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滿清朝廷強制推行剃髮留辮,是中國民俗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幕!那麼,清代滿族人為何那麼重視髮辮呢?

清朝順治皇帝建都北京之後,為了加強對漢人的統治,頒佈了一系列強硬措施,讓漢族人一律遵循滿族人的習俗,企圖從風俗習慣、民族信仰和文化、心理方面改變漢人已達到徹底征服漢族人的目的。

因滿族男子的髮型為前半腦袋剃光頭,後半腦袋蓄髮編辮,於是滿清朝廷就頒佈了一項剃髮留辮的詔令,在全國範圍內強制推行,逼迫漢人也跟滿族人一樣留髮辮。

詔令規定:“自佈告之日起,京城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

盡行剃髮。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

而漢民族,歷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恪守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毀傷的傳統。於是,詔令頒佈之後,在漢人中遭到了強烈抵制,那些有骨氣的士大夫更是殊死反抗,清朝朝廷為推行詔令,在全國採取了極為殘酷的手段來鎮壓人民的反抗。當時就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說法,滿族朝廷寧願殺人無數,血流成河,

也要強制漢人留辮子。可以這麼說,剃髮留辮詔令的頒佈,在中國民俗史上拉開了最為黑暗的一幕。

對滿族人而言,的確非常看重辮子。滿族男子即便出征在外,在戰場上戰死,也要將辮子完好不缺地保存起來帶回故鄉。

那麼,他們為何那麼重視髮辮呢?

據有關專家研究,認為滿族人之所以看重辮子,是與該民族信仰崇尚“馬祖”有關。也即是說,滿族人留辮子跟馬尾巴有關,或者說,滿族人其實是仿照著馬尾巴的樣子留起的髮辮,是馬崇拜的一種體現。

專家認為,滿族人不僅在髮辮上體現了本民族的馬崇拜,

就連朝廷官員的朝冠頂戴花翎也同樣體現了馬崇拜。官員的頂戴就像是“馬鞍子”,花翎就像是“馬鞭子”,冠帽的頂子則象徵著“騎士”。

滿族人是遊牧民族,賓士的駿馬就是遊牧民族的信仰神靈,馬崇拜、留髮辮也因此而成為滿族原始崇拜的遺俗,流傳了數千年,漸漸成了一種傳統俗制。