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貴州氣象局局長趙廣忠:“觀雲識天”讓大眾關注氣象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雷欽 王超)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聚焦“觀雲識天”,“雲”自古就是人們觀測和探究的焦點,極具美學價值、人文價值及科學價值,也容易激發大眾對於大氣科學的好奇。

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多彩貴州網對貴州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廣忠進行了專訪,讓氣象專家帶網友一起“觀雲識天”。

貴州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廣忠

“觀雲識天”讓大眾關注氣象問題

為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為“世界氣象日”又稱“國際氣象日”。

“世界氣象日”每年會通過一個主題廣泛宣傳氣象工作。

今年的世界氣象日將“觀雲識天”作為主題,以突出表現雲在調節地球能量平衡和天氣氣候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對於這個主題趙廣忠認為“選得很接地氣”。

趙廣忠告訴記者,在長期的實踐中,先民們就通過觀測雲來判斷天氣情況,並且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普通民眾有時也會將雲相作為一種判斷短時臨近天氣的方式來使用。

因此“雲”這種氣象現象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這樣一個主題能夠引起大家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雲因其變化莫測、形態多樣,自古就成為人們觀測和探究的焦點。在中國更有著長達千年的“觀雲史”,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雲霧的記載,因此中國也是世界上較早對雲進行觀測、記錄和分類的國家之一。

中國的先民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認識到了雲和天氣變化的密切聯繫,逐漸開始通過觀察研究雲的變化來對天氣進行預報。唐代的《相雨書》、明清時間的《白猿獻三光圖》,都有通過雲來預測天氣的記載,而民間關於雲和天氣的諺語更是不勝枚舉。

在趙廣忠看來,雖然隨著氣象觀測可依賴的科技手段越來越多,“觀雲識天”在氣象預測預報方面的作用逐漸降低,但它仍是一個有趣、有意義的氣象活動:理解和認識雲,

在類比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及預測可利用水資源方面都還有著重要的價值。

觀雲難以“識地”

我們經常會聽見一種說法:認為天空中某些形態的雲與地震有關係,並把這類雲稱之為“地震雲”,“地震雲”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地震的發生。針對這樣的說法,趙廣忠認為“目前看來缺乏科學基礎”。

趙廣忠解釋,由於地震是小概率發生事件,

要把地震的發生和雲的變化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樣本不足,從統計學角度上看,不能因為某幾次的地震和某一個雲的狀態有所對應就認為這是地震雲,能預示地震,這缺乏可信度。

而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雲和地震分屬兩個不同的物理系統,在目前的研究範圍內,地震與雲的變化並沒有直接關聯。“我們不能將某種雲的出現,來作為地震發生的判斷。”趙廣忠說。

天氣預報還是“靠譜”的

專訪中多彩貴州網記者向趙廣忠反映了網友們認為“天氣預報”報不准的“吐槽”。趙廣忠直言在氣象預測預報上確實有不夠準確的問題,但總的來說,預報的準確性是在不斷進步的。

趙廣忠告訴記者,把預測預報做得更準確是所有氣象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地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精准的氣象預測預報存在著非常大的難度,促使天氣變化的因素很多,很難完全通過數學、物理的方法做到百分之百精准預測天氣。

經過氣象工作者長期的努力,現在基本上可以比較準確地預報十天左右的天氣,以一次寒潮天氣過程為例,現在大概能有七天左右的預判,雖然會在時間前後和程度上有偏差,但寒潮到來的過程基本是準確的,趙廣忠介紹說。

“希望大眾能理解氣象預測預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的原因,同時也能重視氣象預報的積極作用,通過關注天氣預報,來減少負面天氣對我們產生的不利影響,爭強防災減災的意識,其實為我們氣象預報‘點贊’的群眾還是越來越多的”。他說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2016年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為87.7分,全國公眾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氣象資訊內容的實用性、氣象資訊發佈的及時性和氣象資訊接收的便捷性評價分別為78.5分、92.0分、88.2分和93.4分。公眾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氣象資訊發佈的及時性和氣象資訊接收的便捷性評價,均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專訪中多彩貴州網記者向趙廣忠反映了網友們認為“天氣預報”報不准的“吐槽”。趙廣忠直言在氣象預測預報上確實有不夠準確的問題,但總的來說,預報的準確性是在不斷進步的。

趙廣忠告訴記者,把預測預報做得更準確是所有氣象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地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精准的氣象預測預報存在著非常大的難度,促使天氣變化的因素很多,很難完全通過數學、物理的方法做到百分之百精准預測天氣。

經過氣象工作者長期的努力,現在基本上可以比較準確地預報十天左右的天氣,以一次寒潮天氣過程為例,現在大概能有七天左右的預判,雖然會在時間前後和程度上有偏差,但寒潮到來的過程基本是準確的,趙廣忠介紹說。

“希望大眾能理解氣象預測預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的原因,同時也能重視氣象預報的積極作用,通過關注天氣預報,來減少負面天氣對我們產生的不利影響,爭強防災減災的意識,其實為我們氣象預報‘點贊’的群眾還是越來越多的”。他說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2016年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為87.7分,全國公眾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氣象資訊內容的實用性、氣象資訊發佈的及時性和氣象資訊接收的便捷性評價分別為78.5分、92.0分、88.2分和93.4分。公眾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氣象資訊發佈的及時性和氣象資訊接收的便捷性評價,均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