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典型性北歐一又四分之一國14天(1)

特別長的開場白:

關於北歐,你有什麼念想?Skam的甜?Ikea的簡?Nokia的迷?B&O的貴?反正我去之前屬於——一無所知,

除了知道北歐四國天生會四種語言,簡直把我碾壓在砧板上!啊!我也就只會普通話、上海話、廣東話以及英國話(什麼鬼?)

關於簽證:

http://www.vfsglobal.cn/finland/china/Schengen_Visas.html

唯一要注意的是,保險一定要買“鑽石計畫”,也就是最貴的那檔,申根簽的規定

芬蘭四國簽證其實是在一層樓的,同時也就是英簽的同一幢樓,你可以選擇網上預約也可以直接過去,因為去北歐的人不多,

所以當場去排隊也不會太久。

境外機票:

https://www.finnair.com/cn/cn/

北歐境內機票:

https://www.norwegian.com/en/

隆重推薦,有非常便宜的機票,比如我們飛Copenhagan往返才900不到,是的軟妹子,但需要注意托運行李費用是要另外買的。

芬蘭境內火車:

https://www.vr.fi/cs/vr/en/frontpage

芬蘭境內大巴:

https://www.matkahuolto.fi/en/

http://www.onnibus.com/en/index.htm

基本上能靠這個走全境,兩個網站覆蓋的城市路線及價格有較大差異

芬蘭介紹:

http://www.visitfinland.com/

VFChina

http://weibo.com/ourfinland

芬蘭旅遊推廣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isitfinland/

Levi滑雪場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LeviSkiResort/

當然還有TripAdvisor和Google Map

很顯然我是被一個北極光的帖子“騙”去芬蘭的,所以說軟廣告什麼的“害人”啊。

整個14天旅程最遺憾的莫過於在北邊的城市呆了4晚,都沒有遇見極光,看來註定是要去下次。當然如果不是Inari的住宿訂滿了,還不能自駕,可能還能多留兩天(當然如果知道自己有16天假的話!!!),最後割捨了Inari而選擇飛去對面的Copenhagan呆了兩天(其實也不錯呢)。

回上海清算的時候,基友說了句“旅遊好貴啊”,我說“喂,我們住豪宅吃米其林呆了半個月,你還想怎樣?”與其說旅行是發現驚喜,

不如說旅行是留下遺憾,是的,比如這次就留下了遺憾,讓人生變得圓滿的遺憾,因為遺憾,讓人有了希冀完美的動力。

每個人對於旅行的目的和定義都不同,我是個標準的不愛“窮”遊的,嗯,雖然我上的是窮遊網,住的比在家好(因為我家真的超級小),吃的比家多,一直是我的原則,到景點拍照走人不是我的風格,睡到自然醒有目的無方向的亂逛才是我所愛(除非要趕早班車)。

所以,攻略是出發前一天才做完的,我會到處亂說嗎!

先說說為什麼會選擇這幾個城市:

Helsinki,自然不用說,傳說中的設計之都;

Levi,芬蘭最受歡迎的滑雪度假村Levi Resort,歐洲大型滑雪比賽選擇的場所;

(從Helsinki去Lapland地區推薦飛機,因為長途車要坐14個小時,那就相當於一天沒有了,當然時間多的話,可以一個個城市玩過去,比如從Helsinki到Levi飛機只要1個多小時先飛到Kittila,然後有8歐的Shuttle Bus到Levi Resort,我們是坐到Spa Hotel下走到Apartment10分鐘,

主要是雪地拖箱子太艱難了,巴士也就20分鐘左右的路,雪地還帶轉完的地司機開的非常6,令我這個拿完駕照幾乎沒上過車的人肅然起敬)

Rovaniemi,Lapland的首府,舉個例子,如果lapland是黑龍江省,那麼她就相當於哈爾濱;

Turku,嗯,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了這裡,可能是因為看到是芬蘭舊都吧;

Copenhagen,內心默默表示是彩虹之都所以我才選擇去,會不會被基友打死??

險:

本次旅行最可怕的莫過於差點丟了護照、所有信用卡和幾乎80%的現金,嗯,是的,還是在第一天。熟悉我的人一定打死也不相信,我會幹出這種事情(內心斜眼望向基友,兄貴,你當時在幹什麼?)但是!但是!他就發生了,當然,丟東西這種主要責任在自己……也怪不得別人。

是的,就是在下面這個劇院的門口,旁邊就是HAM藝術博物館(後來特地去的時候關門,10000點傷害啊,不過如果是草間彌生展的話,錯過也就算了,畢竟我輕度密集恐懼)

當時訂的酒店Check In在斜對面"Helen"的大樓,但根據文字指示完全找不找北,畢竟芬蘭還是以芬蘭語為主,英語為輔,倒不是他們英語不好,而是有些地址或者大樓寫了英語當地人未必知道是哪裡,正是在我打電話確認的時候,夾著的包掉在了地上,因為急著找check in的地方,所以完完全全沒有留意,正要過馬路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手裡少了樣東西,要知道兩張信用卡(也是唯一的兩張),備用的手機,美金、英鎊和80%的歐元現金都在包裡,最重要的是——護照!當時我都懵了,內心戲簡直可以拍一部電影,想起當時200米處坐著一個流浪漢,會不會被流浪漢撿去,撿去了萬一不肯還怎麼辦,在這地兒巡了幾圈(不是小妖巡山那滋潤勁兒啊,而是小妖丟了寶葫蘆那勁兒),地上空無一物,腦子裡第一反應找大使館,辦護照,然後買張機票回去算了,只能對不起基友了,丟了這麼多東西,我怎麼還有心情玩??轉念一想,會不會有人交到了裡面影院的失物招領處(如果有的話),於是朝電影院裡一望,巧了!正好看到一對年輕情侶手裡拿著我的那個包,正在拿出我的酒店訂單準備打電話,我扔下旅行箱,就沖了進去,想是臉上的表情太真實了,小情侶完全沒有和我核對資訊,就把包還給了我,我一把就把妹子抱住了!直說You are my angel,小哥特別搞笑,指著女友說“She is”。社交障礙的我,其實當時很想留Facebook,但……社交障礙嘛……你懂的,不好意思開口。

自此之後,我對芬蘭的安全係數信任度100%!當然,包也看緊了,沒事不拿手裡,放背包裡,也在此提醒大家,這樣的幸運我恐怕也是遇不到第二次了。

而基友一直以“白日夢”狀態表示,既然我如此幸運那應該買張彩票,萬一中了呢?

嗯,最後一天我們還進去看了場電影以紀念我差點失去的“半條命”,看到T2海報的我,一臉興奮,可惜2月17日才上!影院和HAM是通的,二樓還有透明走廊。影院裡的所有小食都是自助型的,北歐一大特點——自助,人少嘛。

糗:

一糗,在Turku的時候,為了拍這張畫,基友摔了重重一跤,據說把自己的腰子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幾度想要撿回自己的腰子被我阻止(並沒有)

而Helsinki的 Vantaa Airport我們去了5次(因為去Levi和Copenhagen都是坐飛機),從Copenhagen回來的時候,我們只顧著跟著Reclaim Baggage的指示燈走卻忽略了看航班,結果我們的行李在T2,我們卻從T1出去到了Arrival大廳,於是累積了寶貴的,要是你出來了,你的行李卻還在裡面怎麼辦的經驗。

首先,你去到達接人的門口的旁邊,有一堆按鈕,按鈕上寫著各大航空公司的名字,嗯,找到你的那家,然後長按那個red button,記住長按,因為我的基友按了一下之後——什麼都沒有發生,我手賤長按了一下,通了,然後對方會問你什麼航空公司的,什麼航班,從哪裡出發的,然後會告訴你,是在這個門口還是去另一個門口再重複以上動作。然後就是——等待——等待——等待,在我們等待的過程中,芬蘭航空的以為空嫂,拿著一個香氣四溢的Pizza優雅的從我們身邊走過,看了一眼我們的票,說,哦,不是芬蘭航空的,你們再等等。最後來了一個和藹的阿姨,安慰我們——你們不是第一個哦,這事兒經常發生哦,開門讓我們快速進去打開第二扇神奇的門,阿姨特別提醒“這扇門你們自己打開哦,我不幫你們了哦”,然後——嘭——我們的行李帶就到了。

這無比長的電梯,之前最長的恐怕是香港的半山電梯了,基友表示,可以脫完外套疊好,換個姿勢,嗯,是的麼錯,的確可以。

"

"You almost go to jail"

這可不是臺詞,這是真的在芬蘭發生的對話!我們糗到什麼程度?要從我們上芬蘭堡說起:先說芬蘭堡 Suomenlinna(芬蘭語∶Suomenlinna,瑞典語∶Sveaborg)作為芬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市政廳旁邊的碼頭坐船大概十幾分鐘便能抵達,每天輪渡的時間表可以在碼頭和Google上查詢到。

芬蘭堡有趣的地方在於,他是由瑞典人發起建造,卻有著強烈的俄羅斯味道,是“活著”的軍事要塞,島雖然不大全部走完也只需要半天,所以被我戲稱為“芬蘭鼓浪嶼”,但從Helsinki上Suomenlinna你會發現你仿佛置身於另一個國家一般。

我們從島上的軍事博物館出門後想去找玩具博物館,於是從旁邊一條猜測是捷徑的地方打算抄個近路什麼的,走著走著就到了一個我半人高看起來像是建設工地般的地方,由於前面有兩個長腿外國妹子,基友說:跟著別人走就沒錯了。於是前面兩個妹子進門拉開了旁邊一座平房的大門,我還看到一個阿姨走進去之後在門口和外面的工人聊天,於是在我還有點遲疑能不能過去的時候,基友大步流星就往裡走(嗯,誰讓他人高腿長……)說時遲那時快,在門口聊天的幾個工人其中一個一秒前還似乎看不到我們,一下就高聲嚷到“It's prison!”基友此時頭也不回的就跨出了兩隻腿當中的一隻,由於“驚險“我並沒有記住是哪一隻,總之是一隻,Prison,小哥再度叫到,“是監獄!監獄!”已經笑到直不起腰的我,終於想起來要用中文制止我的基友。

都說芬蘭人冷漠,然而旅行途中我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感受,比如阻止我們“入獄”的小哥其中的一個立馬跑來問,你們要去哪裡,我們說完之後,就拿著手機一邊搜索一邊主動陪著我們走了下去,一邊走一邊笑著說“You almost go to jail”,“Yeah, amazing expierence”我接話道。

在Turku的海軍博物館,還誤闖了一條在夏季才開放的艦艇,有趣的是儘管沒開放,艇上並沒有任何禁止進入的標誌,所以“多動症”的我們這邊開開,那邊試試,結果打開了一扇門就跑了進去,最後被辦公的妹子“趕”了出來。此外,芬蘭的不少博物館也並不是封閉式的,可能左邊就在布展甚至在造船,右邊就能通行參觀。圖書館之類的地方也根本不需要證件,可以隨意出入。

酒:

我也是經過這次旅行第一次知道丹麥克朗幾乎和人民幣是1:1的,是的1:1!!!但是不要太高興,因為人家物價真的很高,吃頓飯就幾百什麼的,但是!但是!但是!丹麥機場一大瓶Whisky竟然只有70DKK(丹麥克朗)這神奇的國度啊,於是我經過了10秒鐘的糾結,拿下了這瓶Whisky第二天早上配咖啡也是格外香甜啊。

這次旅行幾乎每天都在以1-2瓶的速度消耗酒,包括從上海帶去的"淡如水"的Vodka就著藍莓汁外加一瓶香檳一瓶葡萄酒,喝完都還很清醒(我酒量真的有這麼厲害?)。

不過在赫爾辛基有一天買酒的時候卻被告知,不能買高於2.8度的酒類,一開始我看錯了時間,所以誤以為是指9點後才能買,後來才知道原來是9點後不能在超市購買高於2.8度的酒,超市酒類只允許在9-21點之間購買,據說是為了防止大家過度飲酒,但是如果你白天吞酒他們不管,是的,老外的思路就是這麼的棒!

