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能為德國造出原子彈,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故意算錯還是犯下低級錯誤?

沃納·海森堡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其實早在1928年,經愛因斯坦提名,他就是該獎項的熱門候選人。雖然那時,愛因斯坦和海森堡,還並未見過面。他提出了許多後來影響物理學界的理論,包括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
他也留給世界一個最大的謎團,後世有人開玩笑說,這個謎團,
充分地解釋了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二戰已經結束70多年,海森堡也已過世45年,學術界至今還在為這個謎團而爭吵不休。這個謎團就是,海森堡究竟真的計算錯誤,還是他故意犯錯誇大困難,才導致德國沒能造出原子彈?
海森堡是地道的日爾曼人,
但一直堅持學術和教育對任何人都應該公平,不應摻雜政治和種族因素。在二戰爆發前的反猶排猶浪潮中,他的聲音和行為顯得尤其突出,並因此而引發了“海森堡事件”,他差點因為這一事件失去教學和研究上的職務。
1935年,他的博士生導師、慕尼克大學物理系主任阿諾德·佐默費爾德退休時,
誰來接任他,在學校和德國教育部之間產生的爭執持續了幾年,導致一些物理學活動被取消,阿諾德的退休被延遲。阿諾德和學校的選擇是海森堡,但教育部認為他有嚴重的親猶太傾向而拒絕。
不僅如此,
德國物理學界一些重量級科學家、報紙雜誌也對他口誅筆伐,稱他為“隱藏在雅利安人中的猶太人”、“白色猶太人”,黨衛隊因此介入了調查。海森堡雖發起了反擊,但他的一些學術活動被取消,行動自由一度受限制。但他和慕尼克大學堅決不妥協,直到1938年。
這一年,他的母親找了希姆萊的母親,最後希姆萊分別給教育部、黨衛隊全國總隊長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寫了信,此一事件才算平息。海森堡的外祖父和希姆萊的父親是好朋友,倆人都是巴伐利亞徒步俱樂部的成員,兩個家庭曾經常在一起聚會。
此時,二戰的腳步聲已經很清晰,德國和佔領國的許多科學家,紛紛離開家園,逃到美國、英國和瑞士。比如他的老朋友撒母耳·古德斯米特,此時已移民美國。海森堡到美國講學時看望了古德斯米特,接到移民美國的邀請,但他拒絕了,說他至死也不會放棄德國國籍。
1939年,希特勒下令開展核武器研究,儘快造出原子彈。德國成立了“鈾俱樂部”,海森堡被指定為俱樂部的負責人之一,專攻原子彈,“海森堡謎團”由此開始。因為研究了幾年,海森堡的團隊毫無進展。1942年,希特勒和斯佩爾聽取了海森堡的報告後,決定放棄原子彈,研究重點改為核能源。
海森堡向希特勒陳述,到1945年之前,德國不可能造出原子彈。因為造一顆原子彈,需要數噸鈾235,德國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遠遠不能支撐這樣的研究與生產。希特勒一聽,立馬打了退堂鼓。後來希姆萊雖然想重拾原子彈專案,但終因國庫已空,人才已凋零,為時更晚而最終放棄。
造原子彈,德國的人力財力都不濟是事實。比如美國的“曼哈頓計畫”,投入資金數十億美元,參與的科學家超過1.5萬人。而德國,海森堡領導的專職科學家只有70多名,另有40多名兼職研究者,總數不超過120人。帝國為這一項目的撥款,不過200多萬馬克。
但海森堡計算出造一顆原子彈需要幾噸鈾,卻是大錯而特錯。後來,他自己和他的支持者稱,他是故意計算錯誤,以誇大困難,讓德國造不成原子彈。聲稱永遠不可能放棄德國國籍、會永遠忠於自己祖國的海森堡,真心不願意美國或德國造出殺傷力如此巨大的原子彈。他認為,無論為什麼樣的政權使用,原子彈都是邪惡的,不應該出現在人類世界。
