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了《我的前半生》,很慶倖自己是個男人

”作為一個男人,竟然迷上了《我的前半生》這種肥皂劇,

也是令人“唏噓”。

這部劇到目前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很慶倖,我是個男人。

作為男人,沒有人會為我描繪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如果有人對我說別去工作了,我也肯定不會喜出望外的說好,然後丟盔棄甲等人養活。

作為男人,我們從小就知道,根本不存在不勞而獲的可能,必須強迫自己披荊斬棘,挑起生活的擔子。

倘若被人養著,非但不會被旁人羡慕,更多的是被鄙視與不屑。

即使再疲憊的時候,也必須咬牙堅持,沒有什麼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其實人呢,誰都願意選擇不費力的去生活,誰都喜歡躺在床上、打打遊戲、逛街旅行而錢就像大風一樣刮進自己的口袋。只是男人被賦予了強烈使命,而女人可以抱有僥倖幻想。

“女人何必這麼辛苦呢?”

“讀書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嫁得好”

“…”

在女性成長的過程中,持續地接觸到此類不勞而獲的誘惑,哪怕選擇向上,

也總有質疑和貶低。

有時候,這種男女的雙重標準,不知道對女人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的前半生》裡,馬伊俐飾演的子君,是個全職太太,孩子有保姆接送,吃飯喝水有保姆遞到手上,穿的是八萬塊錢的定制鞋,保養的也比同齡人年輕,

打扮也非常時尚。她除了逛街購物做全職富太太的心思外,唯一的生活目標就是等男人回家。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整天無所事事,注意力只停留在查小三,防小四上。

劇情走向可想而知,男人出軌,家庭破裂,一切歸零,逼迫自己不得不撿起生活的“擔子”。

大家一邊追劇追的火熱,一邊也在各種吐槽,很多大V也針對這部劇,紛紛表明了自己的主張。

有人憎惡小三的心機與惡毒,

有人強調女人還是要工作,還有人說在男人動不動出軌的時代,全職太太的天真難免顯得愚蠢。

小三固然可惡,但自怨自艾變成祥林嫂去吐槽渣男和小三,感歎命運的不公平,對以後的生活,對個人的成長似乎沒有絲毫的幫助與好處,除了過過嘴癮。

上班不一定是所有女人的最優選擇,職業主婦也未必沒有價值,有太多的全職太太同樣可以過的幸福和有保障。

事實上是,

有能力又獨立的人,不管是職業主婦還是白領精英,都能做的風生水起,而沒有獨立意識只想依靠他人生存的,不管是當家庭主婦還是進入職場,都可能陷入穀底。家庭主婦當好了,也可以很厲害。

人總是能在喜歡的文藝作品中看到很多自己生活裡和周圍人的影子。喜歡一個情節,必然是因為它能觸動人心裡的某些地方,甚至一些回憶。

但你的生活狀態未必是別人的生活狀態,能讓你有共鳴的點未必也能讓別人產生共鳴。你的共鳴是對羅子君的婚姻不幸深有體會,而TA的共鳴可能是來自于唐晶的職業態度。理性看待事物,客觀品味生活,可能更容易讓你掌控人生。

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不是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所受的苦難未必是壞事,後半生依然要努力過。

後來的羅子君走出家庭婦女回歸職場成為銷售精英,後來的唐晶也幡然醒悟渴望穩定的家庭。

時間是個好東西,它會讓你的心境和看法發生改變,沒什麼人與事是你永久的港灣與溫室。

我們終將成熟,接受現實的洗禮,見證社會裡的尖酸與刻薄,也路過一些美好的人與事,陽光與影子向來同行。

劇中賀涵有句臺詞說的很棒,你的苦,要你自己一口一口的吃。但幸福又何嘗不是你自己一點一點爭取來的?

-- END --

喜歡一個情節,必然是因為它能觸動人心裡的某些地方,甚至一些回憶。

但你的生活狀態未必是別人的生活狀態,能讓你有共鳴的點未必也能讓別人產生共鳴。你的共鳴是對羅子君的婚姻不幸深有體會,而TA的共鳴可能是來自于唐晶的職業態度。理性看待事物,客觀品味生活,可能更容易讓你掌控人生。

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不是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所受的苦難未必是壞事,後半生依然要努力過。

後來的羅子君走出家庭婦女回歸職場成為銷售精英,後來的唐晶也幡然醒悟渴望穩定的家庭。

時間是個好東西,它會讓你的心境和看法發生改變,沒什麼人與事是你永久的港灣與溫室。

我們終將成熟,接受現實的洗禮,見證社會裡的尖酸與刻薄,也路過一些美好的人與事,陽光與影子向來同行。

劇中賀涵有句臺詞說的很棒,你的苦,要你自己一口一口的吃。但幸福又何嘗不是你自己一點一點爭取來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