並且在芬蘭一大早就開始喝酒的比比皆是,連機場裡都是如此,我們趕7點的早班機,已經有人在早飯鋪裡喝了起來,是的,賣早飯的地方無限量供應酒。所以14天裡幾乎12天我們都在喝酒,換著牌子換著口味喝酒,我簡直成了一隻掉在米缸裡的老鼠,真是後悔沒在最後一天買它個二十瓶,不醉不睡啊!

做攻略時候才知道Carlsberg原來是丹麥的牌子,嗯,關鍵是人家還把啤酒廠做成了一個文化體驗旅遊景點,還用了語言梗,把Experience改成了Exbeerience,非常有趣,我為這個單詞興奮的時候,基友一臉冷漠,哎,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文科生現在看到語言梗會興奮到底是怎麼回事。

Carlsberg酒廠裡英俊的貓叔(其實並沒確認性別)

門票含一次試飲和一個小禮品(Carlsberg的徽章,後來我送人了),這款Dark的非常好喝,同時也是整個行程中唯一喝完我真的覺得有點上頭的。

其實作為1847年創立的品牌,就丹麥國家歷史來說,也不算太長,但對於如今這個企業秒死的年代,他的確是一個老古董級別了,尤其從一個國土面積僅有我國一個零頭,人口還不如上海的國家成為世界品牌,相當於成為了一種通用語言,這的確足以自豪到成為國民旅遊景點了,恐怕連創始人自己也料想不到這一點吧。有趣的是,雖然在這樣一個企業品牌宣傳之旅中,本應有著濃濃的商業味,比如門口刻意的馬車,但當你被各色啤酒包圍,看了古老的機器運轉,驚奇於洗啤酒桶竟然是整個人鑽進去再鑽出來如此這般,聞過了地窖的陰冷味,卻倒是萌生出一種敬意來了,至少他們還願意紀念自己,而他們的啤酒還如此這般的好喝。芬蘭其實也有酒廠參觀項目,可惜只有週五對公眾開放,下次有機會得再去,因為那家是蘇格蘭人開的!!劃重點!!蘇格蘭人啊!

奇:

最不慣的三件事?

1、電梯沒有“關門”按鈕

2、景點關門太早!!15點和16點關門的!!週一關門的!!周日關門的!!

3、館子開門太晚!!在Rovaniemi早上起來只能吃麥當勞我還能說什麼??(不過那家麥當勞是全球最北的一家哦!哈哈哈哈哈,我樂個什麼?)

最習慣的三件事?

1、暖氣!

2、暖氣!!

3、暖氣!!!

哈哈哈哈,開玩笑啦,當然作為一個上海人,第一次體會了暖氣的幸福感!在室內光腳踩地板的感覺簡直棒到無法形容(嗯,兩歲半的我出門補童年沒有放飛過的缺憾)。

當然剛出機場的一刻,看到以下指示牌,其實我整個人是“方”的,因為Y的,沒有一個字認識啊!沒有一個字!(除了阿拉伯數字,然而懂阿拉伯數字並沒有什麼卵用)當然,我十分不推薦你們用Google Translation,嗯,因為結果,真的,一切盡在不言中,感覺自己可能學了假的語文。

在北歐深刻體會到了“自助”的樂趣

(真的不是廣告)

此處特別推薦招行的這款信用卡,為什麼呢?

首先,他不能在國內使用(什麼鬼?這TM還推薦)

嗯,他是一款專門只能在國外使用的信用卡,23333

其次,因為是全幣種,所以沒有什麼手續費之類的

然後,臨時調額度什麼的,14天用一張卡Cover兩個人的費用完全夠,還包括支付房費什麼的

最後,他是磁條晶片合一的,在歐洲晶片卡有多好用?我基友用磁條卡,還要出示護照,以及很多機器是不認磁條卡的,比如在倫敦買火車票、給倫敦八達通充值

最後的最後,看到右下角那個)))標誌了嗎?是的,聲波標誌,他可以在芬蘭大部分刷卡機上,“嘀”一下就完成付款哦!有時候在機器的上面,有時候在機器的側面,嗯,第一次知道這個“秘密”,是在聖誕老人村的Reindeer Cafe Restaurant Sirmakko(點擊下方連結可見大家的評價),嗯,一個老闆把自己印在功能表上的館子,他們家的鹿肉香腸簡直是我這個不吃豬肉人的福音!當時真應該點兩份!!!拿著功能表去點菜的時候總覺得老闆臉熟,後來做下來才恍然大悟難怪臉熟!!因為買單的大叔和功能表上那個微笑的人一毛一樣!而就是老闆教會了我怎麼“嘀嘀”刷卡,他指著聲波標誌然後親自演示了一遍如何快速買單,我一臉非常真實完全沒有經過電影學院方法論派表演修飾過的露出了“哇!好神奇”的表情,樂得大叔立馬就誇獎自己“芬蘭就是這樣的高科技”,而我非常配合的猛點頭,回去就和基友說,你知道嗎!我的卡可以“嘀嘀”付款!從此以後我就踏上了歡樂的“嘀嘀”刷卡的“不歸路”。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6966181-Reviews-Reindeer_Cafe_Restaurant_Sirmakko-Rovaniemi_Lapland.html

此外,芬蘭的公共交通也是非常之有趣,比如在Helsinki只要你買了一張公車票就可以在1小時內換乘任何室內其他交通——免費!包括巴士、地鐵、有軌電車;甚至於在Turku可以在2小時內免費換乘,此外在自助機器和APP或者網上購買,會比現場人工售票便宜,比如Turku就有一個叫Foli的APP可以安裝買票,可惜我一直沒等到。。。。驗證碼所以沒有註冊成功

這真的是晚上20點的Helsinki啊,真的不是半夜哦~~芬蘭夜跑的人也是相當多(然而還是沒有倫敦多)

從Rovaniemi到Turku的時候,為了省出時間,我就安排了一趟通宵火車,然而愚蠢的給自己選了上鋪!!!火車是雙層的,帶淋浴和Wifi,最棒的是!還能帶寵物哦!甚至還有寵物專屬的空間,友好的簡直讓我想去北歐做狗……(也是沒有什麼追求和自尊啊)

這《釜山行》一般的空無一人,簡直讓人尖叫

這輩子第一次吃了餐車的晚飯,看到冷飲完全沒忍住——買!芬蘭的人少到什麼程度?餐車服務員只有一個,又負責點單又負責清潔還負責煮菜。

芬蘭和丹麥的館子各有兩大標誌性特點:

芬蘭和丹麥的館子桌子上都要點蠟燭,是的真蠟燭,在商店和超市里也能看到大排的蠟燭售賣。

丹麥的很多館子門口都會點起2米高的火焰,這也很奇特。

可惜作為一個社交弱智,沒想起來開口問原因

“裝逼”

可能把旅遊一年“裝逼”的指標都用完的一次旅行。

繼上次倫敦意外撞見卷西的話劇之後,這次又走了運,參觀岩石教堂的時候,正好看到在調試音響和樂器,於是晚上20點就到門口排隊買票,體驗了一場奇特的音樂會。本來教堂的空間結構已經讓我覺得會有相當不錯的音效,雖然地方不大,但以天然岩石和玻璃、銅結構支撐起來的教堂,隱蔽在鋼筋水泥的市中心本來就已經很奇特,所謂大隱隱於市;而這場1小時45分鐘的音樂會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絃樂四重奏配合人聲合唱團的表演,第二部分是長達1個多少小時不帶停的純打擊樂的表演(以鼓為主),配合上教堂的結構簡直有種不真實的感覺。(雖然基友睡著了)

嗯,還分別體驗了丹麥和芬蘭的電影院,票價按他們的收入應該算便宜的吧,對我們來說則是沒有格瓦拉或者淘票票之前的“正常”票價了。歐洲的影院在放正片前會播放20-30分鐘廣告,其中包含10分鐘電影預告片,是不是瞬間覺得我們幸福多了?當時我們看了10分鐘廣告後,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進錯廳了?但北歐的電影院螢幕尺寸和清晰度以及色彩還原度都要大大好於內地的影院(台港澳的沒看過),好到什麼程度?連直男審美的基友,看到Beaty and the Beast的預告片之後說:好想看!

以及,《五十度黑》真的是爛爆啊!這都什麼狗屁瑪麗蘇戲碼?女主全程演繹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劇情。而臺詞則是完全的小學生水準(不然我怎麼能全聽懂呢!!!),是一部除了原聲音樂可以稍微聽一聽,其他一無是處的電影。浪費男女主角的臉和身材。以至於看完電影,我看到海報都能笑30秒。至於《極限特工》,除了片頭的中國電影集團是亮點以外,其他都是套路。

在歐洲看教堂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畢竟沒走幾步就有一個,而且以路德教為主流的芬蘭,教堂的整體風格比起義大利和英國那是低調樸素到不行,很少有繁複的彩色玻璃,也沒有大手筆的天花板繪畫,精細複雜的雕塑也很少在外側和室內見到,簡直是貫徹了北歐一貫的“性冷淡”風。

在Turku附近的這個教堂非常值得一看,雖然交通不算便利,因為用Google是查不到公交的,St Henry's Ecumenical Art Chappel以魚和船為基本結構,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非常的現代化流線型,絕對的非傳統教堂,內部可容納的人數也非常有限,既沒有羅馬式的宏達,也沒有哥特式的尖聳,幾乎全木質的重疊結構,自然光通過最前端透入後形成的天然前後明暗對比,的確會讓人有一種接近天堂的神聖感。而建造者的意圖也是如此,希望用光明驅趕撒旦的黑暗。

開門時間:

May - August

Mon-Fri 11-16

Thur 11-18:30

Sat-Sun 12-15

September - April

Tue-Fri 11-15

Thur 11-18:30

Sat-Sun 12-15

如何到達?因為這個地方是Google Map不提供路線的,我是在去Turku Cathedral的時候詢問裡面的神職人員才問道的,而且神職人員好到不行,我都沒有要求,就問怎麼去,不僅給我地圖指路,還幫我查好教堂開關門時間,公車的班次和時間,詳細標出上車地點。是在Turku的Market Hall也就是Turun Kauppahalli對面,坐54路,我們去的那天最早一班是11:10分的,一個小時一班,你們感受一下。

Turku Cathedral也值得一看

這就是叫我魂牽夢繞的Market Hall,也就是人家的菜市場,只不過沒有我們的髒亂差,而且雜物、館子、紀念品、乾貨、肉類、芝士、魚類、調味品、水果、酒類一應俱全,基本上我走進去就是——沒一樣都想買!比如我們買了三個半巴掌大的新鮮三文魚(厚切那種)才6-8歐,是不是太實惠了!

牆裂推薦這家 Aschan Sininen Juna 麵包真的好吃哭,可惜不能帶回來……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49-d10270682-Reviews-Aschan_Sininen_juna-Turku_Southwest_Finland.html

紀念品雜貨鋪的大叔還特別能聊,從糖果包裝上的普京頭像聊到城市歷史,還帶著蜜汁口音,推銷Shanghai-Turku冰箱貼未果,2333333,那家店鋪特別想買的是Beatles和貓王的大幅復古海報,還有蝙蝠俠等等的仿製復古車牌,裝飾家裡太好了!唯一阻止我買買買的理由就是——我家太小沒地方放!!!

