可否。記者接過勺子和獼猴桃,挖了一小塊送到老人嘴邊,她竟然配合地張開嘴,
但是,就只這一口之後,老人便示意記者還是讓劉彩華來喂她。劉彩華說:“這是我在這,她才讓你喂一口,要是我不在,除了她家屬,誰喂都不吃!”

在劉彩華負責的三個房間門外,有一把椅子,“值夜班的時候,我們就靠椅子上睡,但睡不著,哪個老人一有動靜,就得趕緊過去看看。”劉彩華說,為了方便掌握老人全天的情況,更好地照顧老人,護理員們都是幹一天一宿,然後休一天一宿,如果黑白班都換人,不僅交接班頻繁,也不利於掌握老人的情況。總換人,老人也不習慣。

儘管有專家曾說過,即使是護理員,最好也能實行三班倒,實行8小時工作制,要不然時間長了,護理員可能也會受不了……但這樣一來,老人接受起來肯定要麻煩一些,劉彩華半開玩笑地說:“總不能讓老人睡一覺醒了,發現換人了,再睡一覺醒了,又換人了!”為了顧及老人的習慣和感受,護理員也只能做出這樣的“犧牲”了。

喂完水果,劉彩華給記者介紹起每位元老人的情況:“看,窗臺上的花都是這位老人養的,別看她嘴裡一顆牙都沒有,連醬牛肉都能嚼爛;還有這位老人,她就喜歡把單子都鋪在床上,哪塊單子幹什麼用的她自己都有分配,誰動了也不行……”每位老人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劉彩華都了然於心,所謂幹一行、愛一行、琢磨一行,也就是這樣吧!

然後休一天一宿,如果黑白班都換人,不僅交接班頻繁,也不利於掌握老人的情況。總換人,老人也不習慣。

儘管有專家曾說過,即使是護理員,最好也能實行三班倒,實行8小時工作制,要不然時間長了,護理員可能也會受不了……但這樣一來,老人接受起來肯定要麻煩一些,劉彩華半開玩笑地說:“總不能讓老人睡一覺醒了,發現換人了,再睡一覺醒了,又換人了!”為了顧及老人的習慣和感受,護理員也只能做出這樣的“犧牲”了。

喂完水果,劉彩華給記者介紹起每位元老人的情況:“看,窗臺上的花都是這位老人養的,別看她嘴裡一顆牙都沒有,連醬牛肉都能嚼爛;還有這位老人,她就喜歡把單子都鋪在床上,哪塊單子幹什麼用的她自己都有分配,誰動了也不行……”每位老人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劉彩華都了然於心,所謂幹一行、愛一行、琢磨一行,也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