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一個縣,歷史超2200年,是劉秀的起兵地、劉備的奠基地

河南省,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而故名河南,全省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管市,包括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2015年末全省戶籍總人口10722萬人。

新野縣,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地處河南省西南邊陲,位於豫鄂兩省交界地帶,北依宛、洛,南接荊、襄,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自古為南北交匯、承東啟西的水陸交通要衝。

新野縣境,秦朝時屬穰縣(治今鄧州內城東南隅)轄地。西漢初年(前206—202之間)置縣,始名新野縣(治今縣城)。此後又陸續置清陽縣(治今沙堰夏官營)、棘陽縣(治今前高廟鄉張樓村)、朝陽縣(治今新甸鋪張莊村)、新都縣(治今王莊鎮九女城),

均屬南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廢新都縣,併入新野縣。建安六年(201年)起,劉備駐守新野,在此期間,於207年三顧茅廬之後,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發兵南下,攻克新野,劉備奔往江夏。三國時,新野縣屬魏國,並且在正始年間(241-249牛),荊州治所移駐新野縣。

西晉統一後,

分南陽郡設義陽郡,郡治在新野縣,轄新野、棘陽、朝陽、穰、鄧、蔡陽、安昌、隨、厥西、平氏、義陽、平林12縣;晉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分義陽郡立新野郡,郡治在棘陽縣,轄新野、棘陽、穰、朝陽、安昌5縣。

隋朝初,廢新野郡,新野縣屬南陽郡。唐朝初,曾置新州(治今沙堰鎮古城村),同年廢州後,新野縣歸鄧州。乾元元年(758年),廢新野縣為新野鎮,屬穰縣;宋、金因之。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複置新野縣,屬鄧州,至元八年(1271年),

隨鄧州屬南陽府,明、清因之。

建國後,新野縣先後隸屬于河南省南陽專員公署、南陽地區行政公署,1994年11月起屬南陽市至今。

新野縣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轄8鎮5鄉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83萬人。

新野歷史悠久,西漢初年置縣,歷史超過2200年,是光武中興的策源地和蜀漢政權的發祥地。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新野,訪鄧禹,收岑彭,光復漢室社稷;三國時,昭烈帝劉備屯兵新野,請諸葛,聚民心,奠定蜀漢基業。

新野縣歷史名人:鄧禹(東漢開國勳臣、首任宰相、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岑彭(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第六)、陰麗華(光武帝劉秀皇后,歷史上著名的賢德皇后)、鄧綏(東漢著名女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皇後)、鄧艾(三國末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庾曼倩(南梁著名科學家)、庾信(南北朝文學家、詩人)、岑文本(隋唐文學家、唐朝宰相)、岑參(唐朝邊塞詩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