說到吃,那我必須好好推薦一下這幾家店(說好的裝逼呢???)

館子名字排名不分先後

Aino(特色菜:鹿肉、三文魚濃湯)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805367-Reviews-Aino-Helsinki_Uusimaa.html

Finlandia Caviar(特色菜:生蠔、魚子醬)

這家店是從芬蘭堡下來去的,非常不好意思的是,店裡實在太乾淨了,我們踩著芬蘭堡的雪和石子進店,留下一大灘汙跡,真是太破壞整體了!煞風景,給自己差評,老闆賣相很不錯哦。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7346196-Reviews-Finlandia_Caviar-Helsinki_Uusimaa.html

Hard Rock Cafe(特色菜:漢堡、小食拼盤)

這家上海也開了,在南京西路茂名路,店裡迴圈播放70-90年代的搖滾樂!藏品都矚目!比如我座位旁就是The Who用過的吉他還是貝斯?忘記了……扶額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3571968-Reviews-Hard_Rock_Cafe-Helsinki_Uusimaa.html

Passio Kitchen and Bar(特色菜:不詳)

因為,這是一家沒有功能表的店,你可以選擇三道菜或者五道菜(不包含餐前贈送的小點和最後的2道甜品),只要說你忌口什麼,其他都是廚師做主,是的,治癒選擇障礙,店員非常Nice,每道菜都詳細介紹,然而……有些可能我連中文也說不出,英文就,哈哈哈哈哈,只能微笑點頭了,都是套路。擺盤和菜色都相當有藝術感,按人民幣都是性價比高的,同價格上海一定吃不到。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6507867-Reviews-Passio_Kitchen_and_Bar-Helsinki_Uusimaa.html

KingCrab House(特色菜:蟹肉漢堡)

這家總讓我想起愛丁堡那家吃青口貝的,話說回來,北歐整體物價高於腐國,千真萬確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677549-d3662993-Reviews-KingCrab_House-Levi_Lapland.html

Ravintola Roka -Street Bistro(特色菜:薯條、牛肉三明治、沙拉)

這家量真的很大!!請勿點多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8573890-Reviews-Ravintola_Roka_Street_Bistro-Rovaniemi_Lapland.html

Siipiravintola Wingston(特色菜:雞翅、漢堡)

雞翅分為微辣 重辣,慎點,作為一個很能吃辣的人,第一口進去我是沒有感覺的,但是!吃到最後,我的確開始狂喝啤酒,並且吃口偏鹹。這家是當地網紅,可以提早預訂一下。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811932-Reviews-Siipiravintola_Wingston-Rovaniemi_Lapland.html

Cafe & Bar 21(特色菜:雞肉華夫)

真的,在吃鹹味華夫之前,我是很擔心的,黑人問號那種擔心,但是第一口下去,就被征服了,還想吃!!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3314673-Reviews-Cafe_Bar_21-Rovaniemi_Lapland.html

以及Rovaniemi有全球最北的麥當勞!如不嫌棄全球化毫無特色的麥當勞,記得去哦,還有牌子呢

The Olive Kitchen & Bar(特色菜:三文魚塔塔、橙汁鴨腿)

一定要點橙汁鴨腿!橙汁鴨腿!橙汁鴨腿!本來想著,橙汁和鴨腿 這兩個搭配會好吃嗎?但作為一個喜歡嘗試各種奇怪東西的人(比如芥末藕片),當然要嘗試一下,沒想到第一刀下去,切斷肉質的刀感就無比順暢,一口肉塞進口中,簡直仿佛到了天堂,好吃的幸福感直接從嘴角溢出,根本藏不住。接待的妹子會問有沒有預定,沒有預定我幫你查查,45分鐘夠不夠吃?當然夠!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541-d9768029-Reviews-The_Olive_Kitchen_Bar-Copenhagen_Zealand.html

XO Burgers and Steaks(特色菜:牛排、漢堡)

比起上海環貿的The Cut Steak and Fries,這家店性價比簡直高到飛起,喂, 你醒醒,是的,用哥本哈根卡還能享受折扣優惠,肉厚量大味道佳,是的,我說的性價比已經折換成了人民幣。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541-d3982991-Reviews-XO_Burgers_and_Steaks-Copenhagen_Zealand.html

Frederiks Have(特色菜:忘記吃了什麼了……只記得吃完去看了《五十度黑》,在電影院裡笑到直不起腰)

不太好找,但裝修十分小清新,有種丹麥童話的感覺,服務員妹子嬌小可愛,態度好到爆炸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806262-d1129902-Reviews-Frederiks_Have-Frederiksberg_Copenhagen_Zealand.html

不得不說……太喜歡在國外逛超市了,雖然……經常一個字也看不懂……處於文盲的水準,回來之後逛了一次超市,就十分之想念芬蘭和丹麥的超市了,因為部分肉類包括雞肉牛肉魚肉價格實在是這裡的一半啊~~~而我愛的芝士不僅品種叫人眼花繚亂價格更是和藹可親。

因為租的基本都是Apartment,擁有完善的廚房設施,所以導致有一天買了牛排、雞翅、三文魚、水果之後,牛排體積過大並未能吃完。

過程是這樣的

基友:牛排要嗎

我:買呀

基友:你會煎嗎

我:不會,上網查嘛

Two Hours Later……

我:熟了嗎

基友:不知道,切開來看看

我:好像太厚了?

基友:另一半怎麼辦

我:放冰箱吧

……Eight Hours Later(是的,就是第二天早上)

基友:早飯要不要把牛排和雞翅烤掉

我:要

於是出現了早飯吃牛排雞翅炒雞蛋麵包牛奶草莓咖啡+威士卡的壯觀場面

Levi的廚房一景,嚴重懷疑基友搞壞了他們的洗碗機(望天)

Copenhagen租的公寓地處Frederiksberg區,在Henrik Ibsens vej街,從最近的地鐵站步行大概20分鐘,因為雪地且拖著箱子的關係,速度會慢很多。冬天踏著滿街的雪看起來是很美,但記得把鞋子脫在門口類似于玄關的地方,因為鞋底的雪化了之後,就會弄髒室內。在丹麥甚至於看到有一家人很放心的把鞋脫在門口,在上海無法想像。他們的樓道十分乾淨,沒有人會佔用公共空間。街區是新老混排的房屋,一排老式房子一排新式公寓,對門窗其實距離也不願,站在視窗看對面房間就想起希區柯克的《後窗》,租的房屋結構也十分有趣,是一個扇形結構,關鍵是公寓還有前後門,完全沒有防盜,可見安全度很高。主人還提醒開窗一定要搭上鉤子,不然風大可能會吹掉窗子,因此也別開太久。

直接用啤酒筐做床頭櫃也是相當有意思

關於交通和參觀,建議儘量把大城市諸如Helsinki和Copenhagen排一個完整的2-3天行程,1天絕對是不夠的,2天也非常緊張,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來城市的生活節奏慢,你如果當是香港購物團遊那城市風味當然無存,你從人們起床的時間,店鋪營業的時間,路人走路的速度就可以感受出整個城市的節奏脈搏,開車都不會有我們馬路上自以為瀟灑卻傻逼的緊的一腳油門情況出現,畢竟是城市不是一號公路;也沒有我們那樣擁擠的大堵車,不緊不慢才是最佳;

二來很多景點開門時間其實很短,早上10點到下午14-15點的都有,1天是玩不夠的,我們2天逛起來都很緊張,因為一旦走錯路你就可能錯過一個景點的營業時間,週一很多景點閉館,週三和週四有的地方會延長營業時間。在Turku就吃了週一的虧,當然也“怪”我旅行就是這麼隨意,但旅行嘛,吃“閉門羹”也是一種樂趣啊,有時候還會收穫驚喜。

例如Turuku Castle沒開門,被冷到智障的我們就躲進了Sigyn-sali是Turun konservatorio裡的咖啡館(其實就是學生員工食堂),Turun konservatorio

是一個兼演出和教學於一體的藝術課堂,食堂的整體設計不僅有北歐特有的簡潔還帶著一股德國現代工業味,應該是用老舊倉庫加上燈具和玻璃、鋼筋做的改造,而這裡進進出出的還是背著樂器、拿著一摞樂譜的青年男女,就別有一番味道。我們坐下吃飯的隔壁再隔壁桌,就“看上”一個小哥,從身高到長相氣質都是我的菜,是的,我就是“慫”,搭訕這種事情是不會幹的,小哥吃著吃著估計是腦洞開了,整個人都演化成了一個指揮,邊吃邊手舞足蹈。

推薦Helsinki Card和Copenhagen Card,尤其是前者性價比高,你可以免費參觀幾乎所有的Helsinki室內景點搭乘所有公共交通,你在百度搜索就可以找到官網購買,列印下來確認單在機場就可以領取,分24 48 72小時,根據呆的時間長短來購買。其中Helsinki還有Region的版本,是可以搭乘機場至市中心交通的,普通的沒有。

Copenhagen不愧是自行車王國,雖然我國也曾經是,但Copenhagen作為自行車大城不僅車的顏值高,騎車人顏值也高,比較有意思的是:自行車店可能不比麵包店少;還會有前面能帶娃的自行車;自行車顏色繁多式樣從復古款到普通款;路邊停車很隨意,當然不是我們這種共用單車停路邊的隨意,而是不需要幾把鎖加身,甚至於看到不鎖的;此外他們的私人汽車也會呈現同樣的趨勢,並不會像我們這裡滿大街的新款,我們經常在街頭看到一些90年代感覺的款式,也不像我們遍地路虎寶馬保時捷。

樂高是誕生在丹麥的哦!一定要去丹麥的店裡買Lego玩具,因為店員們就像“神經病”一樣的熱情,不僅一家大概就百平米的店裡三步一個店員,更是一個個逗逼外加演技派。比如我們兩人都捧著一個K-2SO,一個超可愛的店員妹子馬上跑過來指著我基友的說:這是好人。指著我的說:不不不,你這個是壞人,要換一個,你們要是看過《俠盜一號》應該知道我說什麼。我答:看過了。妹子:哦!那你應該明白我說的,這個是壞人。我邊笑邊說:對對對。妹子一臉嚴肅搶下我手裡的K-2SO放回架子再拿下一個塞給我說:這個,這個是好的。簡直可愛到爆炸!!!在Lego Store裡不僅完全感受到了平等,種族膚色性別都不見了!連年齡都不見了!!!鵝妹子嚶啊啊啊啊啊啊啊!一秒愛上Danmark。

拼完後的帥氣樣子!!!

尾翼上還有安徒生頭像,不遺餘力的國家宣傳,天朝要不要來個孫悟空什麼的?

Airbnb曾經有一句宣傳語叫做"Don't go ther, Live there"。當然你僅僅通過旅行的十天半個月要去瞭解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兩件事,觀察和交談,後者我當然極不擅長,好在前者可以彌補些許不足。Live there的重點在於,你要去摸清那個城市的生活節奏,而不是去保持你原有的節奏,你懂得去呼吸這個城市的脈搏。你去觀察店鋪、觀察路人、觀察街景、觀察他們走路的速度,他們露出的笑容,他們的妝容,他們的交談的表情,他們的穿著,有時候甚至於他們說什麼都不那麼重要。

北歐的路燈是十分有趣的,和上海不同,北歐的街燈都是沿街高高掛在上方,沒有電線杆這樣的外露接地設備,怎麼做到的?北歐就必然乾淨到一塵不染嗎?也不是,路上也會有垃圾。北歐人都十分遵守交通規則嗎?也不是,亂穿馬路的也有不少。如果真的素質高到如神一般,還要法律和監獄幹嘛?何況連宙斯都是宇宙亂搞第一人,不是嗎?Helsinki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百步一家理髮店,是因為北歐人特別注重髮型?還是頭髮長的比較快?在Lapland和Copenhagen就相對少一些。城市的任何一個細節都和城市的習慣相匹配,這就是城市的紋理和生命。

有沒有想起電影《大魚》?