在成為原子彈項目負責人後,海森堡的第一趟旅行便是到哥本哈根,拜訪他的老師兼朋友波爾。1924年,他受洛克菲勒基金的資助,曾在波爾的研究室與他共事過一年,並在這裡結識了愛因斯坦。有海森堡的傳記作者稱,海森堡向波爾通報了德國的原子彈項目和自己的想法,向他表白自己不會認真造原子彈,也希望其他科學家如此。
當然也有另外的傳記作者和科學家群起而攻之,認為錯誤就是錯誤,海森堡和他的支持者不必為這樣的低級錯誤貼金。但雙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證實自己對,對方錯。
2000年以後,即便是波爾家人和海森堡家人陸續公開了一些以前未曾公開的資料、信件,爭論依然在繼續,也許永遠會繼續。戰後,海森堡繼續主持西德的天體物理和核子物理研究多年,直至1972年去世。但因為他曾主持過納粹的原子彈項目,在參加一些科學界的活動時,常常被噓,或被拒絕握手。
美國中情局曾策劃海森堡到瑞士講課時刺殺他,一個叫莫依·貝格的特工負責這項任務。但不知何故,貝格趕到講座現場時,演講已經結束海森堡已經離去。二戰結束前美國抓捕德國頂尖核科學家的“阿爾索斯行動”,海森堡排在名單的第一位。他的老友古德斯米特,則是這一行動的首席科學顧問。

此時,二戰的腳步聲已經很清晰,德國和佔領國的許多科學家,紛紛離開家園,逃到美國、英國和瑞士。比如他的老朋友撒母耳·古德斯米特,此時已移民美國。海森堡到美國講學時看望了古德斯米特,接到移民美國的邀請,但他拒絕了,說他至死也不會放棄德國國籍。
1939年,希特勒下令開展核武器研究,儘快造出原子彈。德國成立了“鈾俱樂部”,海森堡被指定為俱樂部的負責人之一,專攻原子彈,“海森堡謎團”由此開始。因為研究了幾年,海森堡的團隊毫無進展。1942年,希特勒和斯佩爾聽取了海森堡的報告後,決定放棄原子彈,研究重點改為核能源。
海森堡向希特勒陳述,到1945年之前,德國不可能造出原子彈。因為造一顆原子彈,需要數噸鈾235,德國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遠遠不能支撐這樣的研究與生產。希特勒一聽,立馬打了退堂鼓。後來希姆萊雖然想重拾原子彈專案,但終因國庫已空,人才已凋零,為時更晚而最終放棄。
造原子彈,德國的人力財力都不濟是事實。比如美國的“曼哈頓計畫”,投入資金數十億美元,參與的科學家超過1.5萬人。而德國,海森堡領導的專職科學家只有70多名,另有40多名兼職研究者,總數不超過120人。帝國為這一項目的撥款,不過200多萬馬克。
但海森堡計算出造一顆原子彈需要幾噸鈾,卻是大錯而特錯。後來,他自己和他的支持者稱,他是故意計算錯誤,以誇大困難,讓德國造不成原子彈。聲稱永遠不可能放棄德國國籍、會永遠忠於自己祖國的海森堡,真心不願意美國或德國造出殺傷力如此巨大的原子彈。他認為,無論為什麼樣的政權使用,原子彈都是邪惡的,不應該出現在人類世界。
在成為原子彈項目負責人後,海森堡的第一趟旅行便是到哥本哈根,拜訪他的老師兼朋友波爾。1924年,他受洛克菲勒基金的資助,曾在波爾的研究室與他共事過一年,並在這裡結識了愛因斯坦。有海森堡的傳記作者稱,海森堡向波爾通報了德國的原子彈項目和自己的想法,向他表白自己不會認真造原子彈,也希望其他科學家如此。
當然也有另外的傳記作者和科學家群起而攻之,認為錯誤就是錯誤,海森堡和他的支持者不必為這樣的低級錯誤貼金。但雙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證實自己對,對方錯。
2000年以後,即便是波爾家人和海森堡家人陸續公開了一些以前未曾公開的資料、信件,爭論依然在繼續,也許永遠會繼續。戰後,海森堡繼續主持西德的天體物理和核子物理研究多年,直至1972年去世。但因為他曾主持過納粹的原子彈項目,在參加一些科學界的活動時,常常被噓,或被拒絕握手。
美國中情局曾策劃海森堡到瑞士講課時刺殺他,一個叫莫依·貝格的特工負責這項任務。但不知何故,貝格趕到講座現場時,演講已經結束海森堡已經離去。二戰結束前美國抓捕德國頂尖核科學家的“阿爾索斯行動”,海森堡排在名單的第一位。他的老友古德斯米特,則是這一行動的首席科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