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陽和陰,上和下,左和右,男和女,“男左女右”的講究從何而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種民俗——男左女右。

中國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男左女右”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約定俗成的習俗。

男左女右,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公共廁所,

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中醫診脈,男取脈於左手,女取脈於右手;另外,還有照結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邊,女的往往在右邊。我國古代男女衣服的開襟有“男左女右”之分。男衣紐扣一般在右,扣門在左,由左向右扣衣;而女性的衣服則相反。

那麼,“男左女右”的習俗從何而來呢?

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日神是伏羲,由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女媧,由盤古氏的右眼所化。一個為太陽一個為太陰,太陽代表男人,太陰代表女人,因此男左女右流傳下來。

還有,“男左女右”的習俗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非常緊密。我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中通常事物和人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分類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剛強屬於陽,于左;女子性溫柔和屬於陰,於右。

道教文化中,

常說陰陽五行,陰陽中,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通用與宇宙萬事萬物的普遍規律了。

另外,“男左女右”一詞起源於男女社會地位不相稱的春秋時代或以前,用以顯示男子比女子尊貴的地位。中國古代社會非常注重社會和家庭關係的等級關係,同時非常注重《禮》(四書之一,是古代社會的行為規範),其中就有包括男女在一起時的站位等各種不同儀式上的嚴格規範。

由此逐漸形成了男左女友的說法。

舊時人們有尊左的習俗,我們常說的“左祖古廟”、“文左武右”、“男左女右”都是尊左的反映。“男左女右”之說,由來已久。封建社會由於受“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等夫權思想影響,在尊卑貴賤、輩份高低及等級地位排序等方面,皆遵“左為尊為上”、“東為大為首”,故“男左女右”之說,是一種權力、高貴象徵。

男左女右,約定俗成,是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使然。從左到右,先男後女。按東方習俗,每每簽名,若是夫妻,必是丈夫的大名寫在前,妻子加一個尾碼添加其後。

以上種種,演變成為一種習俗,並形成一種自然規律而客觀存在,無論民間百姓,還是朝廷命官大多遵從沿用。

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來,這一沿襲至今的習俗。說到底,這一習俗還是因為古代社會的遺留問題,而到了現代,這種形式更多是一種習俗,而非男女地位代名詞。

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來,這一沿襲至今的習俗。說到底,這一習俗還是因為古代社會的遺留問題,而到了現代,這種形式更多是一種習俗,而非男女地位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