《大魚》劇照(2003 Big Fish 導演:Tim Burton)

北歐的公共交通總有一種“幽靈車”的感覺,因為經常四下張望看不到車來車往,但根據Googel上表明的時間,冷不丁就會出現一輛車,Helsinki的車站電子指示牌必備,混合著有軌、無軌電車、巴士,時間誤差基本很少發生。Helsinki Card是直接刷卡開通,Copenhagan Card則是自己在卡上寫上時間直接出示。

在北歐你也能遇到不少段子手服務人員,而且和英國一樣,服務業人員的年齡普遍比我們這裡大。此外,短途大巴和公交大巴會設在一個車站,這應該也是我們這裡不會發生的事情。雖然北歐人不會出現在大馬路上跟你熱情打招呼的情況,以及我也不需要好嗎,作為一個冷漠的上海人,你若這般熱情,我大概是要被嚇到的。在從Turku到Helsinki的大巴就遇到了一個“段子手”,在我之前有一個中東妹子,司機就詢問在哪裡下車,我發現妹子和我同一站,所以當我走到司機面前,司機一說話,我不加思索的回答了目的地,一轉神才發現好像人家並不是問了這個問題,果然司機邊笑邊重複了一遍How do you do?估計Turku實在不是什麼熱門旅遊城市,也很少看見亞洲人吧。芬蘭的大巴和火車票都是能在網上購買的,會發確認郵件給你,因為我不確定究竟哪張是憑證,因此把所有的都列印了下來,於是我摸出一疊紙對大叔說:對不起,不知道哪張才對。大叔笑眯眯的看著我說:嗯,我必須知道是哪一張,知道是哪一張是我活兒的一部分呀。

陪我基友買鞋的時候,大叔大嬸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朋友試了一隻鞋很滿意,我就要大叔再拿另一隻試試,大叔突然一臉嚴肅的說:哦,要另一隻的話,價格就要翻倍了。那一瞬間,我是真的信了,真的懵逼了,然後才意識到大叔是開玩笑的,於是笑的停不下來,直誇大叔幽默,大嬸立馬開始敘述大叔過往的種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往事。買完鞋子之後碰巧到了關門時間(晚上20點而已),於是我們走到門口,大叔一臉嚴肅一邊鎖門一邊說:我要鎖門了,今晚你們就在這裡過夜吧。已經摸清大叔套路的我,一臉高興的說:好呀。大叔哈哈大笑,真的,這套路我太喜歡了。

在Turku我們要去一座教堂,是要過河(當時已經全部結冰,可以滑冰可以步行可以駕駛摩托,可惜天朝駕照人家不認可),結果司機忘記提醒我們下車,於是我們對著地圖發現離目的地越來越遠了,跑去一問阿姨果然是忘記了,笑著說這是環線,待會兒會繞回去,於是我們就跟著“環遊”了一圈小島。

Levi夜晚的滑雪場有沒有一種庫布裡克《閃靈》的味道,沒有任何經驗的人推薦報當地滑雪學校3小時課程,教練會從教你如何穿雪橇蹭雪開始到最簡單的從最低(大概5米高度)的坡度滑下來(包括學會控制方向和轉彎)。雪橇、靴子、頭盔都是可以租借的,要麼3小時(35歐),要麼1天(45歐),滑雪服、滑雪褲、滑雪手套需要自己買,要麼你可以問同樣身材的朋友借,因為絕對是必須穿的,但眼鏡建議不買(初學基本用不到),另外一定要提早提早!因為排隊租借穿衣大概要30-40分鐘,你先去機器上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服務人員會根據打出來的單子給你找適配的器具。此外你的鞋子如果脫在換裝備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寄存,因為沒有人會拿。

至於滑雪,呵呵,而當我上了坡,我才知道,滑雪最尷尬的事情並不是摔倒,而是你站在坡上卻滑不下去(此處扶額一百遍),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要是XX知道為什麼,我也就不會尷尬了呀。另一種尷尬是,滑下去就控制不了速度,幾度幾乎要把教練大叔“推倒”(此處再扶額一百遍)。以及千萬不要介意身邊五六歲大的孩子滑起來比你溜什麼的,畢竟人家是滑大的,而我們還是寶寶不是嗎?(此處應有掌聲,請把呵呵收起來)。在Levi另一個驚喜是,打開電視機一檔芬蘭語的The Voice,出來的小哥,我第一感覺可能要唱黃老闆的歌,最後果然是The A Team,整個人都要尖叫了起來!和黃老闆也算是有緣分吧(緣分你個鬼)。

雪:

作為一個生長在即使下雪一天都無法享受雪地的地方的人,真的,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多雪,也是可憐,不就是雪嗎???!!!所以當飛機開始降落那一刻,看到一片白雪皚皚,整個人都興奮起來的就是我(見識就是少啊)。這當然不是躺在雪地上的我(廢話,你當大家是傻嗎?)在芬蘭刷到Doctor這張圖的時候簡直要尖叫,我和博士一起看雪(什麼鬼)。

在淩晨拖著行李箱小心翼翼又無比興奮的走在雪地上;在大白天一邊仰頭瞅著陽光一邊看著紛繁而下的雪花;一腳踏進半米深的雪地裡;一屁股摔在半雪半冰的地上;學會了走有泥沙或者是純雪地的道路,避開危險的地段;知道了原來雪地靴真的防雪防滑防水;發現原來雪人也不是這麼好堆的;蹲下來摸完美貌的狗膝蓋也是很冷的(廢話)。站在Santa Clause Villiage的路燈旁,要知道北歐是很少見到柱燈的,我總期待能有一扇通往Narnia的門,看一看Aslan。雪讓一切變得更平凡,雪讓河流成為暗湧,雪讓一切只留下輪廓,輪廓之美。

此外,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當地上雪還未完全化掉之際,當汽車轟出自己的熱氣從路上飛馳而過,冷熱交匯之後,地上會飄出“仙氣”的軌跡,仿佛雪花粒漂浮舞動起來。

啊!怎麼辦我是80後,急,線上等

真的呀,難道不是嗎?

麼麼噠,還有第三篇,因為不知道哪個詞彙被定義為了敏感詞,一直發佈出來。

哎,如果你不介意我是女的,我就缺

空:

在北歐無疑最讓人舒服的就是——人少,少到那種你可能走個一公里也看不到三個人。冬天湖面大片大片的結冰,冰上摩托、冰釣、溜冰,一切和冰有關的活動,你想得到的和你想不到的。所有這些活動你都可以在芬蘭旅遊網站上找到有資質的當地旅行社連結,你可以根據價格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我們嘗試了冰釣,和一個在英國有農場的導遊小哥一起,小哥一臉嫌棄人多。作為身高158,體重當時還在兩位數的我(嗯,吃了14天回來就膨脹了),言辭拒絕了小哥要幫我挖洞的好意,一心只想展現自己的男友力(什麼鬼),導致小哥一臉驚訝的跟我基友說“She is so strong”。不過,一向不怎麼愛帽子的我,北歐之行過後明白帽子有多重要,當你坐在那裡等魚上鉤的時候,戴上帽子和不戴帽子,體感溫度天壤之別。

BTW,我們出沒過的是Rovaniemi附近的Ounasjoki 河以及 Norvajarvi河,如果你和我一樣從小浸沒在城市的嘈雜中,時時刻刻要用耳機和這個世界隔離開來,那麼你會一秒愛上這冰天雪地的世界,因為在此時此刻此地,安靜和寧靜才會被體會出來,那種平和撫慰著你的內心,舔去那份嘈雜,一絲絲的剝去,直到你什麼都不用想,看著眼前這片天地,忘記時間,忘記存在。順便還和導遊小哥學習了如何識別可以用來生火的樹木,如何正確的放置木塊,如何剝下易燃部分的樹皮。在用磕磕巴巴的英語和小哥交流的過程中,雖然小哥滿滿的套路,但依然可以看到我們在成長軌跡中與西方孩子的差異。

人少還催生出的一點就是——一切自助,比如機場就是全程自己列印登記牌,自己貼標籤,自己掃碼,自己登機(廢話)。超市自助付錢英國也是見識過,影院裡也是各種吃喝自助也是有點好玩,不過有的洗手間需要密碼也是有點尷尬,因為拉門的一刻突然懵逼,只好詢問周邊人,遙指電影票上的一串數字,恍然大悟的我。甚至於在丹麥,連硬幣店員都是不接手的,全由機器代勞。

Keep Walking:

北歐叫人舒服的一點就在於,無論如何,你都可以用腳丈量。所以才會在搜索谷歌地圖時,出現步行12分鐘,坐車15分鐘的有趣情形。如果你體力OK,十分建議你全部用步行,穀歌地圖是能夠提供步行的多目的地路線的,你最多可以選擇6還是7個地點(對不起,突然忘記了具體數字,金魚記憶)。步行本來就是我最愛的一種方式,尤其是跑步傷了膝蓋之後,三四個小時完全不是事兒。

芬蘭基本步行30分鐘內就能有個博物館、美術館、教堂、圖書館的設置,簡直讓我變成了掉進米缸的老鼠。就連街邊的酒店也會別有洞天,而不會像我們大部分酒店純粹追求的現代化,比如走著走著看到一座城堡什麼的。Helsinki有一個區域就叫設計區,牛不牛?極簡的北歐風在建築上也充分體現,甚至於在城堡和教堂的裝飾上都顯得“寒酸”,但“寒酸”不是真的簡陋,對於原色、白色、冷淡色和空間結構、線條的執著實在是有一套,當然並不代表沒有色彩。(上海龍美術館的結構也強烈推薦!!!)不知道芬蘭現代化教堂的數量是不是全世界最多的,北歐人民屬於“不走尋常路”的典範,實際演繹了“大隱隱於世”,從外觀到內裡都想方設法的別有洞天。(在Turku的圖書館裡還找到了Doctor Who!!!!以及竟然還有遊戲室)

此外,有的博物館或者城堡雖然外觀看起來不大,但別小看人家,參觀起來也至少1個小時,內裡他們會很花心思的做各種分割,同時還精心做好指示讓你儘量不用走回頭路。有趣的是,他們雖然在機場館子等等服務行業人不多,但博物館、城堡之類的地方倒是會服務人員額外的多,時不時就會遇上一個Cosplay般的工作人員,含蓄的和你對視微笑,偶爾問上一句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當然,你也要注意,你可能會遇上一個假人,真的是假人啊!!如假包換的假人!!各種姿勢的假人。

有沒有看美劇的感覺?這是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借閱室

及閘鬥:

北歐公寓的門大都是雙層的,鑰匙經常是可以複用,既開整幢公寓大門,又開那一間。經常出現的情景是,我,鑰匙,門,互不想讓,僵持不下,嗯,簡言之,打不開門,哈哈哈哈哈哈,更有趣的是,當我尷尬的和門面面相覷的時候,基友先嘲笑我一番,然後過來接手,接著,他也沒打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偷拍了隔壁住戶的“門卡”,這是夏洛克博物館的!!英國的!!因為我去過!!!

此外,比較有趣的一點是,芬蘭和哥本哈根H&M都特別多,哥本哈根連機場裡都有。而幾乎在歐洲所有城市你能感受到最大的一點是,現代化和城市化這件事情,和你有多少人、你建多少高樓、你造多少房屋、你有多少高架、你的地鐵達到了多少條,現代化更多的在於設施的便利性、服務的人情味、細節的舒適度、傳統的保存率,現代化不是和快速發展和經濟數字單純掛鉤,而是讓人多嚮往並且實際在幫助城市讓人更想生活和服務結合在一起。

最後在機場的那天,晚霞美到叫人心碎,“驚豔”就是為這份風景準備的,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美哭”,隔著玻璃,眼眶已經微濕,如果不是要登機,再多看一眼,我恐怕真的會流淚,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為情人節特意準備,那種紅色是此生第一次見,雲層很厚卻不重,輕盈的伴著粉色慵懶卻又刻意的鋪排在天空上,看似觸手可及但又遠在天邊,從粉到紫,由明及暗,那一瞬間明白,自然隨手的一筆可能我們一生都無法複製描摹。

所以

此處沒有照片。

最後

務必避開星期一,因為博物館都不開門

(靜靜的凝望)

以及

回國後最不習慣的恐怕是沒有人會微笑著對你說Have a nice Day,多說Sorry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奇怪了起來。地鐵上的低頭族也真的很讓我想敲一敲他們的腦袋,讓他們把手機放下來,走路和看片真的能不能選其一?

這下真的是最後了,強烈推薦Taffel的優酪乳油甜椒薯片,完爆國內所有,所以回來後我戒了薯片,因為再也找不到一樣好吃的了TAT

P.S. 幾乎所有圖片版權屬我基友~~~(因為我凍的實在不想伸手拍照,哈哈哈哈,就是這麼懶)

險:

本次旅行最可怕的莫過於差點丟了護照、所有信用卡和幾乎80%的現金,嗯,是的,還是在第一天。熟悉我的人一定打死也不相信,我會幹出這種事情(內心斜眼望向基友,兄貴,你當時在幹什麼?)但是!但是!他就發生了,當然,丟東西這種主要責任在自己……也怪不得別人。

是的,就是在下面這個劇院的門口,旁邊就是HAM藝術博物館(後來特地去的時候關門,10000點傷害啊,不過如果是草間彌生展的話,錯過也就算了,畢竟我輕度密集恐懼)

當時訂的酒店Check In在斜對面"Helen"的大樓,但根據文字指示完全找不找北,畢竟芬蘭還是以芬蘭語為主,英語為輔,倒不是他們英語不好,而是有些地址或者大樓寫了英語當地人未必知道是哪裡,正是在我打電話確認的時候,夾著的包掉在了地上,因為急著找check in的地方,所以完完全全沒有留意,正要過馬路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手裡少了樣東西,要知道兩張信用卡(也是唯一的兩張),備用的手機,美金、英鎊和80%的歐元現金都在包裡,最重要的是——護照!當時我都懵了,內心戲簡直可以拍一部電影,想起當時200米處坐著一個流浪漢,會不會被流浪漢撿去,撿去了萬一不肯還怎麼辦,在這地兒巡了幾圈(不是小妖巡山那滋潤勁兒啊,而是小妖丟了寶葫蘆那勁兒),地上空無一物,腦子裡第一反應找大使館,辦護照,然後買張機票回去算了,只能對不起基友了,丟了這麼多東西,我怎麼還有心情玩??轉念一想,會不會有人交到了裡面影院的失物招領處(如果有的話),於是朝電影院裡一望,巧了!正好看到一對年輕情侶手裡拿著我的那個包,正在拿出我的酒店訂單準備打電話,我扔下旅行箱,就沖了進去,想是臉上的表情太真實了,小情侶完全沒有和我核對資訊,就把包還給了我,我一把就把妹子抱住了!直說You are my angel,小哥特別搞笑,指著女友說“She is”。社交障礙的我,其實當時很想留Facebook,但……社交障礙嘛……你懂的,不好意思開口。

自此之後,我對芬蘭的安全係數信任度100%!當然,包也看緊了,沒事不拿手裡,放背包裡,也在此提醒大家,這樣的幸運我恐怕也是遇不到第二次了。

而基友一直以“白日夢”狀態表示,既然我如此幸運那應該買張彩票,萬一中了呢?

嗯,最後一天我們還進去看了場電影以紀念我差點失去的“半條命”,看到T2海報的我,一臉興奮,可惜2月17日才上!影院和HAM是通的,二樓還有透明走廊。影院裡的所有小食都是自助型的,北歐一大特點——自助,人少嘛。

糗:

一糗,在Turku的時候,為了拍這張畫,基友摔了重重一跤,據說把自己的腰子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幾度想要撿回自己的腰子被我阻止(並沒有)

而Helsinki的 Vantaa Airport我們去了5次(因為去Levi和Copenhagen都是坐飛機),從Copenhagen回來的時候,我們只顧著跟著Reclaim Baggage的指示燈走卻忽略了看航班,結果我們的行李在T2,我們卻從T1出去到了Arrival大廳,於是累積了寶貴的,要是你出來了,你的行李卻還在裡面怎麼辦的經驗。

首先,你去到達接人的門口的旁邊,有一堆按鈕,按鈕上寫著各大航空公司的名字,嗯,找到你的那家,然後長按那個red button,記住長按,因為我的基友按了一下之後——什麼都沒有發生,我手賤長按了一下,通了,然後對方會問你什麼航空公司的,什麼航班,從哪裡出發的,然後會告訴你,是在這個門口還是去另一個門口再重複以上動作。然後就是——等待——等待——等待,在我們等待的過程中,芬蘭航空的以為空嫂,拿著一個香氣四溢的Pizza優雅的從我們身邊走過,看了一眼我們的票,說,哦,不是芬蘭航空的,你們再等等。最後來了一個和藹的阿姨,安慰我們——你們不是第一個哦,這事兒經常發生哦,開門讓我們快速進去打開第二扇神奇的門,阿姨特別提醒“這扇門你們自己打開哦,我不幫你們了哦”,然後——嘭——我們的行李帶就到了。

這無比長的電梯,之前最長的恐怕是香港的半山電梯了,基友表示,可以脫完外套疊好,換個姿勢,嗯,是的麼錯,的確可以。

"

"You almost go to jail"

這可不是臺詞,這是真的在芬蘭發生的對話!我們糗到什麼程度?要從我們上芬蘭堡說起:先說芬蘭堡 Suomenlinna(芬蘭語∶Suomenlinna,瑞典語∶Sveaborg)作為芬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市政廳旁邊的碼頭坐船大概十幾分鐘便能抵達,每天輪渡的時間表可以在碼頭和Google上查詢到。

芬蘭堡有趣的地方在於,他是由瑞典人發起建造,卻有著強烈的俄羅斯味道,是“活著”的軍事要塞,島雖然不大全部走完也只需要半天,所以被我戲稱為“芬蘭鼓浪嶼”,但從Helsinki上Suomenlinna你會發現你仿佛置身於另一個國家一般。

我們從島上的軍事博物館出門後想去找玩具博物館,於是從旁邊一條猜測是捷徑的地方打算抄個近路什麼的,走著走著就到了一個我半人高看起來像是建設工地般的地方,由於前面有兩個長腿外國妹子,基友說:跟著別人走就沒錯了。於是前面兩個妹子進門拉開了旁邊一座平房的大門,我還看到一個阿姨走進去之後在門口和外面的工人聊天,於是在我還有點遲疑能不能過去的時候,基友大步流星就往裡走(嗯,誰讓他人高腿長……)說時遲那時快,在門口聊天的幾個工人其中一個一秒前還似乎看不到我們,一下就高聲嚷到“It's prison!”基友此時頭也不回的就跨出了兩隻腿當中的一隻,由於“驚險“我並沒有記住是哪一隻,總之是一隻,Prison,小哥再度叫到,“是監獄!監獄!”已經笑到直不起腰的我,終於想起來要用中文制止我的基友。

都說芬蘭人冷漠,然而旅行途中我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感受,比如阻止我們“入獄”的小哥其中的一個立馬跑來問,你們要去哪裡,我們說完之後,就拿著手機一邊搜索一邊主動陪著我們走了下去,一邊走一邊笑著說“You almost go to jail”,“Yeah, amazing expierence”我接話道。

在Turku的海軍博物館,還誤闖了一條在夏季才開放的艦艇,有趣的是儘管沒開放,艇上並沒有任何禁止進入的標誌,所以“多動症”的我們這邊開開,那邊試試,結果打開了一扇門就跑了進去,最後被辦公的妹子“趕”了出來。此外,芬蘭的不少博物館也並不是封閉式的,可能左邊就在布展甚至在造船,右邊就能通行參觀。圖書館之類的地方也根本不需要證件,可以隨意出入。

酒:

我也是經過這次旅行第一次知道丹麥克朗幾乎和人民幣是1:1的,是的1:1!!!但是不要太高興,因為人家物價真的很高,吃頓飯就幾百什麼的,但是!但是!但是!丹麥機場一大瓶Whisky竟然只有70DKK(丹麥克朗)這神奇的國度啊,於是我經過了10秒鐘的糾結,拿下了這瓶Whisky第二天早上配咖啡也是格外香甜啊。

這次旅行幾乎每天都在以1-2瓶的速度消耗酒,包括從上海帶去的"淡如水"的Vodka就著藍莓汁外加一瓶香檳一瓶葡萄酒,喝完都還很清醒(我酒量真的有這麼厲害?)。

不過在赫爾辛基有一天買酒的時候卻被告知,不能買高於2.8度的酒類,一開始我看錯了時間,所以誤以為是指9點後才能買,後來才知道原來是9點後不能在超市購買高於2.8度的酒,超市酒類只允許在9-21點之間購買,據說是為了防止大家過度飲酒,但是如果你白天吞酒他們不管,是的,老外的思路就是這麼的棒!

並且在芬蘭一大早就開始喝酒的比比皆是,連機場裡都是如此,我們趕7點的早班機,已經有人在早飯鋪裡喝了起來,是的,賣早飯的地方無限量供應酒。所以14天裡幾乎12天我們都在喝酒,換著牌子換著口味喝酒,我簡直成了一隻掉在米缸裡的老鼠,真是後悔沒在最後一天買它個二十瓶,不醉不睡啊!

做攻略時候才知道Carlsberg原來是丹麥的牌子,嗯,關鍵是人家還把啤酒廠做成了一個文化體驗旅遊景點,還用了語言梗,把Experience改成了Exbeerience,非常有趣,我為這個單詞興奮的時候,基友一臉冷漠,哎,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文科生現在看到語言梗會興奮到底是怎麼回事。

Carlsberg酒廠裡英俊的貓叔(其實並沒確認性別)

門票含一次試飲和一個小禮品(Carlsberg的徽章,後來我送人了),這款Dark的非常好喝,同時也是整個行程中唯一喝完我真的覺得有點上頭的。

其實作為1847年創立的品牌,就丹麥國家歷史來說,也不算太長,但對於如今這個企業秒死的年代,他的確是一個老古董級別了,尤其從一個國土面積僅有我國一個零頭,人口還不如上海的國家成為世界品牌,相當於成為了一種通用語言,這的確足以自豪到成為國民旅遊景點了,恐怕連創始人自己也料想不到這一點吧。有趣的是,雖然在這樣一個企業品牌宣傳之旅中,本應有著濃濃的商業味,比如門口刻意的馬車,但當你被各色啤酒包圍,看了古老的機器運轉,驚奇於洗啤酒桶竟然是整個人鑽進去再鑽出來如此這般,聞過了地窖的陰冷味,卻倒是萌生出一種敬意來了,至少他們還願意紀念自己,而他們的啤酒還如此這般的好喝。芬蘭其實也有酒廠參觀項目,可惜只有週五對公眾開放,下次有機會得再去,因為那家是蘇格蘭人開的!!劃重點!!蘇格蘭人啊!

奇:

最不慣的三件事?

1、電梯沒有“關門”按鈕

2、景點關門太早!!15點和16點關門的!!週一關門的!!周日關門的!!

3、館子開門太晚!!在Rovaniemi早上起來只能吃麥當勞我還能說什麼??(不過那家麥當勞是全球最北的一家哦!哈哈哈哈哈,我樂個什麼?)

最習慣的三件事?

1、暖氣!

2、暖氣!!

3、暖氣!!!

哈哈哈哈,開玩笑啦,當然作為一個上海人,第一次體會了暖氣的幸福感!在室內光腳踩地板的感覺簡直棒到無法形容(嗯,兩歲半的我出門補童年沒有放飛過的缺憾)。

當然剛出機場的一刻,看到以下指示牌,其實我整個人是“方”的,因為Y的,沒有一個字認識啊!沒有一個字!(除了阿拉伯數字,然而懂阿拉伯數字並沒有什麼卵用)當然,我十分不推薦你們用Google Translation,嗯,因為結果,真的,一切盡在不言中,感覺自己可能學了假的語文。

在北歐深刻體會到了“自助”的樂趣

(真的不是廣告)

此處特別推薦招行的這款信用卡,為什麼呢?

首先,他不能在國內使用(什麼鬼?這TM還推薦)

嗯,他是一款專門只能在國外使用的信用卡,23333

其次,因為是全幣種,所以沒有什麼手續費之類的

然後,臨時調額度什麼的,14天用一張卡Cover兩個人的費用完全夠,還包括支付房費什麼的

最後,他是磁條晶片合一的,在歐洲晶片卡有多好用?我基友用磁條卡,還要出示護照,以及很多機器是不認磁條卡的,比如在倫敦買火車票、給倫敦八達通充值

最後的最後,看到右下角那個)))標誌了嗎?是的,聲波標誌,他可以在芬蘭大部分刷卡機上,“嘀”一下就完成付款哦!有時候在機器的上面,有時候在機器的側面,嗯,第一次知道這個“秘密”,是在聖誕老人村的Reindeer Cafe Restaurant Sirmakko(點擊下方連結可見大家的評價),嗯,一個老闆把自己印在功能表上的館子,他們家的鹿肉香腸簡直是我這個不吃豬肉人的福音!當時真應該點兩份!!!拿著功能表去點菜的時候總覺得老闆臉熟,後來做下來才恍然大悟難怪臉熟!!因為買單的大叔和功能表上那個微笑的人一毛一樣!而就是老闆教會了我怎麼“嘀嘀”刷卡,他指著聲波標誌然後親自演示了一遍如何快速買單,我一臉非常真實完全沒有經過電影學院方法論派表演修飾過的露出了“哇!好神奇”的表情,樂得大叔立馬就誇獎自己“芬蘭就是這樣的高科技”,而我非常配合的猛點頭,回去就和基友說,你知道嗎!我的卡可以“嘀嘀”付款!從此以後我就踏上了歡樂的“嘀嘀”刷卡的“不歸路”。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6966181-Reviews-Reindeer_Cafe_Restaurant_Sirmakko-Rovaniemi_Lapland.html

此外,芬蘭的公共交通也是非常之有趣,比如在Helsinki只要你買了一張公車票就可以在1小時內換乘任何室內其他交通——免費!包括巴士、地鐵、有軌電車;甚至於在Turku可以在2小時內免費換乘,此外在自助機器和APP或者網上購買,會比現場人工售票便宜,比如Turku就有一個叫Foli的APP可以安裝買票,可惜我一直沒等到。。。。驗證碼所以沒有註冊成功

這真的是晚上20點的Helsinki啊,真的不是半夜哦~~芬蘭夜跑的人也是相當多(然而還是沒有倫敦多)

從Rovaniemi到Turku的時候,為了省出時間,我就安排了一趟通宵火車,然而愚蠢的給自己選了上鋪!!!火車是雙層的,帶淋浴和Wifi,最棒的是!還能帶寵物哦!甚至還有寵物專屬的空間,友好的簡直讓我想去北歐做狗……(也是沒有什麼追求和自尊啊)

這《釜山行》一般的空無一人,簡直讓人尖叫

這輩子第一次吃了餐車的晚飯,看到冷飲完全沒忍住——買!芬蘭的人少到什麼程度?餐車服務員只有一個,又負責點單又負責清潔還負責煮菜。

芬蘭和丹麥的館子各有兩大標誌性特點:

芬蘭和丹麥的館子桌子上都要點蠟燭,是的真蠟燭,在商店和超市里也能看到大排的蠟燭售賣。

丹麥的很多館子門口都會點起2米高的火焰,這也很奇特。

可惜作為一個社交弱智,沒想起來開口問原因

“裝逼”

可能把旅遊一年“裝逼”的指標都用完的一次旅行。

繼上次倫敦意外撞見卷西的話劇之後,這次又走了運,參觀岩石教堂的時候,正好看到在調試音響和樂器,於是晚上20點就到門口排隊買票,體驗了一場奇特的音樂會。本來教堂的空間結構已經讓我覺得會有相當不錯的音效,雖然地方不大,但以天然岩石和玻璃、銅結構支撐起來的教堂,隱蔽在鋼筋水泥的市中心本來就已經很奇特,所謂大隱隱於市;而這場1小時45分鐘的音樂會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絃樂四重奏配合人聲合唱團的表演,第二部分是長達1個多少小時不帶停的純打擊樂的表演(以鼓為主),配合上教堂的結構簡直有種不真實的感覺。(雖然基友睡著了)

嗯,還分別體驗了丹麥和芬蘭的電影院,票價按他們的收入應該算便宜的吧,對我們來說則是沒有格瓦拉或者淘票票之前的“正常”票價了。歐洲的影院在放正片前會播放20-30分鐘廣告,其中包含10分鐘電影預告片,是不是瞬間覺得我們幸福多了?當時我們看了10分鐘廣告後,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進錯廳了?但北歐的電影院螢幕尺寸和清晰度以及色彩還原度都要大大好於內地的影院(台港澳的沒看過),好到什麼程度?連直男審美的基友,看到Beaty and the Beast的預告片之後說:好想看!

以及,《五十度黑》真的是爛爆啊!這都什麼狗屁瑪麗蘇戲碼?女主全程演繹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劇情。而臺詞則是完全的小學生水準(不然我怎麼能全聽懂呢!!!),是一部除了原聲音樂可以稍微聽一聽,其他一無是處的電影。浪費男女主角的臉和身材。以至於看完電影,我看到海報都能笑30秒。至於《極限特工》,除了片頭的中國電影集團是亮點以外,其他都是套路。

在歐洲看教堂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畢竟沒走幾步就有一個,而且以路德教為主流的芬蘭,教堂的整體風格比起義大利和英國那是低調樸素到不行,很少有繁複的彩色玻璃,也沒有大手筆的天花板繪畫,精細複雜的雕塑也很少在外側和室內見到,簡直是貫徹了北歐一貫的“性冷淡”風。

在Turku附近的這個教堂非常值得一看,雖然交通不算便利,因為用Google是查不到公交的,St Henry's Ecumenical Art Chappel以魚和船為基本結構,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非常的現代化流線型,絕對的非傳統教堂,內部可容納的人數也非常有限,既沒有羅馬式的宏達,也沒有哥特式的尖聳,幾乎全木質的重疊結構,自然光通過最前端透入後形成的天然前後明暗對比,的確會讓人有一種接近天堂的神聖感。而建造者的意圖也是如此,希望用光明驅趕撒旦的黑暗。

開門時間:

May - August

Mon-Fri 11-16

Thur 11-18:30

Sat-Sun 12-15

September - April

Tue-Fri 11-15

Thur 11-18:30

Sat-Sun 12-15

如何到達?因為這個地方是Google Map不提供路線的,我是在去Turku Cathedral的時候詢問裡面的神職人員才問道的,而且神職人員好到不行,我都沒有要求,就問怎麼去,不僅給我地圖指路,還幫我查好教堂開關門時間,公車的班次和時間,詳細標出上車地點。是在Turku的Market Hall也就是Turun Kauppahalli對面,坐54路,我們去的那天最早一班是11:10分的,一個小時一班,你們感受一下。

Turku Cathedral也值得一看

這就是叫我魂牽夢繞的Market Hall,也就是人家的菜市場,只不過沒有我們的髒亂差,而且雜物、館子、紀念品、乾貨、肉類、芝士、魚類、調味品、水果、酒類一應俱全,基本上我走進去就是——沒一樣都想買!比如我們買了三個半巴掌大的新鮮三文魚(厚切那種)才6-8歐,是不是太實惠了!

牆裂推薦這家 Aschan Sininen Juna 麵包真的好吃哭,可惜不能帶回來……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49-d10270682-Reviews-Aschan_Sininen_juna-Turku_Southwest_Finland.html

紀念品雜貨鋪的大叔還特別能聊,從糖果包裝上的普京頭像聊到城市歷史,還帶著蜜汁口音,推銷Shanghai-Turku冰箱貼未果,2333333,那家店鋪特別想買的是Beatles和貓王的大幅復古海報,還有蝙蝠俠等等的仿製復古車牌,裝飾家裡太好了!唯一阻止我買買買的理由就是——我家太小沒地方放!!!

說到吃,那我必須好好推薦一下這幾家店(說好的裝逼呢???)

館子名字排名不分先後

Aino(特色菜:鹿肉、三文魚濃湯)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805367-Reviews-Aino-Helsinki_Uusimaa.html

Finlandia Caviar(特色菜:生蠔、魚子醬)

這家店是從芬蘭堡下來去的,非常不好意思的是,店裡實在太乾淨了,我們踩著芬蘭堡的雪和石子進店,留下一大灘汙跡,真是太破壞整體了!煞風景,給自己差評,老闆賣相很不錯哦。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7346196-Reviews-Finlandia_Caviar-Helsinki_Uusimaa.html

Hard Rock Cafe(特色菜:漢堡、小食拼盤)

這家上海也開了,在南京西路茂名路,店裡迴圈播放70-90年代的搖滾樂!藏品都矚目!比如我座位旁就是The Who用過的吉他還是貝斯?忘記了……扶額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3571968-Reviews-Hard_Rock_Cafe-Helsinki_Uusimaa.html

Passio Kitchen and Bar(特色菜:不詳)

因為,這是一家沒有功能表的店,你可以選擇三道菜或者五道菜(不包含餐前贈送的小點和最後的2道甜品),只要說你忌口什麼,其他都是廚師做主,是的,治癒選擇障礙,店員非常Nice,每道菜都詳細介紹,然而……有些可能我連中文也說不出,英文就,哈哈哈哈哈,只能微笑點頭了,都是套路。擺盤和菜色都相當有藝術感,按人民幣都是性價比高的,同價格上海一定吃不到。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34-d6507867-Reviews-Passio_Kitchen_and_Bar-Helsinki_Uusimaa.html

KingCrab House(特色菜:蟹肉漢堡)

這家總讓我想起愛丁堡那家吃青口貝的,話說回來,北歐整體物價高於腐國,千真萬確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677549-d3662993-Reviews-KingCrab_House-Levi_Lapland.html

Ravintola Roka -Street Bistro(特色菜:薯條、牛肉三明治、沙拉)

這家量真的很大!!請勿點多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8573890-Reviews-Ravintola_Roka_Street_Bistro-Rovaniemi_Lapland.html

Siipiravintola Wingston(特色菜:雞翅、漢堡)

雞翅分為微辣 重辣,慎點,作為一個很能吃辣的人,第一口進去我是沒有感覺的,但是!吃到最後,我的確開始狂喝啤酒,並且吃口偏鹹。這家是當地網紅,可以提早預訂一下。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811932-Reviews-Siipiravintola_Wingston-Rovaniemi_Lapland.html

Cafe & Bar 21(特色菜:雞肉華夫)

真的,在吃鹹味華夫之前,我是很擔心的,黑人問號那種擔心,但是第一口下去,就被征服了,還想吃!!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922-d3314673-Reviews-Cafe_Bar_21-Rovaniemi_Lapland.html

以及Rovaniemi有全球最北的麥當勞!如不嫌棄全球化毫無特色的麥當勞,記得去哦,還有牌子呢

The Olive Kitchen & Bar(特色菜:三文魚塔塔、橙汁鴨腿)

一定要點橙汁鴨腿!橙汁鴨腿!橙汁鴨腿!本來想著,橙汁和鴨腿 這兩個搭配會好吃嗎?但作為一個喜歡嘗試各種奇怪東西的人(比如芥末藕片),當然要嘗試一下,沒想到第一刀下去,切斷肉質的刀感就無比順暢,一口肉塞進口中,簡直仿佛到了天堂,好吃的幸福感直接從嘴角溢出,根本藏不住。接待的妹子會問有沒有預定,沒有預定我幫你查查,45分鐘夠不夠吃?當然夠!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541-d9768029-Reviews-The_Olive_Kitchen_Bar-Copenhagen_Zealand.html

XO Burgers and Steaks(特色菜:牛排、漢堡)

比起上海環貿的The Cut Steak and Fries,這家店性價比簡直高到飛起,喂, 你醒醒,是的,用哥本哈根卡還能享受折扣優惠,肉厚量大味道佳,是的,我說的性價比已經折換成了人民幣。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189541-d3982991-Reviews-XO_Burgers_and_Steaks-Copenhagen_Zealand.html

Frederiks Have(特色菜:忘記吃了什麼了……只記得吃完去看了《五十度黑》,在電影院裡笑到直不起腰)

不太好找,但裝修十分小清新,有種丹麥童話的感覺,服務員妹子嬌小可愛,態度好到爆炸

http://www.tripadvisor.cn/Restaurant_Review-g806262-d1129902-Reviews-Frederiks_Have-Frederiksberg_Copenhagen_Zealand.html

不得不說……太喜歡在國外逛超市了,雖然……經常一個字也看不懂……處於文盲的水準,回來之後逛了一次超市,就十分之想念芬蘭和丹麥的超市了,因為部分肉類包括雞肉牛肉魚肉價格實在是這裡的一半啊~~~而我愛的芝士不僅品種叫人眼花繚亂價格更是和藹可親。

因為租的基本都是Apartment,擁有完善的廚房設施,所以導致有一天買了牛排、雞翅、三文魚、水果之後,牛排體積過大並未能吃完。

過程是這樣的

基友:牛排要嗎

我:買呀

基友:你會煎嗎

我:不會,上網查嘛

Two Hours Later……

我:熟了嗎

基友:不知道,切開來看看

我:好像太厚了?

基友:另一半怎麼辦

我:放冰箱吧

……Eight Hours Later(是的,就是第二天早上)

基友:早飯要不要把牛排和雞翅烤掉

我:要

於是出現了早飯吃牛排雞翅炒雞蛋麵包牛奶草莓咖啡+威士卡的壯觀場面

Levi的廚房一景,嚴重懷疑基友搞壞了他們的洗碗機(望天)

Copenhagen租的公寓地處Frederiksberg區,在Henrik Ibsens vej街,從最近的地鐵站步行大概20分鐘,因為雪地且拖著箱子的關係,速度會慢很多。冬天踏著滿街的雪看起來是很美,但記得把鞋子脫在門口類似于玄關的地方,因為鞋底的雪化了之後,就會弄髒室內。在丹麥甚至於看到有一家人很放心的把鞋脫在門口,在上海無法想像。他們的樓道十分乾淨,沒有人會佔用公共空間。街區是新老混排的房屋,一排老式房子一排新式公寓,對門窗其實距離也不願,站在視窗看對面房間就想起希區柯克的《後窗》,租的房屋結構也十分有趣,是一個扇形結構,關鍵是公寓還有前後門,完全沒有防盜,可見安全度很高。主人還提醒開窗一定要搭上鉤子,不然風大可能會吹掉窗子,因此也別開太久。

直接用啤酒筐做床頭櫃也是相當有意思

關於交通和參觀,建議儘量把大城市諸如Helsinki和Copenhagen排一個完整的2-3天行程,1天絕對是不夠的,2天也非常緊張,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來城市的生活節奏慢,你如果當是香港購物團遊那城市風味當然無存,你從人們起床的時間,店鋪營業的時間,路人走路的速度就可以感受出整個城市的節奏脈搏,開車都不會有我們馬路上自以為瀟灑卻傻逼的緊的一腳油門情況出現,畢竟是城市不是一號公路;也沒有我們那樣擁擠的大堵車,不緊不慢才是最佳;

二來很多景點開門時間其實很短,早上10點到下午14-15點的都有,1天是玩不夠的,我們2天逛起來都很緊張,因為一旦走錯路你就可能錯過一個景點的營業時間,週一很多景點閉館,週三和週四有的地方會延長營業時間。在Turku就吃了週一的虧,當然也“怪”我旅行就是這麼隨意,但旅行嘛,吃“閉門羹”也是一種樂趣啊,有時候還會收穫驚喜。

例如Turuku Castle沒開門,被冷到智障的我們就躲進了Sigyn-sali是Turun konservatorio裡的咖啡館(其實就是學生員工食堂),Turun konservatorio

是一個兼演出和教學於一體的藝術課堂,食堂的整體設計不僅有北歐特有的簡潔還帶著一股德國現代工業味,應該是用老舊倉庫加上燈具和玻璃、鋼筋做的改造,而這裡進進出出的還是背著樂器、拿著一摞樂譜的青年男女,就別有一番味道。我們坐下吃飯的隔壁再隔壁桌,就“看上”一個小哥,從身高到長相氣質都是我的菜,是的,我就是“慫”,搭訕這種事情是不會幹的,小哥吃著吃著估計是腦洞開了,整個人都演化成了一個指揮,邊吃邊手舞足蹈。

推薦Helsinki Card和Copenhagen Card,尤其是前者性價比高,你可以免費參觀幾乎所有的Helsinki室內景點搭乘所有公共交通,你在百度搜索就可以找到官網購買,列印下來確認單在機場就可以領取,分24 48 72小時,根據呆的時間長短來購買。其中Helsinki還有Region的版本,是可以搭乘機場至市中心交通的,普通的沒有。

Copenhagen不愧是自行車王國,雖然我國也曾經是,但Copenhagen作為自行車大城不僅車的顏值高,騎車人顏值也高,比較有意思的是:自行車店可能不比麵包店少;還會有前面能帶娃的自行車;自行車顏色繁多式樣從復古款到普通款;路邊停車很隨意,當然不是我們這種共用單車停路邊的隨意,而是不需要幾把鎖加身,甚至於看到不鎖的;此外他們的私人汽車也會呈現同樣的趨勢,並不會像我們這裡滿大街的新款,我們經常在街頭看到一些90年代感覺的款式,也不像我們遍地路虎寶馬保時捷。

樂高是誕生在丹麥的哦!一定要去丹麥的店裡買Lego玩具,因為店員們就像“神經病”一樣的熱情,不僅一家大概就百平米的店裡三步一個店員,更是一個個逗逼外加演技派。比如我們兩人都捧著一個K-2SO,一個超可愛的店員妹子馬上跑過來指著我基友的說:這是好人。指著我的說:不不不,你這個是壞人,要換一個,你們要是看過《俠盜一號》應該知道我說什麼。我答:看過了。妹子:哦!那你應該明白我說的,這個是壞人。我邊笑邊說:對對對。妹子一臉嚴肅搶下我手裡的K-2SO放回架子再拿下一個塞給我說:這個,這個是好的。簡直可愛到爆炸!!!在Lego Store裡不僅完全感受到了平等,種族膚色性別都不見了!連年齡都不見了!!!鵝妹子嚶啊啊啊啊啊啊啊!一秒愛上Danmark。

拼完後的帥氣樣子!!!

尾翼上還有安徒生頭像,不遺餘力的國家宣傳,天朝要不要來個孫悟空什麼的?

Airbnb曾經有一句宣傳語叫做"Don't go ther, Live there"。當然你僅僅通過旅行的十天半個月要去瞭解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兩件事,觀察和交談,後者我當然極不擅長,好在前者可以彌補些許不足。Live there的重點在於,你要去摸清那個城市的生活節奏,而不是去保持你原有的節奏,你懂得去呼吸這個城市的脈搏。你去觀察店鋪、觀察路人、觀察街景、觀察他們走路的速度,他們露出的笑容,他們的妝容,他們的交談的表情,他們的穿著,有時候甚至於他們說什麼都不那麼重要。

北歐的路燈是十分有趣的,和上海不同,北歐的街燈都是沿街高高掛在上方,沒有電線杆這樣的外露接地設備,怎麼做到的?北歐就必然乾淨到一塵不染嗎?也不是,路上也會有垃圾。北歐人都十分遵守交通規則嗎?也不是,亂穿馬路的也有不少。如果真的素質高到如神一般,還要法律和監獄幹嘛?何況連宙斯都是宇宙亂搞第一人,不是嗎?Helsinki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百步一家理髮店,是因為北歐人特別注重髮型?還是頭髮長的比較快?在Lapland和Copenhagen就相對少一些。城市的任何一個細節都和城市的習慣相匹配,這就是城市的紋理和生命。

有沒有想起電影《大魚》?

《大魚》劇照(2003 Big Fish 導演:Tim Burton)

北歐的公共交通總有一種“幽靈車”的感覺,因為經常四下張望看不到車來車往,但根據Googel上表明的時間,冷不丁就會出現一輛車,Helsinki的車站電子指示牌必備,混合著有軌、無軌電車、巴士,時間誤差基本很少發生。Helsinki Card是直接刷卡開通,Copenhagan Card則是自己在卡上寫上時間直接出示。

在北歐你也能遇到不少段子手服務人員,而且和英國一樣,服務業人員的年齡普遍比我們這裡大。此外,短途大巴和公交大巴會設在一個車站,這應該也是我們這裡不會發生的事情。雖然北歐人不會出現在大馬路上跟你熱情打招呼的情況,以及我也不需要好嗎,作為一個冷漠的上海人,你若這般熱情,我大概是要被嚇到的。在從Turku到Helsinki的大巴就遇到了一個“段子手”,在我之前有一個中東妹子,司機就詢問在哪裡下車,我發現妹子和我同一站,所以當我走到司機面前,司機一說話,我不加思索的回答了目的地,一轉神才發現好像人家並不是問了這個問題,果然司機邊笑邊重複了一遍How do you do?估計Turku實在不是什麼熱門旅遊城市,也很少看見亞洲人吧。芬蘭的大巴和火車票都是能在網上購買的,會發確認郵件給你,因為我不確定究竟哪張是憑證,因此把所有的都列印了下來,於是我摸出一疊紙對大叔說:對不起,不知道哪張才對。大叔笑眯眯的看著我說:嗯,我必須知道是哪一張,知道是哪一張是我活兒的一部分呀。

陪我基友買鞋的時候,大叔大嬸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朋友試了一隻鞋很滿意,我就要大叔再拿另一隻試試,大叔突然一臉嚴肅的說:哦,要另一隻的話,價格就要翻倍了。那一瞬間,我是真的信了,真的懵逼了,然後才意識到大叔是開玩笑的,於是笑的停不下來,直誇大叔幽默,大嬸立馬開始敘述大叔過往的種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往事。買完鞋子之後碰巧到了關門時間(晚上20點而已),於是我們走到門口,大叔一臉嚴肅一邊鎖門一邊說:我要鎖門了,今晚你們就在這裡過夜吧。已經摸清大叔套路的我,一臉高興的說:好呀。大叔哈哈大笑,真的,這套路我太喜歡了。

在Turku我們要去一座教堂,是要過河(當時已經全部結冰,可以滑冰可以步行可以駕駛摩托,可惜天朝駕照人家不認可),結果司機忘記提醒我們下車,於是我們對著地圖發現離目的地越來越遠了,跑去一問阿姨果然是忘記了,笑著說這是環線,待會兒會繞回去,於是我們就跟著“環遊”了一圈小島。

Levi夜晚的滑雪場有沒有一種庫布裡克《閃靈》的味道,沒有任何經驗的人推薦報當地滑雪學校3小時課程,教練會從教你如何穿雪橇蹭雪開始到最簡單的從最低(大概5米高度)的坡度滑下來(包括學會控制方向和轉彎)。雪橇、靴子、頭盔都是可以租借的,要麼3小時(35歐),要麼1天(45歐),滑雪服、滑雪褲、滑雪手套需要自己買,要麼你可以問同樣身材的朋友借,因為絕對是必須穿的,但眼鏡建議不買(初學基本用不到),另外一定要提早提早!因為排隊租借穿衣大概要30-40分鐘,你先去機器上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服務人員會根據打出來的單子給你找適配的器具。此外你的鞋子如果脫在換裝備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寄存,因為沒有人會拿。

至於滑雪,呵呵,而當我上了坡,我才知道,滑雪最尷尬的事情並不是摔倒,而是你站在坡上卻滑不下去(此處扶額一百遍),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要是XX知道為什麼,我也就不會尷尬了呀。另一種尷尬是,滑下去就控制不了速度,幾度幾乎要把教練大叔“推倒”(此處再扶額一百遍)。以及千萬不要介意身邊五六歲大的孩子滑起來比你溜什麼的,畢竟人家是滑大的,而我們還是寶寶不是嗎?(此處應有掌聲,請把呵呵收起來)。在Levi另一個驚喜是,打開電視機一檔芬蘭語的The Voice,出來的小哥,我第一感覺可能要唱黃老闆的歌,最後果然是The A Team,整個人都要尖叫了起來!和黃老闆也算是有緣分吧(緣分你個鬼)。

雪:

作為一個生長在即使下雪一天都無法享受雪地的地方的人,真的,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多雪,也是可憐,不就是雪嗎???!!!所以當飛機開始降落那一刻,看到一片白雪皚皚,整個人都興奮起來的就是我(見識就是少啊)。這當然不是躺在雪地上的我(廢話,你當大家是傻嗎?)在芬蘭刷到Doctor這張圖的時候簡直要尖叫,我和博士一起看雪(什麼鬼)。

在淩晨拖著行李箱小心翼翼又無比興奮的走在雪地上;在大白天一邊仰頭瞅著陽光一邊看著紛繁而下的雪花;一腳踏進半米深的雪地裡;一屁股摔在半雪半冰的地上;學會了走有泥沙或者是純雪地的道路,避開危險的地段;知道了原來雪地靴真的防雪防滑防水;發現原來雪人也不是這麼好堆的;蹲下來摸完美貌的狗膝蓋也是很冷的(廢話)。站在Santa Clause Villiage的路燈旁,要知道北歐是很少見到柱燈的,我總期待能有一扇通往Narnia的門,看一看Aslan。雪讓一切變得更平凡,雪讓河流成為暗湧,雪讓一切只留下輪廓,輪廓之美。

此外,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當地上雪還未完全化掉之際,當汽車轟出自己的熱氣從路上飛馳而過,冷熱交匯之後,地上會飄出“仙氣”的軌跡,仿佛雪花粒漂浮舞動起來。

啊!怎麼辦我是80後,急,線上等

真的呀,難道不是嗎?

麼麼噠,還有第三篇,因為不知道哪個詞彙被定義為了敏感詞,一直發佈出來。

哎,如果你不介意我是女的,我就缺

空:

在北歐無疑最讓人舒服的就是——人少,少到那種你可能走個一公里也看不到三個人。冬天湖面大片大片的結冰,冰上摩托、冰釣、溜冰,一切和冰有關的活動,你想得到的和你想不到的。所有這些活動你都可以在芬蘭旅遊網站上找到有資質的當地旅行社連結,你可以根據價格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我們嘗試了冰釣,和一個在英國有農場的導遊小哥一起,小哥一臉嫌棄人多。作為身高158,體重當時還在兩位數的我(嗯,吃了14天回來就膨脹了),言辭拒絕了小哥要幫我挖洞的好意,一心只想展現自己的男友力(什麼鬼),導致小哥一臉驚訝的跟我基友說“She is so strong”。不過,一向不怎麼愛帽子的我,北歐之行過後明白帽子有多重要,當你坐在那裡等魚上鉤的時候,戴上帽子和不戴帽子,體感溫度天壤之別。

BTW,我們出沒過的是Rovaniemi附近的Ounasjoki 河以及 Norvajarvi河,如果你和我一樣從小浸沒在城市的嘈雜中,時時刻刻要用耳機和這個世界隔離開來,那麼你會一秒愛上這冰天雪地的世界,因為在此時此刻此地,安靜和寧靜才會被體會出來,那種平和撫慰著你的內心,舔去那份嘈雜,一絲絲的剝去,直到你什麼都不用想,看著眼前這片天地,忘記時間,忘記存在。順便還和導遊小哥學習了如何識別可以用來生火的樹木,如何正確的放置木塊,如何剝下易燃部分的樹皮。在用磕磕巴巴的英語和小哥交流的過程中,雖然小哥滿滿的套路,但依然可以看到我們在成長軌跡中與西方孩子的差異。

人少還催生出的一點就是——一切自助,比如機場就是全程自己列印登記牌,自己貼標籤,自己掃碼,自己登機(廢話)。超市自助付錢英國也是見識過,影院裡也是各種吃喝自助也是有點好玩,不過有的洗手間需要密碼也是有點尷尬,因為拉門的一刻突然懵逼,只好詢問周邊人,遙指電影票上的一串數字,恍然大悟的我。甚至於在丹麥,連硬幣店員都是不接手的,全由機器代勞。

Keep Walking:

北歐叫人舒服的一點就在於,無論如何,你都可以用腳丈量。所以才會在搜索谷歌地圖時,出現步行12分鐘,坐車15分鐘的有趣情形。如果你體力OK,十分建議你全部用步行,穀歌地圖是能夠提供步行的多目的地路線的,你最多可以選擇6還是7個地點(對不起,突然忘記了具體數字,金魚記憶)。步行本來就是我最愛的一種方式,尤其是跑步傷了膝蓋之後,三四個小時完全不是事兒。

芬蘭基本步行30分鐘內就能有個博物館、美術館、教堂、圖書館的設置,簡直讓我變成了掉進米缸的老鼠。就連街邊的酒店也會別有洞天,而不會像我們大部分酒店純粹追求的現代化,比如走著走著看到一座城堡什麼的。Helsinki有一個區域就叫設計區,牛不牛?極簡的北歐風在建築上也充分體現,甚至於在城堡和教堂的裝飾上都顯得“寒酸”,但“寒酸”不是真的簡陋,對於原色、白色、冷淡色和空間結構、線條的執著實在是有一套,當然並不代表沒有色彩。(上海龍美術館的結構也強烈推薦!!!)不知道芬蘭現代化教堂的數量是不是全世界最多的,北歐人民屬於“不走尋常路”的典範,實際演繹了“大隱隱於世”,從外觀到內裡都想方設法的別有洞天。(在Turku的圖書館裡還找到了Doctor Who!!!!以及竟然還有遊戲室)

此外,有的博物館或者城堡雖然外觀看起來不大,但別小看人家,參觀起來也至少1個小時,內裡他們會很花心思的做各種分割,同時還精心做好指示讓你儘量不用走回頭路。有趣的是,他們雖然在機場館子等等服務行業人不多,但博物館、城堡之類的地方倒是會服務人員額外的多,時不時就會遇上一個Cosplay般的工作人員,含蓄的和你對視微笑,偶爾問上一句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當然,你也要注意,你可能會遇上一個假人,真的是假人啊!!如假包換的假人!!各種姿勢的假人。

有沒有看美劇的感覺?這是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借閱室

及閘鬥:

北歐公寓的門大都是雙層的,鑰匙經常是可以複用,既開整幢公寓大門,又開那一間。經常出現的情景是,我,鑰匙,門,互不想讓,僵持不下,嗯,簡言之,打不開門,哈哈哈哈哈哈,更有趣的是,當我尷尬的和門面面相覷的時候,基友先嘲笑我一番,然後過來接手,接著,他也沒打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偷拍了隔壁住戶的“門卡”,這是夏洛克博物館的!!英國的!!因為我去過!!!

此外,比較有趣的一點是,芬蘭和哥本哈根H&M都特別多,哥本哈根連機場裡都有。而幾乎在歐洲所有城市你能感受到最大的一點是,現代化和城市化這件事情,和你有多少人、你建多少高樓、你造多少房屋、你有多少高架、你的地鐵達到了多少條,現代化更多的在於設施的便利性、服務的人情味、細節的舒適度、傳統的保存率,現代化不是和快速發展和經濟數字單純掛鉤,而是讓人多嚮往並且實際在幫助城市讓人更想生活和服務結合在一起。

最後在機場的那天,晚霞美到叫人心碎,“驚豔”就是為這份風景準備的,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美哭”,隔著玻璃,眼眶已經微濕,如果不是要登機,再多看一眼,我恐怕真的會流淚,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為情人節特意準備,那種紅色是此生第一次見,雲層很厚卻不重,輕盈的伴著粉色慵懶卻又刻意的鋪排在天空上,看似觸手可及但又遠在天邊,從粉到紫,由明及暗,那一瞬間明白,自然隨手的一筆可能我們一生都無法複製描摹。

所以

此處沒有照片。

最後

務必避開星期一,因為博物館都不開門

(靜靜的凝望)

以及

回國後最不習慣的恐怕是沒有人會微笑著對你說Have a nice Day,多說Sorry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奇怪了起來。地鐵上的低頭族也真的很讓我想敲一敲他們的腦袋,讓他們把手機放下來,走路和看片真的能不能選其一?

這下真的是最後了,強烈推薦Taffel的優酪乳油甜椒薯片,完爆國內所有,所以回來後我戒了薯片,因為再也找不到一樣好吃的了TAT

P.S. 幾乎所有圖片版權屬我基友~~~(因為我凍的實在不想伸手拍照,哈哈哈哈,就是這麼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